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宪

作品数:28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大同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历史地理
  • 6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北魏
  • 6篇墓志
  • 5篇书法
  • 4篇墓砖
  • 3篇北齐
  • 3篇出土
  • 2篇拓跋鲜卑
  • 2篇文化
  • 2篇武帝
  • 2篇鲜卑
  • 2篇铭文
  • 2篇墓葬
  • 2篇考辨
  • 2篇壁画
  • 2篇壁画墓
  • 1篇地名
  • 1篇地域文化
  • 1篇宣王
  • 1篇研究员
  • 1篇遗址

机构

  • 19篇山西大同大学
  • 6篇大同大学
  • 3篇大同职业技术...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大同市考古研...

作者

  • 28篇殷宪
  • 1篇王银田

传媒

  • 7篇山西大同大学...
  • 4篇中国书法
  • 3篇学习与探索
  • 2篇晋阳学刊
  • 2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物
  • 1篇沧桑
  • 1篇中华文史论丛
  • 1篇艺术评论
  • 1篇中国艺术时空
  • 1篇碑林集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赵睿宗墓志》看唐末五代下层墓志的民间化和写实性被引量:2
2009年
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赵睿宗墓志》,有盖。拓本首见于2002年,石出山西高平市,现归私人收藏。墓志及志盖长宽皆五十五厘米。志盖为覆斗形,顶刻篆书'唐故赵府君墓志石铭'三行、九字,四围旋刻五言诗一首,再围八卦文及牡丹花图纹。四刹各饰盛开牡丹一枝,四条竖斜棱两旁各竖刻五言诗两行,共八句一首。
殷宪
关键词:五言诗墓志私人写实性
北魏盖天保墓砖及其书法
2009年
二○○五年夏,得睹私人所藏北魏太和年间盖天保墓砖铭一件,砖为北魏习见之砌墓砖而稍加磨光。15×5cm.据云为此前不久出土于大同城东南七里沙岭村东一里许的高坡上。铭文分两部分,前为小字,三行又一字,字径2cm许,凡五十五字。其文云:
殷宪
关键词:墓砖北魏书法出土铭文
大同地区出土唐代墓志中的大同城
十多年来在大同市周围出土的唐代墓志,为研究大同城的沿革提供了许多正史上难以得到的宝贵资料。现就几个有关问题分述于后。
殷宪
文献传递
云冈石窟造像题记及其书法被引量:6
2008年
有史可稽的云冈石窟的始凿时间是北魏兴安、和平年间,即公元452-46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行灭佛之策,“土木宫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矣^[1]。六年后,即兴安元年(452),其孙文成帝拓跋溶践极,即下令修复佛法。逃离京畿的丽宾高僧师贤、昙曜等被尽悉召回。
殷宪
关键词:造像题记书法拓跋焘太武帝北魏昙曜
北魏《申洪之墓铭》及几个相关问题被引量:6
2010年
本文着重就北魏《申洪之墓铭》的出土和拓本的流布情况,墓主申洪之的身世和官职,铭文后记所印证的北魏平城时期离散部落和计口授田的史实和北魏平城时期土地流转情况作了论述。透过铭文书迹"一铭三体"的现象,就其所涵文化信息,诸如北魏平城时期铭刻书体的面目和各种不同书体的运用情况,申洪之铭文书迹及平城百年书法的基本评价等作了以小见大的分析和阐述。
殷宪
关键词:北魏官职葬地书法评价
北魏平城砖瓦文字简述被引量:2
2009年
北魏平城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继汉代之后又一个吉语瓦当高峰期。皇家建筑遗址出土的大量瓦文,原汁原味地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准、书写能力和书体运用情况。近年在大同地区出土的并不算多的北魏砖铭充分证明,在拓跋氏建都平城时期,所有墓中瘗文字砖者,无一不是来自于南朝的贵族以及西来东至的秦凉和两燕的"投化客"。拓跋氏帝室和近族胡(纥骨)、周(普)、长孙、奚(达奚)、伊(伊娄)、丘(丘敦)、亥(侯)、叔孙、车(车焜)等九姓以及"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的陆(步六孤)、贺(贺赖)、刘(独孤)、楼(贺楼)、于(勿忸于)、嵇(纥奚)、尉(尉迟)八姓连如此简单的砖铭都没有。但是,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不仅在洛阳大量出现元姓宗亲和其他代姓贵族的大量墓志,而且在平城也出现了"尉娘"、"苟黑"等代人墓砖。
殷宪
关键词:书法
《魏故城阳宣王(拓跋忠)墓志》考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据《魏书》、《北史》的相关史料及以往在大同城东出土的北魏常山王家族成员墓志,对新见北魏《城阳宣王墓志》"讳忠字仙德"之墓主人的拓跋宗室姓氏、在朝官爵声望及其祖辈的历史功绩作了较为详尽的考释。于志文可资证史者,如其祖其父的官爵、墓主本人的履历和结衔、"养疾于高柳"、"薨于外第"后皇帝的格外眷顾等,逐条加以考述。于志文可资补史者,如拓跋忠的卒岁享年及以此推知的生年卒地,拓跋忠妻司马妙玉的出身及拓跋宗室与南来司马氏的联姻,25年后司马氏北归代都平城祔葬的特例及其夫重葬的情况,拓跋忠"白登阳阿"葬地的确切位置以及此地时属京畿永固县的珍贵史料等,尤其予以关注。本文还将《拓跋忠墓志》的形制及书法与同期诸多墓志进行比对,指出:志作碑形志石为平城特有,而其书风则属于魏碑北邙体中以方笔为主的一类,既未脱尽北魏早期即平城时期铭刻书的遗风,又初具魏楷铭刻体的基本特征,堪称魏碑书迹的上乘之作。
殷宪
拓跋代与平城被引量:3
2010年
拔跋部从大兴安岭往西南迁徙之后,依次经过盛乐、平城、洛阳为中心的三个时代,就像三级跳远一样,完成了虽然短暂但却辉煌的历程。从盛乐经平城再到洛阳,拓跋部的发展完成了历史性的飞越。盛乐、平城、洛阳的鼎盛与鲜卑拓跋部的兴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来探讨拓跋部发展的历史轨迹,有助于我们系统地理解其三级跳式的发展历程。有鉴于此,本刊特约华南师范大学李凭、大同大学殷宪、山西大学李书吉、暨南大学王银田、扬州大学王永平就此著文。这组专题论文在时代上贯穿鲜卑拓跋部的整个发展历程;而就每一篇文章而言,在时间与地区方面又各有侧重。李凭论证,盛乐成为漠南中心与拓跋部的崛起密切相关,它肇始于313年拓跋部定盛乐为北都。殷宪指出,拓跋部早期的历史事件,多有与平城相关者。李书吉认为,由于拓跋部的长期经营,代北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银田则从东京书道博物馆收藏的"北魏神四年造塔记砖"的铭刻文字考据出发,述论拓跋部统治平城与洛阳时期佛教寺庙的状况。王永平的文章,考证了拓跋部迁都洛阳之后上层王公集团急剧腐化的表现,认为这与其固有之文化传统、特权地位、经济条件以及其内部政治斗争的局势密切相关。
殷宪
关键词:拓跋鲜卑早期历史建国前后部落联盟魏武帝魏文帝
北魏畿上塞围考辨
国内有长城研究者认为,'东起上谷,西止于河'的长城的走向是:自今延庆南境的八达岭趋向西南,跨越小五台山、蔚县和涞源两县间的黑石岭(飞狐陉),入山西省,过灵丘县境的沙河源头(天门关),转西循恒山过今浑源、应县之地,代县的雁...
殷宪
北魏畿上塞围考辨
国内有长城研究者认为,"东起上谷,西止于河"的长城的走向是:自今延庆南境的八达岭趋向西南,跨越小五台山、蔚县和涞源两县间的黑石岭(飞狐陉),入山西省,过灵丘县境的沙河源头(天门关),转西循恒山过今浑源、应县之地,代县的雁...
殷宪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