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海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证型
  • 2篇食管
  • 2篇中医
  • 2篇中医体质
  • 2篇中医证
  • 2篇中医证型
  • 1篇动脉
  • 1篇虚实结合
  • 1篇学科
  • 1篇血浆
  • 1篇血浆内毒素
  • 1篇血清
  • 1篇血清LPO
  • 1篇药物疗法
  • 1篇益生菌
  • 1篇造影
  • 1篇针灸
  • 1篇针灸疗法
  • 1篇针灸治疗
  • 1篇脂质

机构

  • 8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山东医学高等...

作者

  • 8篇江海
  • 2篇郭亮
  • 2篇郭玉婷
  • 2篇宋爱玲
  • 2篇宋爱玲
  • 1篇李胜男
  • 1篇李季
  • 1篇王惠娟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情绪障碍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24年
评估运用针灸疗法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伴发的情绪问题的治愈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分配手段,将90位有消化功能障碍并伴情绪问题的病人平均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名成员。对照组的病人接受西药方案,而观察组的病人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针灸疗法。对两批病人的精神状况(包括焦虑和抑郁的得分)以及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 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在焦虑和抑郁的评定上得分更低,这一差距在统计学上显著(t值分别为28.233和42.550,P值均小于0.05)。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整体疗效达到了91.1%,显著超过了73.3%的对照组治疗效果,这一结果在统计上是显著的(P值小于0.05)。结果 研究发现,通过针灸疗法有效缓解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相关的情绪问题,病人的精神面貌在疗程结束后有了显著的提升,因而该疗法的推广实践极具价值。
张昆江海郭凡雯王玉
关键词:针灸疗法功能性消化不良情绪障碍
葛根芩连汤内服联合愈疡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对血清LPO与SCD-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内服联合愈疡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 LPO)和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1,SCD-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葛根芩连汤内服联合愈疡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疗程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LPO与SCD-1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SCD-1用硬脂酰溶血卵磷脂(硬脂酰-LPC)与油酰溶血卵磷脂(油酰-LPC)比值反映,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评价治疗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LPO与SCD-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清LPO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SCD-1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2.00%(10/80),观察组为18.75%(15/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68/80)高于对照组(70.00%,56/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芩连汤内服联合愈疡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可调节血清LPO与SCD-1的表达,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加速肠黏膜愈合,且药物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用药安全。
李季郭玉婷郭亮江海江学良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溃疡性结肠炎脂质过氧化物
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4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改变。特别是对于助产这一特殊的专业,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助产教学需要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助产人才,而本研究旨在探讨助产学科虚实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应用及其对学生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助产教育改革提供实证依据和参考。
王玉江海张昆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耐信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2009年
宋爱玲李胜男江海
大肠腺瘤样息肉患者中医体质分类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2021年
探索大肠腺瘤样息肉患者中医体质分类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大肠腺瘤样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临床信息,分析中医体质分类特点以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①研究病例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完全相同(χ2=87.750,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阳虚质、血瘀质、阴虚质、平和质、特禀质。主要类型为: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②研究病例中,不同性别、年龄段及病理类型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9.578、15.041、21.763,P>0.05);③研究病例中,各中医证型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11,P<0.05)。降维对应分析显示,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存在明显的属性关联(χ2=51.955,P<0.05),其中:湿热瘀阻证与湿热质对应;脾虚湿瘀证与气虚质、阳虚质对应;气滞血瘀证与气郁质、血瘀质对应。结论:大肠腺瘤样息肉患者的中医体质差异明显;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有明显相关性。
江海郭亮宋爱玲王玉
关键词:中医体质中医证型
食管裂孔疝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与中医证型、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
2020年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HH)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型、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中心确诊的HH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临床信息,完成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判定及胃镜下表现分类,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HH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完全相同(χ^2=88.140,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气郁质(58例)、气虚质(56例)、湿热质(51例)、痰湿质(45例)、阳虚质(27例)、阴虚质(21例)、平和质(17例)、血瘀质(17例)、特禀质(8例);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分型存在明显的属性关联(χ^2=129.753,P<0.05),其中肝胃郁热证与湿热质、阴虚质对应;脾胃湿热证与痰湿质对应;脾胃虚寒证与阳虚质、气虚质对应;气郁痰阻证与血瘀质、气郁质对应;气虚血瘀证与气虚质对应;胃镜下表现与中医体质存在明显的属性关联(χ^2=123.189,P<0.05),其中无食管炎与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痰湿质对应;反流性食管炎A级与湿热质、气郁质对应,B级与湿热质、气郁质对应,C级无明显对应关系,D级与阴虚质对应。结论 HH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为多见,且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胃镜下表现有明显相关性。
宋爱玲江海王惠娟杨彩平
关键词:食管裂孔中医证型胃镜检查
调整肠道菌群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益生菌制剂前后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5种进行培养和计数。5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益生菌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疗程14 d。测定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另选择3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减少(10.19±0.72vs9.13±1.01,P<0.05),治疗后治疗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12.28±1.02)lg CFU/g、(11.17±1.18)lg CFU/g、(11.56±1.27)lg CFU/g]较治疗前[(9.39±1.23)lg CFU/g、(9.26±1.13)lg CFU/g、(8.57±1.45)lg CFU/g]明显增加(P<0.05),血浆内毒素则明显低于对照组[(0.082±0.031)EU/mLvs(0.145±0.047)EU/mL,P<0.05],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制剂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辅助用药。
宋爱玲江海郭玉婷
关键词:肝硬化肠道菌群内毒素类肝功能益生菌
胃窦腺癌合并扁桃体鳞癌一例
2006年
患者男,40岁。2005年2月因腹痛、进食后呕吐1个月人院。上消化道钡剂造影:空腹大量潴留液,服钡后呈“钩”型,张力低,蠕动差,胃体及窦部黏膜粗大,胃窦部小弯侧见大小约2.8cm×2.7cm充盈缺损,表面见大小约1.1cm×0.9cm钡斑,黏膜破裂紊乱。上消化道充气造影后腹部CT扫捕:胃窦局部及十二指肠升部肠壁不规则增厚、粘连并见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其密度不均匀,与胰体后缘及肠系膜上动脉不能分开,病变截面范围约7.0cm×4.8cm,
江海
关键词:上消化道钡剂造影肠系膜上动脉充盈缺损腹部CT充气造影进食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