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海

作品数:6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香港城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网络论坛
  • 1篇新闻
  • 1篇新闻传播
  • 1篇新闻传播研究
  • 1篇信息熵
  • 1篇议题
  • 1篇舆论
  • 1篇舆论形成
  • 1篇人际传播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互动
  • 1篇受众
  • 1篇渠道
  • 1篇网络传播
  • 1篇网络传播模式
  • 1篇麦克卢汉
  • 1篇媒体
  • 1篇媒体偏见
  • 1篇互动
  • 1篇集体行动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华盛顿大学

作者

  • 5篇梁海
  • 4篇薛可
  • 3篇余明阳
  • 2篇陈晞
  • 1篇秦洁
  • 1篇彭泰权
  • 1篇祝建华
  • 1篇王成军
  • 1篇陈鹤鑫

传媒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当代传播
  • 1篇科研信息化技...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社会互动对敌意媒体效果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对于"敌意媒体效果"的研究,研究者多强调个体卷入和个体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虽然也有些研究涉及人际网络对敌意媒体效果的影响,但对社会连带关系与个体卷入程度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类作用在敌意媒体效果产生中的影响却很少关注。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以特定主题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中国媒体环境中,当在低政治卷入程度和一致的媒体口径下,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是如何影响人们对媒体的偏见认知,揭示了关系密切、相似观点者之间的频繁讨论会增强这种偏见的认知。
薛可梁海余明阳
关键词:社会互动媒体偏见
基于信息平衡的网络论坛传播模式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本文通过信息论中信息量与信息熵对网络论坛传播模式的研究,通过对网络论坛中角色的分析和传播模式的特点的解析,提出了信息紊乱是网络论坛影响人际交往行为最本质的因素,并用信息熵平衡模型对网络论坛中人际传播模式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了网络论坛中的传播三种模式。
薛可梁海余明阳
关键词:网络论坛信息熵网络传播模式
计算社会科学在新闻传播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5
2014年
本文旨在回顾和讨论新兴的计算社会科学在新闻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按照新闻传播研究中经典的5W模型,本文分别介绍了计算社会科学在"谁(传播者),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受众),说了什么(内容),并产生了什么(效果)"等五个领域的主要应用案例,并讨论了计算社会科学和网络大数据对这些研究领域的主要贡献和现存问题。
祝建华彭泰权梁海王成军秦洁陈鹤鑫
关键词:传播者受众渠道
网络论坛公共表达与议题上升的结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网络论坛中的公共议题上升在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了网络论坛中的公共表达的结构,致力于明晰公共议题成功上升的结构性特征。本研究从国内某知名网络论坛中选取样本,分析了3000多个帖子。结果显示,参与的异质性、集中度和早期的密集回复有助于形成更大的讨论串。本模型能解释讨论串中帖子数量68.5%的变异。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公共表达的结构是公共议题上升的关键因素。
薛可梁海陈晞余明阳
关键词:舆论形成网络论坛集体行动
微博VS.茶馆:对人际传播的回归与延伸被引量:3
2011年
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早在数十年前就对互联网传播的形态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作出了预言。互联网,尤其是web2.0时代的互联网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它与前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人际传播形式之间有何异同?本文从麦克卢汉、梅罗维茨等人的媒介技术思想出发,首次以茶馆和微博为一对范本,在对二者的信息传播模式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了微博传播模式不仅是茶馆传播模式的延续,还是整合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合各种旧媒介、模糊社会身份和等级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即时性整合传播媒介。
薛可陈晞梁海
关键词:茶馆麦克卢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