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亮

作品数:17 被引量:129H指数:8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成像
  • 8篇肿瘤
  • 6篇宫颈
  • 5篇灌注
  • 5篇磁共振
  • 4篇化疗
  • 4篇宫颈肿瘤
  • 4篇灌注成像
  • 4篇CT灌注
  • 4篇CT灌注成像
  • 3篇新辅助化疗
  • 3篇子宫
  • 3篇细胞
  • 3篇宫颈癌
  • 3篇辅助化疗
  • 2篇体素
  • 2篇子宫颈
  • 2篇子宫颈肿瘤
  • 2篇鳞癌
  • 2篇鳞状

机构

  • 14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甘肃省妇幼保...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4篇殷亮
  • 12篇雷军强
  • 9篇郭顺林
  • 8篇翟亚楠
  • 4篇郭吉刚
  • 3篇张皓
  • 3篇郭奇虹
  • 3篇卢星如
  • 3篇窦郁
  • 2篇温晓晓
  • 2篇胡莎莎
  • 2篇徐凯
  • 2篇刘海峰
  • 1篇周忠春
  • 1篇张艳利
  • 1篇李雷
  • 1篇王帅文
  • 1篇杨梅
  • 1篇余勤
  • 1篇张安

传媒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灌注成像预测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预后高危因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预后高危因素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5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并手术的51例宫颈鳞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是否存在预后高危因素及短期预后将其分为无高危因素组(n=36,70.59%)和高危因素组(n=15,29.41%),对两组的CT灌注参数及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对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预后高危因素的影响。结果:高危因素组中BF、化疗后肿瘤最大直径大于无高危因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预后高危因素呈正相关(r=0.420,P=0.002;r=0.296,P=0.035)。FIGO分期、病理分级和化疗前肿瘤最大直径、BV、permeability、TTP与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预后高危因素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显示BF为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预后高危因素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能够对其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AUC=0.810,P=0.001,95%CI(0.682~0.918)。结论:BF对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是否存在预后高危因素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当BF≥46.64 mL/(100 m L·min)时,预测预后高危因素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67%(13/15)、94.44%(34/36)和92.16%(47/51)。
殷亮雷军强郭吉刚翟亚楠窦郁
关键词:宫颈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CT灌注成像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31例宫颈癌病人的CT灌注成像数据及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n=22,70.97%)和无效组(n=9,29.03%)。对两组病人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渗透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有效组中BF、BV、渗透性均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BV、渗透性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呈正相关(r=0.290,P=0.020;r=0.364,P=0.003;r=0.565,P=0.000)。FIGO分期、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肿瘤最大直径均不影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P〉0.05)。渗透性为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对其有良好的预测价值(AUC=0.897,P=0.000;95%CI:0.774~0.992)。结论 CT灌注成像有助于准确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殷亮郭顺林郭吉刚雷军强郭奇虹
关键词:宫颈肿瘤X线计算机灌注化学治疗
MRI、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与I期卵巢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MRI、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和I期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32例BOT患者为BOT组、24例I期EOC患者为EOC组,均行MRI检查,并采用ELISA法检测术前血清HE4含量,比较两组MRI表现及术前血清HE4含量。结果①两组肿瘤部位、大小、分隔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C组实性成分和厚分隔的出现率高于BOT组(P<0.05),实性成分最大径和分隔厚度均大于BOT组(P<0.05)。②两组间不同肿瘤大小、不同分隔数及双侧肿瘤患者的血清HE4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实性成分及厚分隔的EOC组血清HE4含量明显高于BOT组(P<0.05);实性成分和厚分隔对应的血清HE4鉴别两组肿瘤的最佳临界值及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8.95 pmol/L、58%、87%和105.42 pmol/L、55%、84%。实性成分、厚分隔、HE4含量诊断两组肿瘤的总确诊率为78.6%。结论肿瘤实性成分增大、分隔增厚及血清HE4含量升高有助于鉴别BOT和I期EOC。
周忠春郭顺林殷亮翟亚楠王帅文姜楠张艳利
关键词:女(雌)性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是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al weight imaging,DWI)基础之上,通过双指数模型得出相关参数,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同时反映组织内水分子自由扩散和微循环血流灌注信息。近年来,IVIM逐渐应用于各系统疾病研究,尤其在脑、肝脏等肿瘤中取得了初步成果,展现出良好的临床价值。作者就IVIM成像原理、肿瘤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胡莎莎陈小莉刘海峰殷亮徐凯雷军强
关键词:肿瘤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特异性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估肝功能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特异性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评估一般人群肝功能的价值。方法筛选2013年6月-2014年9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1.5T MRI Gd-EOB-DTPA特异性增强扫描的患者,最终共纳入41例满足入组及排除标准的患者,获取其上腹部MRI平扫及Gd-EOB-DTPA增强扫描图像及部分临床信息。以脾脏作为肝脏信号强度的对照脏器,计算平扫及注射Gd-EOB-DTPA后10、20 min的肝-脾信号对比度(SI)、相对肝脏强化程度(RLE)。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注射造影剂10、20 min后的SI肝/脾与Child分级相关(P<0.05),且20 min SI肝/脾相关度更大(r=-0.526,P=0.003),而平扫SI肝/脾与Child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延迟20min后的RLE也与Child分级相关(r=-0.362,P=0.049),而延迟10 min后的RLE与Child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平扫时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患者之间SI肝/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注射造影剂10、20 min后的SI肝/脾、RLE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增强扫描20 min后的SI肝/脾在ALT和TBil正常组与升高组之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Gd-EOB-DTPA特异性增强扫描能够反映一般人群肝功能的变化,尤其是注射造影剂20 min后的SI肝/脾对评估肝功能有重要价值。
王莉莉雷军强郭吉刚殷亮翟亚楠黎金葵陈红郭顺林
关键词:肝功能试验造影剂
钆塞酸二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和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早期肝纤维化评估价值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对比钆塞酸二钠(Gd-EOB-DTPA)MR特异性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方法搜集同时行特异性增强和DWI的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临床及实验室信息,在PACS终端测量肝脏8段感兴趣区域(ROI)的ADC值均值,用肝脏特异性期(延迟20 min)相同ROI和脾脏、竖脊肌及周围空气指定位置的平均信号值计算评价指标:肝脾信号比值(SI_(肝/脾))、平均肝肌信号比值(SI_(肝/肌))、平均肝空气信号比值(SI_(肝/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照早期肝纤维化[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指数(APRI)≤2]和明显肝纤维化(APRI〉2)的评价指标,对评价指标和APRI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有相关性评价指标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共纳入84例同时行DWI和Gd-EOB-DTPA的肝病患者。肝脏平均ADC值和SI_(肝/气)与APRI值之间没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043,-0.044,P值均〉0.05);SI_(肝/脾)、SI_(肝/肌)与APRI值之间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及P值分别为:(-0.431,〈0.001),(-0.420,〈0.001)。SI_(肝/脾)、SI_(肝/肌)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95%CI 0.630~0.831)、0.786(95%CI 0.681~0.870)。结论肝脏Gd-EOB-DTPA特异性增强较DWI对评估肝纤维化的参考意义更大,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翟亚楠雷军强郭顺林张皓殷亮卢星如温晓晓张医乐
关键词:肝纤维化无创诊断
磁共振DWI、IVIM与宫颈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评价对比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鉴别宫颈鳞癌与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鳞癌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将46例待检查者(包括9名正常人和37例病理证实的宫颈癌鳞癌患者)进行盆腔MRI常规及IVIM序列扫描,根据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不同,将宫颈癌患者分为低、中、高分化3组(分别为8人、20人、9人),在磁共振检查前每例患者均未采取过任何治疗措施。结果 (1)相较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鳞癌的D值、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降低而D~*值、f值升高,且各参数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具有最佳诊断效能。(2)宫颈鳞癌分化程度越低,D值、ADC值越小,D~*值、f值越大。不同分化程度宫颈癌两两对比,ADC值、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鉴别中、高分化宫颈鳞癌时,ADC值具有最佳诊断效能,鉴别低、中分化时,D值均具有最佳诊断效能;f值在鉴别高分化、低分化宫颈鳞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M与DWI能够鉴别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组织,IVIM在鉴别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中有重要意义。
胡莎莎陈小莉刘海峰殷亮徐凯雷军强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扩散加权成像
孤立性肺实性结节和混杂磨玻璃结节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实性和混杂磨玻璃结节的病理特征,找出它们之间的影像学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04例孤立性肺结节(SPNs)患者手术切除治疗后的病理特征。根据胸部高分辨CT扫描结果是否存在磨玻璃样病变,将SPN分为实性和混杂磨玻璃结节。比较和评估实性和混杂磨玻璃结节组之间的病理特征。获得人口统计学(性别和年龄)和临床数据(吸烟,癌症史,糖尿病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病史,肺结节的最大直径和位置),分析实性和混杂磨玻璃结节之间的差异。结果804例SPN患者中,48.9%(393例)为良性SPNs,51.1%(411例)为恶性;67.7%(544例)为实性结节,32.3%(260例)为混杂磨玻璃结节。在实性结节组中,61.2%(333例)被诊断为良性,38.8%(211例)为恶性。在混杂磨玻璃结节组中,23.1%(60例)为良性,76.9%(200例)为恶性。实性结节中良性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混杂磨玻璃结节中的比例(P<0.001)。此外,实性和混杂磨玻璃结节之间腺癌的亚型有显著差异(P<0.001)。混杂磨玻璃结节组中女性患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病史患者,非吸烟者和上叶位置的比例远高于实性结节组。结论CT表现为实性和混杂磨玻璃结节恶性病变中,腺癌是最常见组织学类型,在腺癌亚型的构成上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与男性和吸烟者相比,女性和非吸烟者(被动吸烟者)更倾向于发展为与肺腺癌相关的混杂磨玻璃结节,在大多数情况下,混杂磨玻璃结节位于肺的上叶。
窦郁卢星如马娴殷亮张皓余勤
关键词:结节CT病理
CT灌注成像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宫颈癌宫旁浸润诊断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2例无宫颈癌宫旁浸润和26例宫颈癌宫旁浸润患者的CT灌注参数;用视觉分析所选层面血流量(BF)灌注图并按不同灌注模式分组。对灌注参数、不同灌注模式与宫旁浸润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宫旁浸润组和宫旁浸润组的BF值分别为(62.96±16.02)m L·100 m L-1·min-1、(84.56±30.41)m L·100m L-1·min-1,血流容量(BV)值分别为(89.10±16.10)m L/L、(111.31±34.98)m L/L,Patlak血流容量(PBV)值分别为(46.53±23.42)m L/L、(101.34±59.85)m L/L,达峰时间(TTP)值分别为(142.94±18.93)、(123.42±12.82),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TP以12.96秒为临界值时诊断宫旁浸润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90.8%和85.8%。视觉评价BF灌注图对宫旁浸润的诊断准确度为9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对宫颈癌宫旁浸润做出有效评估。
殷亮郭顺林雷军强郭吉刚翟亚楠
关键词:CT灌注成像宫颈癌
双源CT全肝低剂量灌注成像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肝血流灌注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利用双源CT低剂量全肝灌注扫描技术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前、术后肝实质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6年5月期间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准备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52例,TIPS术前2 d及术后1周接受全肝灌注CT扫描,评价图像质量并利用后处理工作站观察灌注参数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参数之间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肝脏动脉灌注量(HAP)由术前(19.85±9.48)ml/(min·100 ml)升高为(29.36±13.65)ml/(min·100 ml),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由术前(54.32±19.60)%升高为(64.11±1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61、-6.202,P值分别为0.003、0.029);而门静脉灌流量(PVP)由术前(19.75±10.60)ml/(min·100 ml)下降为(16.13±8.60)ml/(min·100 ml),总肝灌注量(TLP)由术前(36.14±16.61)ml/(min·100 ml)上升为(44.12±14.60)ml/(min·100 m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全肝灌注扫描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6.5m Sv。PVP、TLP、HPI与造影剂注射速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992、-0.903、-0.899,P值分别为0.001、0.036、0.038);HAP、PVP及TLP的变化与样本量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22、-0.943、-0.998,P值分别为0.026、0.016、<0.001);TLP与管电压、扫描次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6、0.907,P值分别为0.039、0.033)。结论双源CT全肝低剂量灌注可用于观察TIPS术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术前及疗效评估提供参考。
翟亚楠李雷殷亮郭奇虹雷军强郭顺林张春雨王海军温晓晓
关键词:肝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