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岩

作品数:42 被引量:180H指数:8
供职机构:长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温病
  • 10篇流感
  • 10篇病毒
  • 9篇中医
  • 9篇流感病毒
  • 7篇甘露消毒丹
  • 6篇中医药
  • 6篇免疫
  • 5篇医家
  • 5篇黏膜免疫
  • 5篇流行性
  • 5篇流行性感冒
  • 5篇感冒
  • 4篇清代医家
  • 4篇病毒感染
  • 3篇温病条辨
  • 3篇吴鞠通
  • 3篇细胞
  • 3篇小鼠
  • 3篇免疫损伤

机构

  • 41篇长春中医药大...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41篇毕岩
  • 36篇岳冬辉
  • 8篇李欣
  • 4篇苏颖
  • 4篇张瑞彬
  • 3篇李霞
  • 3篇高玉伟
  • 3篇岳秀芳
  • 3篇秦晓晔
  • 3篇金宏丽
  • 3篇于志君
  • 3篇王化磊
  • 3篇王承宇
  • 3篇周丽雅
  • 3篇宋岩
  • 3篇魏建
  • 2篇卓越
  • 2篇陈凤芝
  • 2篇项鑫
  • 2篇冯昊

传媒

  • 8篇中医药临床杂...
  • 7篇中华中医药杂...
  • 6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医杂志
  • 2篇中医教育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多媒体与...
  • 1篇第二次全国温...
  • 1篇第四次中华中...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1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被引量:11
2014年
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单味中药,银翘散、蒿芩清胆汤、甘露消毒丹等复方及针灸、艾灸、推拿等疗法治疗流行性感冒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中医药治疗流感病毒感染,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特点,不只单纯关注直接抗病毒作用,更重视自身体质因素,强调辨证论治,通过调动机体自身抗病能力,发挥治疗作用。
毕岩岳冬辉李欣张海洋卓越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温病银翘散蒿芩清胆汤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对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对A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和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及IL-6的表达的影响,探讨甘露消毒丹抗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特点和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毕岩岳冬辉高玉伟王承宇王化磊于志君岳秀芳卓越李欣周晓晶
关键词:流感甘露消毒丹流感病毒细胞因子免疫损伤
文献传递
中医药预防流感与黏膜免疫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黏膜免疫与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关系密切。流感病毒感染首先侵袭呼吸道黏膜。黏膜是机体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道防线,是病毒入侵机体的重要屏障,黏膜免疫是阻断感染的有效手段。
岳冬辉毕岩宋岩李欣秦晓晔
关键词:中药流感黏膜免疫流感病毒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
2014年
本文从《黄帝内经》角度出发,通过《内经》中关于消渴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变证、治疗的记载,以及五脏俞穴的取穴定位、主治规律的论述,探究了针刺五脏俞穴治疗消渴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并强调了《内经》中"治未病"理论在消渴治疗中的重要性。这对于针刺五脏俞穴治疗消渴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王爽岳冬辉李浩良毕岩
关键词:黄帝内经五脏俞穴消渴
中医药文化价值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思考与实践被引量:1
2022年
中医药院校如何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融入课程教学中,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是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本文从中医药文化价值的丰富内涵、中医药文化价值培育的主要载体、中医药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中医药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等四个方面对中医药文化价值与课程思政融合进行了思考。本研究对高等中医药教育更好实现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使命和应有之责,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切实达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要求,彰显中医药院校教育特色,培养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毕岩崔妍岳冬辉何占义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
扶正除疫颗粒对A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扶正除疫颗粒对A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其抗A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特点和机制。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模型组、达菲对照组、扶正除疫组。正常对照组和病毒模型组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另两组以达菲、扶正除疫颗粒水溶液灌胃,连续7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给药第3天,以FM1-6-E2滴鼻造模。每组于造模后3、6、9d分别取脾脏制备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各组与同期病毒模型组相比,除第3天的CD3+T、第6天的CD4+T及第9天CD3+T和扶正除疫组CD4+T和百分率数值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组各时段的CD3+T、CD4+T、CD8+T及CD4+T/CD8+T百分率数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扶正除疫颗粒对A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失常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提示该药物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及其CD4+T/CD8+T比值得以实现。
岳冬辉王化磊宫晓燕高玉伟王承宇于志君岳秀芳毕岩李霞李欣冯昊金宏丽齐瑛琳
关键词:流感H1N1病毒T细胞亚群免疫损伤
基于“通透”祛邪法对吴又可开达膜原治疫思想探骊被引量:1
2022年
“通透”,即通里透表,以汗法和下法为代表治法,是中医界治疗疾病常用的祛邪法则。文章发现,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在治疫过程中对人体形成了“表-膜原-里”的朴素整体结构观。而疫病初起,疫气从口鼻直入半表半里的膜原,邪气传变有走表、入里两个途径,都为吴又可利用“通透”祛邪法因势利导,为开达膜原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文章对达原饮、达原饮三阳加法以及三消饮分析发现,三方病机为邪气即离膜原而未离,有不同程度的走表入里,所以三方均为吴又可应用“通透”祛邪法开达膜原治疗疫病的具体体现。
王秋月毕岩岳冬辉
关键词:吴又可通透祛邪法因势利导疫病
甘露消毒丹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体内外作用评价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体内外作用,为流行性感冒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实验,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UIXD-P18-2(UI182)致犬肾细胞(MDCK)病变,采用ReedMuench法计算TCID_(50),采用MTT法测定甘露消毒丹对MDCK的TC_(0)和TC_(50),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甘露消毒丹及达菲对病毒感染的EC_(50)与TI;体内实验,以UI182滴鼻感染小鼠,从攻毒起14d,观察并计算小鼠死亡保护率、生命延长率、肺指数,检测其肺组织病毒滴度。结果:UI182的TCID_(50)为10^(-2.82)/0.1mL,甘露消毒丹对MDCK的TC_(50)为370.8μg/mL,TC_(0)为15.63μg/mL。甘露消毒丹预防组、甘露消毒丹抗病毒吸附组、甘露消毒丹治疗组以及达菲治疗组的EC_(50)分别为(3.89±0.55)、(2.86±0.20)、(2.44±0.18)、(2.04±0.23)μg/mL,TI值分别为95.32、129.65、151.96及181.76。甘露消毒丹能提高小鼠死亡保护率,抑制肺损伤,降低肺指数和肺组织病毒滴度。结论:甘露消毒丹具有体内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
岳冬辉魏丹丹崔迪方正远崔妍毕岩
关键词:甘露消毒丹H1N1流感病毒肺指数病毒滴度
流行性感冒中医治法研究被引量:22
2015年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学在几千年的流感防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思路,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具有极大的临床潜力和独特的防治优势,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成为目前中西医结合防治流感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对解表祛邪、清热解毒、清热化湿、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行之有效的中医治疗流感的方法及其研究思路进行了总结阐述,这对于进一步认识流感的病变规律,不断提高流感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岳冬辉毕岩宋岩秦晓晔张瑞彬王焱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中医治法清热化湿扶正祛邪
扶正除疫颗粒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作用评价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扶正除疫颗粒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1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模型组、达菲对照组、扶正除疫组,每组28只。正常对照组和病毒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次0.4 ml/只;达菲对照组以达菲水溶液0.025 g/(kg·d)灌胃,扶正除疫组以扶正除疫颗粒水溶液12 g/(kg·d)灌胃,均每日1次,共连续灌胃7天。给药第3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以H1N1亚型季节性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6-E2滴鼻造模,攻毒剂量为5LD50,50μl/只,造模后1h各组继续给药。从攻毒后感染之日起,每组取10只,连续观察14天,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各组余18只于攻毒后3天、6天、9天计算肺指数,检测病毒滴度,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病毒模型组10只小鼠全部死亡;达菲对照组和扶正除疫组死亡率均为0。攻毒后第9天,达菲对照组、扶正除疫组与病毒模型组比较,肺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攻毒后第3天、6天,达菲对照组、扶正除疫组与病毒模型组比较,肺组织病毒滴定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达菲对照组与扶正除疫组小鼠肺脏病理变化较为轻微,炎症反应程度明显弱于病毒模型组。结论扶正除疫颗粒对小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具有死亡保护作用,对流感病毒在宿主体内复制有抑制作用。
岳冬辉高玉伟宫晓燕王化磊于志君毕岩王承宇岳秀芳王珊李霞冯昊金宏丽齐瑛琳梁萌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死亡率肺指数病毒滴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