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一波
-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探讨雷公藤甲素对BALB/c哮喘小鼠IL-23/Th17(IL-17)炎症轴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哮喘小鼠IL-23、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17表达的情况,探讨其对Th17细胞介导的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雷公藤甲素治疗哮喘提供作用靶点。方法:SPF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哮喘组(A组)、哮喘雷公藤甲素干预组(TA组)和哮喘地塞米松干预组(DA组),每组8只。哮喘组以卵白蛋白和氢氧化铝致敏;卵白蛋白滴鼻吸入激发。雷公藤甲素干预组及地塞米松干预组致敏及激发方法均同哮喘组,这两组在每次激发前30 min分别予腹腔注射雷公藤甲素及地塞米松,正常对照组致敏与激发均以生理盐水代替。细胞计数器计算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BALF IL-23,IL-17的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IL-17蛋白表达水平;q RT-PCR检测右肺组织中IL-17m 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哮喘组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嗜酸性粒细胞(Eos)、IL-23、IL-17的含量、肺组织中IL-17蛋白及IL-17 m RNA表达、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雷公藤甲素干预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中上述各指标低于哮喘组(P<0.05);雷公藤甲素干预组与地塞米松干预组上述各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可抑制哮喘气道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IL-23/Th17(IL-17)炎症轴实现。
- 杨志明成俊芬陈鸣娣梁一波
-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哮喘IL-23IL-17
- 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对近3年的支原体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为临床诊治支原体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2 395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9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2 395例患者标本中检出1 255份(例)支原体阳性,阳性率为52.40%,其中994株解脲支原体,占79.20%;26株人型支原体,占2.07%;235份(例)两种支原体混合感染,占18.73%;支原体敏感率最高的抗生素为强力霉素(88.6%),其次为美满霉素(83.7%)。结论支原体感染以解脲支原体占多数。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以有效控制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 林小菊梁一波邓玉丽
- 关键词:支原体感染药物敏感试验耐药率
- miR-126及VEGF在大鼠心肌梗死交界区表达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MI)后MI交界区微小RNA-126(miR-12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动态表达变化,初步探讨miR-126及VEGF对缺血局部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AMI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每组30只。于术后7 d、14 d和28 d分别处死10只大鼠,进行MI面积百分比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梗交界区miR-126、VEGF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MI交界区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Sham组术后7 d、14 d和28 d心肌组织miR-126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均无明显区别,AMI组术后7 d、14 d和28 d,MI交界区mir-126 mRNA表达与相应的Sham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而VEGF mRNA的表达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1);在AMI组,随着MI时间的延长,miR-126和VEGF mRNA的表达均逐渐升高,且在AMI 14 d达到高峰(P<0.05)。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与其基因表达基本一致。结论大鼠MI后VE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的同时伴随miR-126基因表达的降低,随着缺血时间延长,miR-126 mRNA表达有所恢复。
- 李国达刘衍宇方凌燕凌云梁一波邓玉丽余丽
- 关键词:心肌梗死交界区血管新生血管生长因子
- ICU患者病原菌菌谱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感染病原菌菌谱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必要的细菌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ICU患者所有细菌分离株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a间共送ICU患者标本562份,共分离出病原菌484株,阳性率达86.1%,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277株(57.2%),革兰阳性(G+)球菌130株(26.9%),真菌77株(15.9%);在277株G-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51株;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沙雷氏菌属、不动杆菌属、摩根菌、黄色色杆菌分别占33.2%、16.6%、14.8%、7.9%、6.1%、5.8%、4.3%、4.3%;G+菌中葡萄球菌属占86.9%,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9.6%,耐苯唑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占表皮葡萄球菌的68.2%;分离出的病原菌菌株数逐年增加,G-杆菌的构成则有所下降(60.8%~52.9%),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13.9%~18.4%);亚胺培南对G-杆菌耐药率为〈10%(除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天然耐药100%外),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泊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对G-杆菌耐药率〉33%,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对G+菌的敏感率为100%,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头孢呋辛、特治星、克拉霉素对G+菌耐药率〉42%。结论ICU患者感染严重,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病原菌耐药性高,亚胺培南对G-杆菌敏感性好,而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G+菌有很高敏感性。
- 林小菊梁一波邓玉丽
- 关键词:ICU患者病原菌抗生素细菌耐药性
- 丹参多酚酸盐对大鼠梗死后心肌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梗死后大鼠血管新生和血管生长因子(VEGF)、微小RNA-126(miR-12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组(LS组,n=15)、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组(HS组,n=15)、模型组(M组,n=15)及假手术组(S组,n=10)。HS、LS及M组大鼠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后,分别予腹腔注射丹参多酚酸盐30、15 mg/(kg·d)及相应剂量生理盐水。S组只穿线不结扎,予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7 d。4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心肌梗死边缘区miR-126、VE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M组MVD、VEGF蛋白以及mRNA表达均高于S组(P<0.05),M组miR-126表达低于S组(P<0.05);LS和HS组MVD、VEGF及miR-126表达均高于M组(P<0.01);HS组MVD、VEGF蛋白、VEGF mRNA及miR-126表达高于LS组(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梗死后大鼠血管新生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心肌miR-126表达、促进VEGF表达有关,且呈剂量依赖性。
- 方凌燕刘衍宇李国达凌云梁一波邓玉丽余丽
-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