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聪
-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省脑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反应蛋白1059G/C与汉族人群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1059G/C基因多态性(CRP1059G/C, rs1800947)与汉族人群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并进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为脑梗死高危人群进行临床早期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
- 林聪
- 关键词:C反应蛋白基因多态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汉族人群
- 文献传递
-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3年
-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由炎症及脂质堆积共同引起的。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个炎症指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不稳定斑块的破裂过程。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减少炎症等诸多作用,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支持将他汀类药物作为这类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用药。该文主要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CRP的研究进展,他汀类药物作用下血脂下降程度、CRP下降程度以及颈动脉斑块消退程度之间是否存关联的研究进展。
- 林聪吴晓球邓可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C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
- 活血化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B淋巴细胞瘤-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活血化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模成功的54只血管性痴呆大鼠随机分三组,模型组、西药组与中药组,各18只。西药组与中药组分别给予多奈哌齐、活血化痰胶囊0.77 mg/kg灌胃,模型组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代替,三组给药时间都为21 d,记录大鼠海马区Bcl-2表达情况。结果:中药组、西药组给药后7、14、21 d的逃避潜伏期都低于模型组,中药组也低于西药组,相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海马区域细胞排列比较紧密,仅见少数细胞变性、坏死,胞浆内尼氏体比较丰富。中药组、西药组给药后21 d的SOD活性高于模型组,MDA活性低于模型组,相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西药组给药后21 d的Bax、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中药组高于西药组,相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痰胶囊在血管性痴呆大鼠中的应用能促进海马区Bcl-2表达,缓解氧化应激反应,促使大鼠具有更好的学习记忆能力。
- 林聪黄晓松易艳辉李萍杨莹李远红刘柳青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丙二醛
- C反应蛋白1059G/C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1059G/C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根据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采用PCR法检测CRP基因1059G/C多态性。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结果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71例(56.3%),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55例(43.7%)。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RP 1059G/C基因G/G基因型比例、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均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RP 1059G/C基因G/C基因型比例、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均P<0.05)。结论 CRP 1059G/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关。CRP 1059G/C基因G/G基因型可能是影响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的危险因素之一。
- 林聪吴晓球邓可黄仁建胡珊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
- 121例银杏内酯注射液超说明书用药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了解银杏内酯注射液临床超说明书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使用银杏内酯注射液的121例出院患者病历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功能主治使用78例,超溶媒使用20例,超疗程使用9例,低于14岁儿童使用10例,高于75岁老人使用19例。结论:临床使用银杏内酯注射液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医务人员应辨证施药,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说明书要求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 肖望重戴冰邓桂明欧阳林旗郭宇鸽何怡然林聪
- 关键词:用药安全
-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区BDNF表达与神经行为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与神经行为的相关性。方法6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模型组建立了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对照组以假手术代替。记录大鼠的造模情况与神经行为状况,检测海马区BDNF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情况,模型组建模成功25例,成功率为83.3%;模型组大鼠造模后7 d、28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造模后7 d、28 d的体质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造模后7 d、28 d的血清白介素(IL)-6与C-反应蛋白(CRP)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造模后78 d的海马区BDNF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区BDNF相对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存在负相关性(r=-0.562,P=0.000)。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区BDNF表达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也伴随有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与大鼠的神经行为有显著相关性。
- 林聪刘钰黄晓松易艳辉李萍杨莹李远红刘柳青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