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柏淑英

作品数:53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中毒
  • 12篇氟中毒
  • 10篇地方性氟中毒
  • 10篇砷中毒
  • 9篇地方病
  • 9篇地方性砷中毒
  • 8篇骨节
  • 8篇大骨节病
  • 7篇饮水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7篇氟骨症
  • 6篇数据收集
  • 6篇流行病学调查
  • 6篇氟化物中毒
  • 6篇病情
  • 5篇饮水型
  • 5篇氟斑牙
  • 5篇
  • 4篇无偿

机构

  • 52篇甘肃省疾病预...
  • 4篇甘肃省红十字...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平凉市疾病预...
  • 1篇天祝县疾病预...
  • 1篇天水市疾病预...
  • 1篇庆阳市疾病预...

作者

  • 53篇柏淑英
  • 25篇鱼素琴
  • 24篇陈晓燕
  • 23篇邵建赟
  • 19篇格鹏飞
  • 16篇王文龙
  • 16篇陈国华
  • 15篇廖永建
  • 13篇徐吉敏
  • 11篇李萍
  • 9篇贾将信
  • 8篇任永贵
  • 8篇王燕玲
  • 5篇程建华
  • 5篇王蔚华
  • 5篇孙玮
  • 5篇窦瑜贵
  • 4篇郑菁
  • 4篇谢晓艳
  • 4篇何健

传媒

  • 10篇中国地方病学...
  • 10篇中华地方病学...
  • 8篇中国地方病防...
  • 3篇疾病预防控制...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地方病通报
  • 2篇中华医学会地...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甘肃科技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华医学会地...

年份

  • 1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省2016-2020年三级地方病实验室氟、砷检测外质控考核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2016-2020年甘肃省三级地方病实验室氟砷检测外质控网络运行情况,总结工作经验,查找并解决问题,建立全省地方病实验室氟砷检测的长效运行机制。方法分析近几年甘肃省各级实验室氟砷检测外质控的考核反馈率与反馈合格率。结果2016-2020年除省级实验室反馈率和反馈合格率均为100.00%,其余部分市县级地方病实验室检测能力还不稳定,需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和提高检测人员素质。结论技术培训、加强实验室建设、做好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提高地方病氟砷检测水平的重要方法。
孙玮柏淑英邵建赟
关键词:实验室外质控
甘肃省地方性砷中毒防制概况
地方性砷中毒(以下简称地砷病)是甘肃省近年新发现的地方病病种。本文就甘肃省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情况、防治措施、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格鹏飞柏淑英
关键词:地方性砷中毒病情监测
中文版简明健康调查问卷在甘肃省成人大骨节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评价中文版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在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中应用的信度与效度和成人大骨节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成人大骨节病实施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中文版SF-36调查甘肃8个县427名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和419名健康人。用分半系数和Cronbach’s α信度系数分析SF-36信度;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量表的效度;用方差分析、单变量t检验等方法检验成人大骨节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结果在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中,SF-36的分半系数均〉0.6,Cronbach’s α信度系数均〉0.8;主成分因子分析SF-36的8个领域可分为2个综合测量指标,各条目与其所属领域相关系数绝对值均〉0.391。不同年龄、不同患病程度的成人大骨节病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中文版SF-36可以用于成人大骨节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邵建赟陈晓燕格鹏飞廖永建陈国华王文龙柏淑英鱼素琴谢晓艳
关键词:大骨节病生活质量
甘肃省大骨节病患病情况与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关系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索大骨节病x线患病情况与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2014年甘肃省37个大骨节病病区县生态环境资料和大骨节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包括海拔、温度、降雨量、蒸发量、无霜期、年日照时数、人口密度、人均收入、主食购入比例、退耕还林还草占原耕地比例、改种经济作物占原耕地比例.以及7~12岁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情况。采用四分位数回归方法(将与大骨节病有关的11个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引入四分位数回归模型),估计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对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三个分位数点的效应。结果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与海拔、温度、蒸发量、人口密度、人均收入、改种经济作物占原耕地比例6个因素无关,与降雨量、无霜期、年日照时数、主食购入比例、退耕还林还草占原耕地比例5个因素有关。无论在任何分位数点.降雨量越高(估量值:0.0033~0.0064)、无霜期越长(估量值:0.0292~0.0438)、年日照时数越长(估量值:0.0016~0.0018)、主食购人比例越高(估量值:0.0197~0.0276),大骨节病X线检出风险越高;退耕还林还草占原耕地比例越高(估量值:-0.0372--0.0133),大骨节病x线检出风险越低。结论甘肃省大骨节病患病情况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陈晓燕何健高文龙邵建赟陈国华廖永建李萍鱼素琴柏淑英
关键词: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掌握甘肃省不同生态类型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与水资源状况等,将病区划分为不同的生态类型,在每个生态类型区抽取病区村,用Dean氏法对调查村所有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根据地方性氟骨症临床诊断标准(WS192-2001),检查并诊断30岁以上成人的临床氟骨症,对诊断的患者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儿童及成人的尿氟含量。结果 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河西走廊戈壁区<陇南秦岭山区<黄土高原丘陵区<荒漠区<黄土高原沟壑区,氟斑牙流行强度黄土高原沟壑区、荒漠区中等流行,黄土高原丘陵区轻微流行,陇南秦岭山区是边缘,河西走廊戈壁区阴性;30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陇南秦岭山区<荒漠区<黄土高原丘陵区<黄土高原沟壑区<河西走廊戈壁区;氟骨症X线检出率结果显示,陇南秦岭山区和荒漠区未检出阳性患者,黄土高原丘陵区<河西走廊戈壁区<黄土高原沟壑区;儿童尿氟几何均值黄土高原丘陵区,大于正常参考值,余各生态区几何均值均在1.5 mg/L以下;成人尿氟含量几何均值除黄土高原沟壑区大于1.5 mg/L,其余均小于1.5 mg/L。结论随着改水降氟工程的实施,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明显减轻,改水降氟措施发挥了明显的防病作用,各个生态区病情不同,应针对不同生态区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鱼素琴廖永建邵建赟谢晓艳陈国华陈晓燕柏淑英
关键词:氟中毒生态类型区氟斑牙氟骨症
2002~2011年兰州地区献血人群血液血清学检测与淘汰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血清学感染指标的符合情况和造成血液淘汰的原因,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以兰州市近10年建立了电子档案的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2002~2011年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检测资料和血液淘汰数据,全样本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献血人群血液血清学检测总不合格率为2.48%(13 234/533 988),年度间血清学检测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129,P<0.01),总体上血清学检测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血液检测不合格项目排序为:抗-HCV>ALT>抗-TP>HBsAg>抗-HIV;10年间血清学检测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淘汰量占总采血量的3.12%(17 707/566 791),其中血清学检测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淘汰占74.7%(13 234/17 707)。结论应进一步加强血源招募征询制度和改进献血者初筛检测手段,加强血液质量管理。
王水珊柏淑英陈斌谢云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清学检测
2017年甘肃省克山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甘肃省克山病健康教育效果,为科学制定克山病健康教育干预(简称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选择甘肃省10个克山病病区县(区)作为项目县(区),每个县(区)选择3个乡(镇),在每个乡(镇)中心小学校4~6年级开展克山病健康教育活动;在每个乡(镇)选择3个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进行为期6个月的克山病防治知识宣传,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和举办讲座等干预方法,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目标人群(50岁以下居民和5年级小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评价克山病知识知晓率及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和干预后调查50岁以下居民分别为450和451人,居民克山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5.4%(2041/4500)上升到干预后的79.5%(3583/451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9,P<0.05);干预前和干预后调查5年级小学生分别为948和906人,小学生克山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0.8%(4818/9480)上升到干预后的84.2%(7631/906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3.3,P<0.05)。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手段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生和居民克山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改善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对克山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鱼素琴何健邵建赟李萍陈晓燕陈国华柏淑英
关键词:克山病健康教育
2005-2008年甘肃省高砷水源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甘肃省高砷水源分布情况,为科学防治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提供依据。方法:于2005-2008年在未进行过筛查的地区采取抽样方法采样,每村按筛查村总水源数的10%,分别在村东、西、面、北、中5个方位各采集4个水源水样...
柏淑英廖永健邵建赟李萍陈晓燕鱼素琴谢晓艳
关键词:地方性砷中毒高砷水源
甘肃省地方性氟骨症病人生存质量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运用标准化量表调查地方性氟骨症病人的生存质量,为制定病人康复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县作为调查区域,调查382名地方性氟骨症病人和419名健康人群,采用SF-36量表调查生存质量,从健康状态、年龄、病情等方面分析地方性氟骨症病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生存质量特征。结果地方性氟骨症病人生理(46.49±16.60)和心理(48.88±18.47)两方面的生存质量平均得分(t=23.414)与健康人群(分别为76.70±19.62,75.81±16.62,t=21.7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并且各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随着年龄增长,病人的生存质量生理(F=13.250)和心理(F=5.580)两个综合测量指标得分呈现下降趋势(均P<0.001),各维度中,生理机能(PF,F=18.733),生理职能(RP,F=5.216),BP(F=9.718),一般健康状况(GH,F=5.126),精力(VT,F=9.021)和情感职能(RE,F=3.244)6个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患病程度的增加,病人的生存质量生理(F=10.664)和心理(F=3.111)两个综合测量指标得分呈现下降趋势(均P<0.05),各维度中,PF(F=20.729),RP(F=6.896),BP(F=7.878),社会功能(SF,F=3.498),RE(F=3.371)和精神健康(MH,F=3.498)6个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分析地方性氟骨症病人的生存质量特征,可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以及康复需求,为病人治疗和促进功能恢复提供评价依据。
邵建赟陈国华鱼素琴柏淑英陈晓燕李萍
关键词:地方性氟骨症SF-36
甘肃省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2010年
目的调查甘肃省(以下称全省)饮水水源中高砷水源的分布和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筛查全省24个县(区)、256个乡、869个村不同类型的饮水水源;对饮水水源砷含量超过0.05mgL地区的居民,按国家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水砷、尿砷均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8538—1995)测定。结果共筛查水样5016份,其中合格水样为4883份。砷含量大于0.05mg/L的水样133份,采集地覆盖全省6个县、17个乡、33个村,约有4459户共22954人。砷含量大于0.15mg/L的水样13份,采集地覆盖全省7个乡、8个村,约有1191户共7105人。砷超标水源以井、泉水为主,呈点状分布;河水中的砷超标则与采矿业污染环境有关。对6个县饮用高砷水的13132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普查,其中有4个县临床检出可疑地方性砷中毒患者133例,2个县未发现病例。36个高砷水源地区人群尿砷均值为0.0834mg/L,20个低砷水源区人群尿砷均值为0.0396mg/L,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首次查明全省有高砷水样分布,以井、泉水砷含量超标最为严重,同时饮用砷含量超标水的人群中部分有砷中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示存在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
程建华格鹏飞徐吉敏廖永键柏淑英
关键词:地方病砷中毒流行病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