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丽莎

作品数:43 被引量:47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生物学
  • 17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植物
  • 9篇干旱区
  • 8篇干旱
  • 7篇土壤
  • 7篇骆驼刺
  • 6篇凋落
  • 6篇凋落物
  • 6篇荒漠
  • 5篇叶绿
  • 5篇叶绿素
  • 5篇水势
  • 5篇绿洲
  • 4篇凋落物分解
  • 4篇叶绿素荧光
  • 4篇叶绿素荧光参...
  • 4篇荧光参数
  • 4篇水分
  • 4篇塔克拉玛干沙...
  • 4篇通量
  • 4篇花花柴

机构

  • 35篇中国科学院新...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3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临沂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拜罗伊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39篇林丽莎
  • 33篇李向义
  • 13篇李磊
  • 6篇曾凡江
  • 6篇张希明
  • 6篇薛伟
  • 5篇王迎菊
  • 5篇韩士杰
  • 5篇朱军涛
  • 4篇鲁建荣
  • 4篇杨尚功
  • 3篇唐钢梁
  • 3篇王跃思
  • 3篇雷加强
  • 2篇赵强
  • 2篇刘波
  • 2篇王鹏
  • 1篇关德新
  • 1篇朱元骏
  • 1篇李锦

传媒

  • 6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中国沙漠
  • 4篇干旱区地理
  • 3篇干旱区研究
  • 2篇中国科学数据...
  • 2篇中国生态学会...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然光照和荫蔽条件下两种荒漠植物叶片凋落物分解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环境条件恶劣,土壤养分含量匮乏,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较简单,不同环境要素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都存在复杂性和特殊性。为探究极端干旱区凋落物的分解特征,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优势植物种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的叶片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在自然光照和遮光处理下两种荒漠植物叶片凋落物质量分解和碳(C)、氮(N)元素含量释放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植物叶片凋落物的质量损失过程均符合指数衰减模型。(2)经过9个月的分解,自然光照下骆驼刺和花花柴凋落物的失重率分别为39.81%和45.43%;遮光处理下两种凋落物的失重率分别为22.22%和20.06%,光照条件下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显著高于遮光条件(P<0.05)。(3)在整个分解过程中,两种植物叶凋落物C含量呈释放状态,而其N含量呈现不同的释放状态,骆驼刺叶凋落物N含量呈现富集-释放-富集的状态,花花柴叶凋落物N含量呈现富集状态。综上所述,在极端干旱区,光辐射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要驱动因素。
王嘉年李向义李成道张爱林林丽莎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光降解养分释放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玉米对不同荒漠化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研究玉米对不同荒漠化环境的适应性,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外围不同荒漠化程度下生长的玉米为试验材料,大田试验为手段,布置3个胁迫水平(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研究了玉米的土壤含水率、植株高度、生物量分配、脯氨酸(Proline)、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ugar)、叶绿素(Chl)、叶绿素荧光参数、比叶面积(SLA)等在不同胁迫梯度下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剧,玉米生物量、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类胡萝卜素、Chl a/b、叶绿素荧光参数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中度荒漠化可溶性糖含量最低,重度最高,轻度介于两者之间;Car/Chl、比叶面积和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重都随荒漠化程度的加剧,呈增加趋势。结果表明,荒漠化环境明显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剧,玉米植株的光合色素含量降低,PSⅡ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使玉米物质的积累受到影响;玉米自身通过在营养器官分配更多的能量和积累调控物质,并且在形态结构上也会发生某些改变以适应更恶劣的环境。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对其生长抑制愈严重。
李磊李向义林丽莎王迎菊薛伟
关键词:玉米荒漠化生理生态
策勒绿洲前沿两种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被引量:34
2004年
20 0 3年夏季 ,在策勒绿洲前沿地区同一生境条件下 ,研究了骆驼刺 (Alhagisparsifolia)、多枝柽柳(Tamarixramosissima)水势和蒸腾作用的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 ,多枝柽柳的水势低于骆驼刺的水势。多枝柽柳的蒸腾作用与得到充分水分供应的植物一致 ,而骆驼刺则表现为中午限制供水的植物类型。多枝柽柳和骆驼刺气孔导度的变化是影响蒸腾速率最主要的因子 ,环境因子中气温、大气相对湿度与蒸腾速率的相关性最显著 ;有效光合辐射与水势的相关性最高。大气相对湿度与水势呈正相关 ,与蒸腾速率呈负相关。从两种植物表现出的水势和蒸腾作用的特点看 。
李向义赵强何兴元林丽莎
关键词:植物蒸腾环境因子生理生态特征
2009–2015年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和绿洲农田土壤元素含量数据集被引量:1
2021年
研究区域位于昆仑山脉为界的青藏高寒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植被稀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差。中国科学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自2005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以来,按统一的监测规范,对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营养元素、主要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策勒站2009–2015年3个荒漠观测场和7个农田观测场长期采样地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土壤的交换量、养分全量、矿质全量、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速效微量元素、机械组成及容重等42项指标。本数据集可为荒漠系统大气–土壤–植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提供基础数据,为荒漠生态系统修复和保育提供理论参考。
王鹏李向义李向义林丽莎热甫开提
关键词: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元素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质量
骆驼刺叶形态和荧光参数对光照的响应被引量:5
2020年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荒漠过渡带防护林下的骆驼刺和自然光照下的骆驼刺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光照环境下骆驼刺地上生物量分配、叶片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下相比,①林下骆驼刺比叶面积较高,而叶片厚度和叶干物质含量较低,地上生物量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叶比重升高,同化枝比重降低;②林下骆驼刺的叶绿素a(Chl a)和叶绿素b(Chl b)含量明显较高,叶绿素a/b(Chl a/b)降低;③林下骆驼刺的最大荧光(Fm)、光系统Ⅱ(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o)均显著升高,而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捕获的能量(TRo/RC)和耗散的能量(DIo/RC)低于对照条件下的骆驼刺。在林荫环境下,除了通过改变骆驼刺地上生物量的分配、叶形态特征来响应光照环境的变化外,叶绿素a/b(Chl a/b)比值的变化和PSⅡ光化学效率的提高,反应中心数量的增加也是骆驼刺适应荫蔽环境的重要生理途径。形态和生理上更好的光资源利用和响应特点是骆驼刺适应弱光环境的主要方式。
岳泽伟李成道李磊李向义李向义
关键词:骆驼刺叶绿素荧光参数叶形态光照环境防风固沙
干旱区山区苜蓿双层种植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旱区山区苜蓿双层种植方法,该方法是以大叶苜蓿为主要种植品种,筛选一年生伴生植物种油菜、燕麦或青稞,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播种次序(位置)、种植间距、种植深度和施肥量等技术措施,利用山地苜蓿双层种植方法对苜蓿幼...
李向义林丽莎雷加强
文献传递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CO_2释放通量被引量:17
2005年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下土壤CO2释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CO2通量年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在一年中温度最高的7~8月份,土壤CO2释放通量值最大,可达770.29mg·m-2·h-1,而在最冷的1~2月份土壤CO2释放通量最小,其通量仅为33.23 mg·m-2·h-1.土壤CO2通量的变化与大气、土壤表层、地下5 cm处温度的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CO2释放通量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函数上升;地下5 cm处温度与土壤CO2通量的相关性最显著(R=0.80,P<0.001,n=61);CO2释放通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也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显著性不高.
林丽莎韩士杰王跃思
关键词:土壤CO2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表层土壤含水量释放通量正相关关系
两种生境条件下6种牧草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的比较被引量:45
2011年
昆仑山前山牧场海拔较高,策勒绿洲海拔相对较低,两者生境差异较大。以昆仑山前山牧场和策勒绿洲边缘两种不同生境条件下生长的6种牧草: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矮生高羊茅(Festuca elata)、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红豆草(Onobrychis pulchella)及和田大叶(Medicago sativa var.luxurian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生境条件下牧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在两种生境条件下,昆仑山前山牧场生境生长的牧草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的含量明显较高,生长在策勒绿洲生境的牧草品种叶绿素a/b值较高;(2)昆仑山前山牧场生境牧草最大荧光、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PSII潜在活性和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量的值明显高于策勒绿洲生境品种,而初始荧光、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能量、单位反应中心耗散的能量、荧光诱导曲线初始斜率值则低于策勒绿洲生境品种。因此,两种生境下环境因子发生了改变,对牧草产生综合的胁迫作用;策勒绿洲生境明显对牧草生长产生了抑制,策勒绿洲生境牧草的色素含量降低以及PSII的机构遭到损坏,导致反应中心一部分失活或裂解,剩余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效率增加,昆仑山生境则相对比较适宜牧草生长;两种生境不同牧草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幅度不同。
李磊李向义林丽莎王迎菊薛伟
关键词:叶绿素叶绿素荧光参数生境牧草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3种荒漠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被引量:13
2012年
在2008年6、7和8月中旬,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固氮植物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Shap.)和非固氮植物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 Les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类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CO2响应模型参数、叶绿素和叶氮含量等。结果表明:固氮与非固氮植物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6月和7月均为双峰曲线,8月为单峰曲线;3个月光合速率平均值花花柴>柽柳>骆驼刺,即非固氮植物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CO2饱和点(CSP)和暗呼吸速率(Rday),非固氮植物>固氮植物,且差异达到显著(P<0.05);羧化效率(Vcmax)和电子传递速率(Jmax),柽柳和骆驼刺差异不显著(P>0.05);光饱和点(LSP)和补偿点(LCP)、CO2补偿点(CCP),固氮植物>非固氮植物,且差异达到显著(P<0.05);叶绿素和叶氮含量,固氮植物>非固氮植物,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通过双因素相关性分析,骆驼刺的Pmax与Chl、叶氮含量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柽柳和花花柴的Pmax与Chl之间也无显著的相关性,柽柳的Pmax与叶氮含量呈一定的负相关,而花花柴的Pmax与叶氮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尽管固氮植物叶氮含量较高,但光合速率表现为非固氮植物高于固氮植物,这说明叶片中高的叶氮含量并不一定引起高的光合速率。
朱军涛李向义张希明林丽莎杨尚功
关键词: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塔克拉玛干沙漠
Dynamics of profiles and storage of carbon dioxide in broadleaved/Korean forest in Changbai Mountain被引量:2
2003年
CO2 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heights in a broadleaved/Korean forest (with a mean height of 26 m) were measured with infrared gas analyzer IRGA (model 2250D, LI-COR Inc. and LI-COR, 820) from Aug. to Oct. of 1999, Apr. to Jul. of 2000, and from Aug. 2002 to Sept. 2003. Based on the collected dada, the diurnal and seasonal dynamics of profiles and storage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forest were analyzed. The diurnal CO2 profiles showed tha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CO2 concentration were different for daytime and nighttime, and the CO2 concentration was highest close to forest floor, no matter at daytime and nighttime. The seasonal profiles of CO2 showed that stratification in the canopy was evident during growth season. CO2 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heights (60 m to 2.5 m) had a little change in March, with a difference of 10 mmolmol-1, but had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July, with a difference of 60 mmolmol-1. In July, there also existed a greater gradient of CO2 concentrations at canopy (22, 26 and 32 m), with a difference of 8 mmolmol-1. The calculated total storage (ΔC/Δt ) of CO2 in the air column with height of 40 m beneath eddy covariance instrument was negative, and made a little contribution to NEE.
韩士杰林丽莎于贵瑞张军辉吴家兵赵晓松关德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