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道房

作品数:51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哲学宗教
  • 21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0篇文学
  • 8篇理学
  • 6篇曾国藩
  • 6篇哲学
  • 6篇文学思想
  • 5篇心学
  • 4篇诗学
  • 4篇思想史
  • 4篇庄子
  • 3篇代文
  • 3篇道德
  • 3篇新释
  • 3篇学术
  • 3篇学术思想
  • 3篇以理杀人
  • 3篇儒家
  • 3篇杀人
  • 3篇诗歌
  • 3篇桐城派
  • 3篇齐物

机构

  • 47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0篇武道房
  • 1篇吴潍嘉

传媒

  • 5篇浙江海洋大学...
  • 4篇文学评论
  • 4篇文史知识
  • 3篇中国哲学史
  • 2篇文学遗产
  • 2篇江海学刊
  • 2篇学术月刊
  • 2篇船山学刊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诗学研究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孔子研究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人文杂志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宋学到汉学:清代康、雍、乾学术风气的潜移被引量:3
2008年
清代康、雍、乾时期学术风气由宋学向汉学潜移,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晚明士人逾闲荡检、放纵自恣以及官场的贪贿成风,使得清初学人普遍认为是王阳明心学误导的结果。这种文化反思,致使程朱理学在清初重新复归学术中心地位。虽然理学作为官学对维护清初社会稳定、促进清廉吏治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不少流弊。假道学的盛行,清初理学的保守与僵化,宋学"道问学"传统的弘扬,清廷的支持等多种因素又促成了汉学的崛起。汉学运动不仅有文献整理、总结传统文化之功,其对宋学的挑战亦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意义。汉学别派今文经学与晚清的宪政改革有学术渊源关系,汉宋之争也迫使宋学进行改革,促进了嘉道之后理学经世派的形成。总之,康、雍、乾时期汉宋学术之兴替,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关键环节,推动了中国学术思想史的发展,对后世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武道房
关键词:汉学
曾国藩对理学的反思、再造及其对晚清社会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曾国藩是晚清理学复兴的中坚人物,但他的学术观念与传统的程朱理学有很大不同。他在继承理学基本观念的同时,又对清代理学的困境进行了深刻反思,试图再造理学。他广泛吸收当时的显学汉学以及百家杂学,甚至是西学,以此增强理学的经世功能,使晚清理学从僵死衰落中重新焕发出生机,并使咸同时期一度出现了理学复兴的局面。然而吊诡的是,由于曾国藩学术体系的博杂,也为晚清理学的终结埋下了伏笔,并对晚清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
武道房
关键词:曾国藩理学
人人皆圣:王艮对儒家“圣人说”的新解
2019年
圣人一直是崇高伟大身居高位的,与普通的百姓有着云泥之差,因而千古留名,深受万世敬仰。对于儒家来说,成圣是儒者终其一生所追求的目标。而自阳明以来,理学家逐渐拉近圣人与常人的距离,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更是提出“人人皆圣”“人人君子”的主张来弱化“圣人说”。他通过将“天理良知”改造成“日用良知”,使玄虚神秘的天道等同于老百姓的日用;又将一直备受推崇的君子之道——“舍生取义”新解为“立本安身”,关怀到百姓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最后又将“乐”与“学”结合起来,将晦涩深奥的“圣人之学”转换为“至简至易之学”,更是打破了精英阶层对于教育的垄断。这样,王艮就把原本高高在上的圣人拉下神坛,重新建立起一套常人成圣论,力图填平圣人与平民之间的鸿沟。
张雨武道房
关键词:乐学
论方以智的文章学被引量:2
2015年
方以智文论,和他的学术思想一样,都有“坐集千古之智”集大成气魄。明清之际,方以智面对的有明一代的文论遗产是:七子派主学秦汉文,唐宋派主学唐宋文,公安、竞陵派又主张不拘格套、独抒性灵。理学派只重心性,轻视文采。这些观点直至明末,仍是相持对立,莫衷一是。方以智对明代乃至历史上的各种文论主张都做出了批评,提出吸取众家之长,将道与文、学问与才性、法与无法等范畴整合成一体,理论上不仅超越了历史上各种观点,而且对后来的桐城派文论有重大影响,成为桐城文论的源头和先驱。
武道房
关键词:方以智
明末道德人心问题与清初三大儒的哲学重建
2012年
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是因为理学作为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已无力承担儒家道德担当与社会教化功能。他们认为,理学中杂糅释老,导致士人或耽空无用或放荡无耻,从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共同主张理气、道器、心性一元论,其目的在于将释老的空无思想驱逐出儒门,从而净化儒学,应对变化了的社会现实。在社会道德人心坍塌之际,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他们通过对儒家哲学的重建,开启了一个新的学术路向,消解了后世学者研讨本体的热情,致使清代理学渐趋衰歇,中国学术史由此进入一个考证学大兴的新时代。
武道房
关键词:哲学
论严嵩诗歌的三重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严嵩是明代有名的'奸臣',但他的诗有多方面的文献价值。一是知人论世价值。言为心声,从严嵩诗中,我们既可看到他出色的才情,亦可看到他阶段性的心迹变化。与史书中单色调的奸臣形象相比,诗中的严嵩呈现出较为复杂的一面。二是证史、考史价值。历来史家所作严嵩传,对其前半生事迹多语焉不详,通过其诗所叙生平经历,既可补史家之缺失,亦可与正德、嘉靖两朝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政风民俗进行诗史互证。三是诗学史价值。严嵩是正、嘉时期以复古名义掀起的诗文革新运动中坚人物之一,在明代诗学史演进的链条中,他是较为重要的一环。不可因为他的'奸臣'角色而忽视其诗学史贡献。
武道房
关键词:奸臣诗歌
黄宗羲的学术思想与诗文批评
2011年
黄宗羲(梨洲)的文学观念建立在其学术思想的深厚基础之上。从学术与文学融通的视角,能更好地理解梨洲文学批评观念形成的学理机制及其深刻内涵。作为学术史家,梨洲认为学术要"发先儒之未发",才能推动学术史之进步。他以学术史的眼光进行文学批评,认为学贵自得,诗文亦贵有己。不论是学术,还是文学,梨洲都反对依草附木,摹效他人。他提出诗文要以"情至"为宗,这个文学观念实是从他的哲学思想衍生而来。梨洲对于心、性、情等传统哲学命题有创新性的解释,由此衍生出他的文学性情观,并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创见。其诗文性情说既不同于明代性灵派的观点,与理学家的文学思想也区别了开来。梨洲认为,"道"、"学"、"法"、"情"、"神"是文学的五要素,获取五要素途径是通经学古。通经学古的背后是梨洲道学、儒林、文苑通而为一的学术思想。因此,梨洲的文学观念实是其学术思想的外化和延伸。
武道房
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史学术思想黄宗羲诗文文学观念哲学命题
学凡三变:董澐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
2018年
董澐作为浙西"隐儒"的代表,早年专工诗歌,后以古稀之年师事王阳明,完成了"从诗而儒"的转变,其于心学的悟道能力备受阳明认可。但是随着王阳明的逝世,其学术倾向再次改变,终入释老,因此备受后人诟病。但是细析董澐转变的心路历程,可以发现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基于其不同阶段的人生诉求,每一阶段的思想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握住董澐学术三变的心路历程,易于学者认识其最终的思想倾向。
周义难武道房
关键词:自我救赎
老庄思想对儒家道德的解构和颠覆——以魏晋时期为例被引量:1
2003年
儒道是对立冲突的两种意识形态。在历史上,老庄思想对儒家的社会道德时常起着颠覆和破坏作用。老庄以“自然之天”消解了儒家有意志的“道德之天”,把“自然的人”从“宗教的人”中解放出来。老庄还以相对论和“齐是非”的观点否定和嘲弄儒家的做人原则和道德观念。道家对儒家道德的颠覆以魏晋时期最为典型。魏晋士人的伤风败俗和行为放荡是道家人生理想的具体实践。道家思想流行之时,就是儒家道德崩溃、塌陷之日。
武道房
关键词:自然之天
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价值判断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对古代文学教学的价值判断作出一个历史脉络的梳理,认为文学的教学史,即是价值判断的变迁史。儒家的雅正观念是历史上文学教育的主流价值判断,"五四"之后这个传统被切断。在现代性流弊层出不穷的今天,古代文学的教学应该从前现代中吸取精神资源,倡导儒家的君子品格,以育人为目的而进行文学教学的价值重建。
武道房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