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媛 作品数:5 被引量:9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上海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更多>>
信息迷人眼——评《剧响,特近》 2013年 出生于1977年的乔纳森·萨福兰·弗尔因发表小说《一切皆被照亮》(Everything Is IIIuminated,2002)而声名鹊起。该小说滑稽可笑而又温和细腻,跌宕起伏,令人惊叹。小说中的乌克兰导游亚历山大·佩乔夫说着令人捧腹的蹩脚英语,还充满激情地想象了一个波兰犹太村庄在1791年至1942年间发生的事情,让读者应接不暇,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弗尔的第二本小说《剧响,特近》(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继续以高超的创造力和步步紧逼的情感节奏,讲述以众所周知的2001年世贸中心遇袭事件为背景的纽约故事。 约翰·厄普代克 曾桂娥 江春媛关键词:情感节奏 世贸中心 小说 论《土生子》中的审美愉悦 2013年 审美愉悦是小说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实际,思考当下意义,获得审美享受,产生情感共鸣。这是读者对作家和作品的肯定。作家通过多种方式可以带给读者审美享受,这需要读者去了解和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象征寓意和主题意义等等,分析的过程是读者走进作家作品的方式。一部作品的成功有多种原因,本文从小说美学的视角,通过对理查德·赖特《土生子》的赏析,探讨赖特的写作带给读者的审美享受,凸显《土生子》背后的美学意义,指出带给读者的审美享受是《土生子》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江春媛关键词:审美享受 《土生子》 论《皇帝的孩子》中的青年身份建构 被引量:7 2013年 美国作家克莱尔·梅苏德的小说《皇帝的孩子》摆脱"9·11小说"创伤叙事的窠臼,描写纽约知识界文化精英的生活万象,探讨当代美国都市的人文景观和青年人的身份建构,揭示了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困境。本文从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视角审视年轻人的顺从与反抗,管窥都市社会文化与权力的博弈关系,并借助身份认同理论讨论后9·11时代美国青年在消费文化中身份建构的路径,认为该小说在重构人文价值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曾桂娥 江春媛关键词:布迪厄 青年 身份认同 论“9·11小说”中对穆斯林男性的他者化 美国“9·11事件”发生十三年来,相关的文学作品不断推出,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如约翰·厄普代克、唐·德里罗和英国著名作家马丁·艾米斯都有一部以“9·11事件”为主题的小说,在他们的著作《恐怖分子》(2006)、《坠落的人》(... 江春媛关键词:《恐怖分子》 东方主义 他者 霸权 文献传递 “东方”书写“西方”——莫欣·哈米德的《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评析 被引量:2 2013年 莫欣·哈米德(Mohsin Hamid,1971—)是一位出生于巴基斯坦文化古城拉合尔的作家。2000年,哈米德发表处女作《蛾烟》(Moth Smoke),获得贝蒂·特拉斯克奖,入围美国笔会/海明威文学奖提名并被评为《纽约时报》年度好书。时隔七年后,哈米德第二部小说《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 曾桂娥 江春媛关键词:米德 文化古城 纽约时报 叙事视角 厄普代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