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伟
-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疑诊为颈、腰间盘突出的脊髓血管畸形
- 2008年
- 目的分析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00年7月-2008年1月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病例进行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分析。结果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尤其是DSA可以确诊脊髓血管畸形,从而减少误诊率,以便早期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获得较好的预后。
- 段伟安莉李欣
- 关键词:脊髓血管畸形腰间盘突出MRI
- 青年颈源性眩晕患者颈部血管CTA及脑CT灌注成像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CT血管成像(CTA)和脑CT灌注成像(CTPI)检查用于诊断青年颈源性眩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青年颈源性眩晕患者(实验组)和30例同期的青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CTA和CTPI的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两组的检测结果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颈部血管变异率较对照组增多,多以发育纤细及走形异常为主,少数为增生压迫所致。实验组患者颅内血液变化以CBF值减小、MTT值增高最为敏感,而CBV值正常及轻度升高较为常见。结论颈部血管CTA及脑CT灌注成像检查能够清晰了解主动脉在颈部走形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诊断青年颈源性眩晕的有效检查方法。
- 段伟王东升张忠波高琦
-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CT血管成像
- 神经干细胞移植与脑梗死被引量:6
- 2013年
- 背景: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脑梗死病灶区可以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目的:分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文章通过数据库检索的方式分析近年来关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和基础实验研究两方面分析神经干细胞与脑梗死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与脑内微环境密切相关,梗死区域有大量的神经细胞丢失。细胞因子在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神经功能损伤时发挥一定作用,能够诱导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目前被证实的有表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神经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针灸和中医药对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有促进作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未来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 李通刘畅寇雨霏段伟罗德欣
- 关键词: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脑梗死巢蛋白
- GABA_A受体激动剂对AD模型配体门控氯通道的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并分析GABA_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对GABA激活的配体门控氯通道的作用,为寻找新的抗阿尔茨海默病(AD)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Aβ_(1-42)诱导海马神经细胞作为AD细胞模型;通过膜片钳(Patch clamp)技术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记录配体门控氯通道瞬时外向电流,采用非特异性氯通道阻断剂(NFA)和无GABA的细胞外液确定该电流成份为瞬时外向氯电流;通过膜片钳技术观察GABA_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对于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记录瞬时外向电流的作用;向AD细胞模型中加入GABA_A受体激动剂,采用MTT观察各组细胞活力。结果加入GABA_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后GABA激活氯电流强度增加;加入浓度为1 mmol/L蝇蕈醇的AD模型细胞组存活率为(91.32±3.73)%,略高于未加入蝇蕈醇的模型细胞组,两组对比P>0.05。结论 GABA_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对于AD细胞模型具有保护作用。
- 黄玉雕王明华段伟李明哲曹方圆
- 关键词:GABAA受体阿尔茨海默病膜片钳
- 脑梗死患者颈部及颅内血管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颅内血流频谱形态、峰值流速度(Vs)、舒张期末流速(Vd)、脉动指数(PI)、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58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其中21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进行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糖尿病组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及颈内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与非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大脑中动脉血流情况三组间也有差异性。结论糖尿病是造成脑梗死患者的颈内动脉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影响颅内血流情况。糖尿病患者颈部及颅内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脑梗死早期预测的手段。
- 段伟丰宏林李旭光
-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
- 早期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6例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分析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ODP)早期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自2000年7月~2008年1月被误诊断的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圆早期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易被误诊为其他原因诱发的周围神经疾病,其中以嵌压型周围神经疾病多见。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但应动态观察临床症状及电生理检查的变化,从而减少误诊率,以便早期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获得较好的预后。
- 段伟范骞
-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误诊原因
-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纤维蛋白原(Fib)在进展性脑梗死中临床意义。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41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非进展组,4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进展组,另选取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于患者入院后第1、3、5、7、14 d时检测其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与Fib水平分别为(310.83±21.28)pg/ml、(2.26±0.24)pg/ml、(4.18±0.59)g/L,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入院第1、3、5、7、14 d时检测其IL-6、TNF-α与Fib水平均较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有显著性增加,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与Fib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升高,且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发展过程中各项指标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 尹雪段伟董智慧罗德欣
-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纤维蛋白原
- 脑梗死与血小板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被引量:1
- 2012年
- 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生机制复杂、多样。一般认为,绝大多数脑梗死是由于血管壁病变、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液成分变化等原因所致,这些原因可以引起脑部血液供应受阻,导致相应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在发生脑梗死后,闭塞的血管内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炎性改变、血栓形成或栓子等。有很多原因显示,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更加复杂,其中血小板扮演很重要角色。
- 罗德欣段伟李通
- 关键词:脑梗死CD63血流动力学异常动脉粥样硬化脑组织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