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楚士晋

作品数:180 被引量:294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3篇期刊文章
  • 39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理学
  • 49篇化学工程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5篇兵器科学与技...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电气工程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1篇富勒烯
  • 31篇衍生物
  • 18篇推进剂
  • 18篇硝基
  • 17篇热稳定
  • 17篇热稳定性
  • 17篇吡咯
  • 17篇吡咯烷
  • 16篇催化
  • 14篇富勒烯衍生物
  • 14篇C60
  • 14篇催化剂
  • 12篇有机化学
  • 12篇火箭
  • 12篇火箭推进
  • 12篇火箭推进剂
  • 11篇加成
  • 10篇乙烯
  • 10篇合成工艺
  • 10篇富勒烯吡咯烷...

机构

  • 165篇西南科技大学
  • 59篇中国工程物理...
  • 11篇西安近代化学...
  • 9篇北京理工大学
  • 9篇中国空气动力...
  • 3篇四川理工学院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计算科学...

作者

  • 180篇楚士晋
  • 148篇彭汝芳
  • 109篇金波
  • 22篇蔡艳华
  • 21篇赵凤起
  • 20篇马冬梅
  • 20篇谭碧生
  • 13篇沈娟
  • 12篇左金
  • 11篇舒远杰
  • 11篇俞海军
  • 10篇董海山
  • 10篇刘强强
  • 9篇仪建华
  • 9篇朱根华
  • 9篇陈晓明
  • 8篇宋宏涛
  • 8篇王金刚
  • 8篇关会娟
  • 7篇李鸿波

传媒

  • 22篇安全与环境学...
  • 16篇含能材料
  • 13篇西南科技大学...
  • 6篇材料导报
  • 6篇精细化工
  • 5篇火炸药学报
  • 4篇化工进展
  • 3篇现代化工
  • 3篇爆炸与冲击
  • 3篇高压物理学报
  • 3篇功能材料
  • 2篇生物学杂志
  • 2篇有机化学
  • 2篇无机盐工业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材料工程
  • 2篇现代农药
  • 2篇纳米科技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化工科技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8
  • 15篇2017
  • 7篇2016
  • 12篇2015
  • 14篇2014
  • 19篇2013
  • 9篇2012
  • 15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16篇2008
  • 20篇2007
  • 15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6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测定含能材料等温热分解气体数量的新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含能材料等温热分解气体数量的新装置,包括加热单元和反应测量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铸铝加热器,所述铸铝加热器为中空的桶状腔体结构,在所述铸铝加热器的外侧设有与之对应连接的炉体防护套,在所述铸铝加热器和炉...
楚士晋彭汝芳金波肖依依路中华
文献传递
生化战剂除剂方法被引量:7
2006年
综述了生化战剂除剂的几种方法,常规方法包括焚烧、等离子体高温分解、氢解、超临界水氧化、超热漂白等高温除剂方法和水解、氨解、电化学氧化、溶剂化电子技术、非水溶剂取代、光化学氧化等低温除剂方法.从实战出发可以采用高温燃烧弹、微乳液等方法,若需有效摧毁地下深埋的生化武器,可采用核除剂的方法,即利用低当量核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和强辐射等效应原位摧毁生化战剂,其附带毁伤效应要比常规除剂方法小得多.
谭碧生彭汝芳陈晓明李海波郁卫飞楚士晋
席夫碱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席夫碱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a.将固态芳醛和固态芳胺混合后加速,使其高速运动,相互摩擦,增强其反应活性;b.在芳醛和芳胺运动方向上设置固定靶,高速运动的芳醛和芳胺撞击该固定靶,其动能转化为分子内能,分子断键...
彭汝芳楚士晋聂福德左金谭碧生李鸿波蔡艳华
文献传递
三聚氰酸为基的二氨基胍盐的合成及热分解被引量:1
2017年
富氮含能离子盐是近些年来含能材料研究的热点,文中以三聚氰酸(CA)、Na OH和二氨基胍盐酸盐(DAGHCl)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室温下合成得到目标离子盐—4,6-二酮-3,5-二氢-[1,3,5]三嗪-2-氧-二氨基胍盐,收率89%。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以及元素分析等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研究了目标物的热性能、非等温分解反应动力学和热分解过程;利用Kissinger方法和Ozawa方法计算其热分解活化能。结果表明:该离子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Tdec=532.5 K,10 K/min),其热分解产物主要为NH3,氮氧化物,CO等;计算得其活化能与CL-20相近,高于RDX。采用BAM落锤撞击感度仪对样品进行撞击感度(IS)测试,IS>60 J;利用Gaussian09对目标物进行了优化,并通过Kamlet-Jacobs经验公式计算其爆轰参数,爆速为7795 m/s,爆压为26.04 GPa。
刘强强金波彭汝芳尚宇张青春楚士晋
关键词:三聚氰酸单晶结构热分解
一种新型四齿1,2-HOPO螯合剂的合成、金属配位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以6-羟基-2-吡啶羧酸为原料,经5步反应合成得到一种新型四齿β-二酮1,2-羟基吡啶酮衍生物。通过红外、核磁、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电位-光谱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四齿β-二酮1,2-羟基吡啶酮衍生物与UO2+2、Cu^(2+)、Zn^(2+)和Fe^(3+)的络合能力。结果表明,四齿β-二酮1,2-羟基吡啶酮衍生物对UO2+2和Fe3+有明显的络合能力,有望成为一种新型铀酰离子促排剂(p UO2=15.4)和铁螯合剂(p Fe=21.22)。
闫镒腾金波彭汝芳楚士晋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铀酰离子
一种新型双3,4-羟基吡啶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铀络合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以甲基麦芽酚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得到一种新型的四齿双3,4-羟基吡啶酮类衍生物,通过红外、紫外、核磁、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了四齿双3,4-羟基吡啶酮衍生物与UO2+2的络合常数,在p H=7.4时,络合常数lg K=22.7,证实所合成的四齿双3,4-羟基吡啶酮衍生物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核素促排剂。
郑荣宗金波彭汝芳楚士晋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铀酰离子
富勒烯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富勒烯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富勒烯衍生物具有式(1)所示的化学结构式,还包括制备方法:以单甲基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和丙二酰氯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和溴代两步反应制得溴代丙二酸二单甲基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再与富勒烯反...
金波彭汝芳黄婷赵凤起仪建华楚士晋
文献传递
芳香酯类富勒烯衍生物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2017年
以PCBM为初始原料,经过水解、酯化反应,生成3类富勒烯衍生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和13C NMR)、元素分析仪、质谱(MS)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法等手段研究了目标物的光学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目标物PCBTE、PCBBE、PCB(4-MOB)M的LUMO能级分别为-3.91 V、-3.88 V、-3.94 V。
余引金波彭汝芳范利生楚士晋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富勒烯衍生物
六角星形MoSe_2双层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能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三氧化钼作为钼源,硒粉作为硒源,在H_2/Ar气氛下生长出硒化钼纳米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MoSe_2产物呈六角星状,横向尺寸约10μm,具有很好的晶体质量和结构.拉曼光谱表征其结构,确定其为双层纳米片.研究表明,高温反应时间对双层纳米片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双层纳米片的生长机理的探究,推测其经历了3个生长过程:在高温下,Mo源和Se源被气化成气态分子并发生硒化反应形成晶核;晶核呈三角形外延生长;当反应时间持续增加,在空间位阻效应的影响下,晶体以中心原子岛为核,外延耦合生长出第二层三角形,最终形成六角星状双层纳米片.光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六角星状MoSe_2双层纳米片在1.53 eV处具有直接带隙和1.78 eV处具有间接带隙,其较宽范围的激发光谱响应预测其在光电探测器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黄静雯罗利琼金波楚士晋彭汝芳
关键词:化学气相沉积法光致发光
2-(3-硝基苯基)吡咯烷[3,′4′:1,2][60]富勒烯的合成与理论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以C60、间-硝基苯甲醛和甘氨酸为原料反应合成得到2-(3-硝基苯基)吡咯烷[3,′4′∶1,2][60]富勒烯(mNPF),通过正交实验对其合成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反应物的计量比为1∶4∶6,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24 h,溶剂甲苯体积为80mL,mNPF的产率可达82.1%(以消耗的C60计)。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对最终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半经验计算方法PM 3对反应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研究。用差热分析仪测试了mNPF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彭汝芳金波谭碧生楚士晋
关键词:有机化学C60富勒烯热稳定性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