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萍

作品数:27 被引量:339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肿瘤
  • 13篇病理
  • 7篇免疫
  • 7篇间质
  • 7篇间质瘤
  • 6篇临床病理
  • 5篇胃肠
  • 5篇免疫组织
  • 5篇病理学
  • 4篇组织化学
  • 4篇胃肠道
  • 4篇细胞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病理诊断
  • 4篇肠道
  • 4篇肠肿瘤
  • 3篇预后
  • 3篇直肠
  • 3篇手术
  • 3篇胃肠道间质瘤

机构

  • 25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26篇柳萍
  • 7篇张莹
  • 7篇那加
  • 5篇邹万忠
  • 4篇年卫东
  • 4篇张继新
  • 4篇戎龙
  • 3篇万远廉
  • 2篇潘义生
  • 2篇何群
  • 2篇郭小超
  • 2篇张剑波
  • 2篇李挺
  • 2篇梁进雨
  • 2篇刘玉村
  • 2篇王颖
  • 2篇汤秀英
  • 2篇吴涛
  • 2篇汪欣
  • 2篇王广发

传媒

  • 7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47
2003年
目的 研究Castleman病临床病理学的特点 ,探讨其鉴别诊断和发病机制。方法 观察2 6例Castleman病的病理形态 ,用EnVision两步法对其中 2 0例行CD4 5RO、CD4 5RA、CD2 0 ,以及κ、λ轻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合其临床表现、治疗进行分析 ,并获得 16例的随访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为伴有贫血、血沉快、血清球蛋白异常、肝脾肿大、皮疹以及肺和肾损害 ,1例因并发肺损害和肾衰竭死亡。病变呈局灶性 2 0例、多中心性 6例 ;透明血管型 19例、浆细胞型 4例和混合细胞型 3例。多中心性包括了 4例浆细胞型和 2例混合细胞型 ;局灶性 2 0例中 ,13例仅有单发淋巴结肿大 ,且均为透明血管型 ,预后良好。另 7例伴副肿瘤性天疱疮者 ,有血清球蛋白异常 (4/ 7)及肺脏异常 (5 / 7例 ) ,透明血管型 6例和混合型 1例 ,伴套区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网织细胞 ,小血管和浆细胞增生。术后皮损好转 ,肺损害无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可见κ和λ两种轻链的表达。结论 Castleman病为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临床和病理上要与多种疾病鉴别 ,且病理的鉴别尤其重要。它的多器官受累可能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相似。
那加柳萍王仁贵王亮春邹万忠
关键词:CASTLEMAN病病理特点发病机制免疫组织化学自身免疫疾病
CD117阳性小肠间质瘤中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在预后中的意义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研究小肠间质瘤 (smallbowelstromaltumors,SBST)Ki6 7和p5 3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 ,探讨两者在肿瘤良恶性划分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CD117阳性的SBST 33例进行光镜观察 ,用EnVisionTM+二步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 7和 p5 3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与形态学进行比较。 结果 :33例SBST患者 ,男 2 0例 ,女13例 ,年龄 2 1~ 71岁 ,发生于十二指肠 5例 ,空肠 2 2例 ,回肠 6例。肿瘤最大径的范围在 1.5~ 2 0cm之间。在光镜下出现肿瘤内坏死的有 11例。肿瘤核分裂象计数每 5 0个高倍镜视野 0个有 6例 ,1~ 2个 5例 ,≥ 3个的有 2 2例。 33例中良性 4例 ,交界性 4例 ,恶性 2 5例。随访时间为 3~ 180个月 (平均 73.3个月 ) ,结果为良性组 4例均无瘤生存 ;交界性组 2例无瘤生存 ,1例失访 ,1例在无瘤生存 18个月后失访 ;恶性组无瘤生存有 7例 ,带瘤生存者及死亡有 16例 ,2例失访。Ki6 7染色阴性 2例 ,均为良性 ;其余 31例阳性中 ,增殖指数 (阳性细胞数 )大于 5 %的有恶性 16例 (94 .1% ) ,交界性 1例。在免疫组化p5 3染色中 ,恶性组 2 5例均呈阳性表达 (平均阳性细胞数 4 2 .9% ) ,其中 12例阳性细胞数大于 5 0 %。当Ki6 7和 p5 3均为阴性或两者阳性细胞数分别是 <1%和 <10 %时 ,肿瘤呈良性经过 ,预后?
柳萍那加张剑波张莹
关键词:肠肿瘤间叶瘤蛋白质P53
疑难病例析评 第37例 双肺结节—小肠穿孔—宫内孕
2003年
汤坚强万远廉刘玉村那加柳萍
关键词:疑难病例小肠穿孔宫内孕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手术方式选择及其预后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总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2000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有84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及内镜中心病理确诊为直肠NEN且接受治疗的患者有84例,回顾性分析这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84例患者中,有67例神经内分泌瘤(NET)G1级;6例NET G2级;11例G3级,其中10例为神经内分泌癌(NEC),1例为混合型神经内分泌癌(MANEC)。肿瘤中位最大径为0.8(0.2~18.0)cm;肿瘤TNM分期为:Ⅰ期60例,Ⅱ期2例,Ⅲ期12例,Ⅳ期10例。4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非特异症状,包括排粪习惯改变(22/49)、便血(19/49)和腹痛(10/49);另有35例患者(包括2名肝转移患者)为常规体检时行内镜或CT发现。44例患者接受了内镜超声(EUS)检查。全组有20例(23.8%)发现淋巴结转移,均为T2期及以上的患者;其中12例为G1级和G2级,1例为多发G1级;8例为G3级。T1期的G1级和G2级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低于T2期及以上的G1级和G2级患者,也低于G3级病例(均P= 0.000);但T2期及以上的G1级和G2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与G3级相近(均P 〉 0.05)。10例(11.9%)发现同期远处转移,其中7例为肝转移,1例为骨转移,1例为骨、肝和肺多处转移,还有1例为直肠NEN根治性手术后9年卵巢转移。共有81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57例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包括56例T1期G1级和G2级患者);3例接受局部切除术,13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1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及肝转移灶切除手术,6例接受姑息性手术,1例接受转移灶切除。全组总生存时间为1~169月,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和79.7%。62例T1期G1级和G2级患者(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的56例、局部切除3例和根治性手术的3例)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均为96%。本组NEN患�
刘涛柳萍吴涛潘义生陈国卫王鹏远姜勇武颖超汪欣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直肠临床病理特征手术预后
内科胸腔镜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一例被引量:2
2015年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因“间断干咳、胸痛2个月,加重伴气短1个月”于2005年9月26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诱因间断出现咳嗽及右侧胸痛,深吸气时明显,无发热、咳痰、咯血及呼吸困难。胸部x线片示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图1),在外院行胸腔穿刺胸腔积液检查为单核细胞为主的渗出液,考虑为结核性胸膜炎,予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三联抗结核治疗1个月,胸痛继续加重,并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复查胸部X线片示右侧胸腔积液明显增多(图2)。为进一步诊治人我院。
牟向东章巍柳萍汤秀英李桂莲王广发
关键词:恶性胸膜间皮瘤免疫组织化学内科胸腔镜技术诊断少量胸腔积液电镜
胃肠道间质瘤的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被引量:82
2002年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 (GISTs)的光镜、电镜形态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中的价值 ,探讨肿瘤的组织来源和分型。方法 对GISTs进行光镜和超微结构的观察 ,用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波形蛋白、CD117(c kit)、CD34等 8种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6 5例GISTs占同期消化系统间叶性肿瘤的 85 5 % (6 5 / 76 ) ;其中梭形细胞为主的有 4 6例 ,伴有上皮样细胞的有 13例 ,单纯由上皮样细胞组成的有 6例 ,瘤细胞呈长、短梭形和圆形 ,胞质弱嗜酸 ,常见核端空泡 ,有时呈印戒样或透明细胞样 ;排列呈旋涡状、栅栏状或弥漫性巢状。超微结构表现出树枝样突起、神经内分泌颗粒、桥粒样连接等神经分化特点 ,或 (和 )胞质内出现密斑、密体等肌性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组织中抗原标记物表达阳性率波形蛋白为 10 0 % (6 5 / 6 5 ) ,CD11793 8% (6 1/ 6 5 ) ,CD3478 5 % (5 1/ 6 5 )。结论 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 ,光镜形态与真性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极为相似 ,电镜和CD117、CD34等免疫标记物配合使用可对其做作出正确诊断 ,GISTs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
柳萍那加王颖何群张莹汤秀英邹万忠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超微结构胃肠肿瘤间叶瘤免疫组织化学GISTS
胃间质瘤6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总结胃间质瘤(胃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探讨胃GISTs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1997年1月至2007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3例经手术治疗的胃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Flecther侵袭危险性分级和预后分析。结果B超、CT及内镜超声(EUS)对本组患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2%、81.0%和94.3%。F=6.0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117阳性率88.9%,CD34阳性率95.1%。开腹或腹腔镜行胃部分切除38例,近端胃大部切除4例,远端胃大部切除8例;全胃切除13例,其中联合胆囊切除3例,联合胰体尾及脾切除7例;联合左肝外侧叶切除1例,行D:淋巴结清扫12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全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4%、84.7%和71.7%。单因素分析显示,侵袭危险性分级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核分裂像、免疫组化表达情况、是否联合脏器切除以及是否行淋巴结清扫与预后元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侵袭危险性分级是胃GIST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1)。结论术前EUS诊断准确率最高。建议用Fletcher侵袭危险性分级方法来判断胃GISTs的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
戎龙万远廉年卫东柳萍梁进雨
关键词:胃肿瘤胃肠间质瘤预后外科手术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DM2和DDIT3基因信号改变在诊断脂肪肉瘤中的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检测MDM2和DDIT3基因在各亚型脂肪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的62例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所有病例进行了MDM2基因扩增FISH检测,其中48例进行了DDIT3基因断裂FISH检测,观察MDM2和DDIT3基因信号改变模式,并综合临床病理学特征确诊不同亚型脂肪肉瘤。结果:62例患者以男性多见(男∶女=1.75∶1),中位年龄59(31~89)岁。脂肪肉瘤组织学亚型包括20例非典型脂肪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atypical lipomatous tumour/well 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ALT/WDLPS)、26例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PS)、13例黏液样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PS)和3例多形性脂肪肉瘤(pleomorphic liposarcoma,PLPS),其中23例(23/26)DDLPS和8例(8/20)WDLPS位于腹膜后,而MLPS和PLPS则均不位于腹膜后。肿瘤发生部位在不同亚型脂肪肉瘤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上,各亚型脂肪肉瘤均可见多少不等的黏液样间质,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基因扩增见于所有ALT/WDLPS和DDLPS(均为100%,20/20及26/26);DDIT3分离探针典型信号表现为基因断裂/易位,仅见于MLPS(100%,13/13),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探针还可出现非典型信号(端粒侧信号簇状扩增),比较常见,包括绝大多数DDLPS(96.2%,25/26)和ALT/WDLPS(83.3%,5/6,探针只随机检测6例)。对照分析探针说明书上的设计图,DDIT3分离探针之红绿色探针并未覆盖DDIT3基因本身,而是跨越了DDIT3基因,且探针端粒侧红色探针覆盖了CDK4基因,而DDIT3基因与CDK4基因距离很近,因此,当DDIT3分离探针端粒侧出现簇状扩增信号,提示CDK4基因扩增而非DDIT3基因断裂。随机挑选10例出现这种非典型信号的病例,以FISH法进一步应用CDK4和DDIT3计数探针进行验证,证实为CDK4基因扩增(100%,10/10),其中2例
王微李鑫柳萍董颖
关键词:脂肪肉瘤MDM2基因
胃肠道间质瘤30例病理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s)病理诊断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0年1月至2 0 0 1年8月收治的GISTs进行光镜和超微结构复检,用EnVision二部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波形蛋白、CD117(c kit)、CD34等8种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30例病人的病理特点、外科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复检确诊GISTs 87例,占同期胃肠道肿瘤的2 % (87/30 16 ) ,30例病人中恶性2 1例,良性7例,交界性2例;恶性者10例复发,复发率为4 7% (10 /2 1) ,其中8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6 2 % (13/2 1)。结论 GISTs是消化道常见的原发性间叶性肿瘤,CD117、CD34等免疫标记物配合使用可确诊;恶性GISTs单纯外科手术复发率高,预后不良。
张澜波刘荫华柳萍那加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ENVISIONGISTS间叶性肿瘤免疫标记物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观察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alignantfibroushistocytomaofsofttissue ,ST MFH)临床病理特点 ,探讨影响其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分析 41例ST MFH的临床资料 ,经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 ,对原发肿瘤体积、初次手术方式、术后有无放化疗、核分裂相计数 (mitosiscount,MC)、病理组织分级、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标记指数 6项与预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MFH是老年人常见的、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席纹状 多形性型是该肿瘤的基本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是诊断ST MFH较好的辅助手段 ,其中AAT、ACT和溶菌酶有较高的敏感性 ,而CD6 8则更具有特异性。有可能影响预后的 6项因素做多因素统计分析 ,初次手术方式、肿瘤细胞的MC和肿瘤体积有统计学意义 ;PCNA虽具有高表达性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T MFH因其成份复杂、形态多变 ,采取光镜和系列免疫组化抗体标记 ,从多方面给予认证非常必要。对ST MFH的预后 ,仍有较多不确定因素。本组 6项因素中对生存期有一定影响的仅有初次手术方式、肿瘤的MC与肿瘤体积 3项 。
柳萍那加李峻徐元洪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学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