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桓世彤

作品数:4 被引量:9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卫生部-盖茨基金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结核
  • 2篇农村
  • 2篇结核病
  • 2篇结核患者
  • 2篇肺结核
  • 2篇肺结核患者
  • 1篇药盒
  • 1篇药物疗法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知识
  • 1篇社会
  • 1篇农村居民
  • 1篇农村贫困
  • 1篇农村贫困地区
  • 1篇贫困
  • 1篇贫困地区
  • 1篇疗法
  • 1篇结核病防治
  • 1篇结核病知识

机构

  • 3篇卫生部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市结核病...

作者

  • 4篇桓世彤
  • 2篇赵丰曾
  • 2篇严非
  • 2篇龚幼龙
  • 2篇张本
  • 1篇端木宏谨
  • 1篇陈嵘
  • 1篇赵雁林
  • 1篇刘小秋
  • 1篇王林
  • 1篇詹思延
  • 1篇欧喜超
  • 1篇田本淳
  • 1篇翁仲华
  • 1篇吕书红
  • 1篇姜世闻
  • 1篇于兰
  • 1篇刘晓云
  • 1篇王伟

传媒

  • 2篇中国健康教育
  • 2篇中国防痨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农村贫困地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其原因分析被引量:50
2007年
目的分析农村贫困地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供需双方因素对就诊延迟的影响,为提高病人发现提供参考。方法福建、河南、辽宁和新疆4省各3个经济欠发达县,定量与定性方法结合,调查就诊延迟及其影响因素。对象包括病人、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以首发症状到就医的时间在14 d以上为就诊延迟。结果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比例高,有33.6%的病人存在就诊延迟。综合分析供需方的因素:(1)农民群众普遍存在结核病知识的缺乏。(2)医疗服务供给方健康促进工作不够。结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还普遍存在结核病就诊延迟的现象,应该通过有针对性地健康促进工作提高结核病知晓率,并采用多种方式改变就医行为。
桓世彤张本严非刘晓云端木宏谨赵丰曾龚幼龙
关键词:结核就诊延迟
农村居民结核病知识和社会耻辱感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有关结核病的知识和耻辱感,为推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象包括肺结核病人、可疑症状者及社区居民。结果被调查对象结核病认知存在“六低一高”现象,即:对肺结核的传染性、治愈关键措施、病程、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和免费项目认知低,社会耻辱感程度较高。这是影响结核病早期发现、病人及时就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原因。结论知识的贫困和经济的贫困一样都是结核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通过健康促进提高个人对结核病的有关卫生知识水平和社会对结核病病人的理解。
严非张本桓世彤王伟翁仲华赵丰曾龚幼龙
关键词:结核病知识
《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资源库》中材料的使用及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资源库》(2005版)中材料在目标人群中的使用情况和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省和重庆市的两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1个乡,每个乡随机抽取2个村,采取观察和个人访谈形式了解村医对工具箱材料的接收和使用情况以及评价,以小组访谈的形式在每个村各组织1组访谈了解村民对材料的暴露情况和评价,以批质量保证抽样法在4个村各随机抽取29位村民,测试其对工具箱中5条核心信息的掌握情况。结果所评估的乡村均收到并使用了工具箱中的材料,村医和村民普遍对材料的设计和内容表示认可。村民“结核病免费检查”的知识合格率最高,有3个村的村民合格率均达到60%以上,此外有1个村的村民对“症状”、“治疗肺结核到结防所”知识合格率分别为60%和50%,1个村的村民对“免费治疗”、“规范治疗6-8个月”2项核心知识的合格率分别为65%和50%,其余的知识合格率均低于40%。结论工具箱中的材料得到一定程度的使用,但使用情况和传播效果尚有待提高,需进一步加强对村医使用传播材料技能的培训。
吕书红田本淳王林于兰桓世彤
关键词:结核病健康教育
电子药盒取药记录监测肺结核患者服药行为的可行性评估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比结核病患者的电子药盒取药记录和作为金标准的尿液中抗结核药物残留物检测结果,了解应用电子药盒的取药记录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可行性。方法在中国卫生部-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合作项目应用电子药盒开展肺结核患者管理试点的黑龙江、湖南、重庆和江苏4个省的9个县(区),纳入新登记的初治结核病患者43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15∶1,平均年龄为(45.98±17.36)岁,其中强化治疗期患者226例,继续治疗期患者206例。所有纳入的患者均采用隔日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并发放电子药盒用于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取药状况。研究人员于患者开始治疗的第2个月序或第4个月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日期上门收集患者尿液并用氯仿(三氯甲烷)检测尿液中利福平药物残留,确定患者的服药状况。研究共对319例患者的尿液进行了检测,其中强化治疗期的患者166例,继续治疗期的患者153例,总检测率为73.84%(319/432)。未进行检测而退组的患者113例,其中64.60%(73/113)是因为检测当日患者外出不在家;20.35%(23/113)是因为更换治疗方案或药物不良反应等退出研究,8.85%(10/113)是因为家访时患者服药时间不足6h,不符合尿液检测条件,4.42%(5/113)是因为家访时患者服药时间超过24h,医务人员误判为不符合条件而未进行检测,另有1.77%(2/113)的患者拒绝检测。研究以尿液中利福平药物残留物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患者24h内电子药盒取药记录反应患者服药行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电子药盒取药记录监测患者实际服药行为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结果患者24h内电子药盒的取药记录反映患者实际服药行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52%(208/209)(95%CI:97.30%~100.00%)和95.45%(105/110)(95%CI:91.56%~99.35%)。同时,电子药盒在不同性别组患者的灵敏度[男:99.38%(160/161),95%CI:98.16%~10
桓世彤陈嵘刘小秋欧喜超姜世闻赵雁林张治英詹思延
关键词:服药依从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