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荆泉

作品数:53 被引量:253H指数:10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化学工程
  • 14篇医药卫生
  • 7篇机械工程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军事
  • 1篇理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9篇聚氨酯
  • 8篇乙烯
  • 8篇聚乙烯
  • 6篇水性
  • 6篇纳米
  • 5篇旋转模塑
  • 5篇正压
  • 5篇模塑
  • 5篇抗菌
  • 4篇电纺
  • 4篇电纺丝
  • 4篇性能研究
  • 4篇水性聚氨酯
  • 4篇送风
  • 4篇纳米纤维
  • 4篇静电纺
  • 4篇静电纺丝
  • 4篇防护装备
  • 4篇纺丝
  • 3篇生物防护

机构

  • 48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浙江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53篇杨荆泉
  • 22篇吴金辉
  • 20篇郝丽梅
  • 20篇田涛
  • 17篇田丰
  • 16篇王政
  • 15篇刘圣军
  • 12篇高万玉
  • 10篇林松
  • 9篇杨健
  • 9篇陈世谦
  • 6篇张彦军
  • 5篇戎顺熙
  • 5篇阳永荣
  • 5篇祁建城
  • 5篇陈伟
  • 4篇段惠莉
  • 4篇夏苏
  • 3篇杜振杰
  • 3篇吴太虎

传媒

  • 10篇医疗卫生装备
  • 3篇化工学报
  • 3篇纺织学报
  • 3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解放军预防医...
  • 2篇合成纤维工业
  • 2篇塑料工业
  • 2篇高校化学工程...
  • 2篇聚氨酯工业
  • 2篇中国个体防护...
  • 1篇塑料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合成纤维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年份

  • 2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2篇1998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正压呼吸防护头罩送风量的研究
2004年
目的 研究并确定一种正压呼吸防护头罩合适的送风量。方法 在不同气体流量条件下 ,对头罩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和阻力、头罩内正压、头罩内微环境和使用者生理参数进行测试。结果 送风量除了对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没有影响外 ,对其他各项性能均有较大的影响。结论 中等大小的送风量 ,如
杨荆泉刘圣军田丰杨健高万玉
关键词:正压送风
正压生物防护服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9年
正压生物防护服是针对高危生物污染环境作业人员防护而研制的一类个体防护装备。本文从防护服材料、正压形成与保持、微环境、人体工效学等方面出发,综述了正压生物防护服关键技术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提出以功能通用化、监控自动化、使用信息化、研制规范化为特点的正压防护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吴金辉田涛林松郝丽梅王政杨荆泉
关键词:个体防护装备
全身正压生物防护服防护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为研究动力送风全身式正压生物防护服对人员的防护性能,采用标准方法检测正压生物防护服气密性和液体喷溅防护性能,连续监测穿着正压生物防护服活动时的内部正压值变化。采用微环境气溶胶密闭舱室平台,研究正压生物防护服对黏质沙雷氏菌(ATCC 8039)和phi-x174噬菌体气溶胶的整体防护性能。结果表明,正压生物防护服气密性和液体喷溅防护性能均达到气密型防护服和喷射液密防护服水平。对2种生物气溶胶的防护效率均在99.97%以上,且与送风量与环境湿度无关。正压生物防护服被人员穿着进行作业时,其内部能始终能保持大于16 Pa的正压。对该防护服防护性能的系统分析能全面评估类似防护服的整体防护性能,也为未来各类正压式防护服研发和防护性能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吴金辉衣颖杨荆泉田涛郝丽梅王政
关键词:气密性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及降解性能被引量:2
2012年
以六水氯化镁和氨水为主要原料制备纳米氧化镁,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Mg2+浓度、分散剂PEG-400用量、反应温度、陈化时间和缓冲剂冰醋酸的用量5个因素对晶粒粒径的影响,确定了纳米氧化镁的最佳工艺参数:缓冲剂冰醋酸用量为0.015 mol,Mg2+浓度为0.4 mol/L,分散剂用量为5 mL,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0 h,煅烧温度为550℃,煅烧时间为2 h。分析了单因素对纳米氧化镁晶粒的影响。选用对氧磷测试纳米氧化镁的吸附降解性,1μL的对氧磷在5 min内被0.4 g氧化镁降解吸附了99.19%。1 g纳米氧化镁可降解吸附对氧磷194.9 mg。
李瑞欣王政彭景洋刘亚杨荆泉游秀东郭勇侍才洪张西正
关键词:纳米氧化镁正交试验对氧磷
一类亲水性高分子季铵盐的合成及抗菌性能评价
<正>近年来,伴随着各种传染病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相继爆发流行以及民众对于自身健康保障意识的提高,新型抗菌材料的研发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高分子季铵盐抗菌材料不仅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抗菌时效长,而且具有不渗透进人的皮肤...
林松郝丽梅田涛贾海泉吴金辉杨荆泉祁建城
关键词:亲水性抗菌材料
文献传递
织物用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性能被引量:7
2009年
以聚乙二醇、聚氧化丙烯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为主要原料,采用自乳化方法合成了一种织物用水性聚氨酯乳液,并制备了亲水聚氨酯涂层复合材料,研究预聚反应温度和时间、n(—NCO)∶n(—OH)、DMPA加入量、中和方式、乳化工艺等对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检测复合材料的防水、透湿性能和生物防护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综合性能好,制备的聚氨酯涂层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湿性和生物防护性能。
田涛段惠莉吴金辉郝丽梅杨荆泉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防水透湿生物防护
共混改性聚乙烯滚塑专用树脂的研制被引量:13
2002年
由两种通用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通过共混改性的方法获得了两种聚乙烯滚塑专用树脂,该专用树脂符合滚塑工艺的要求,性能达到或接近美国专用滚塑树脂的水平。由该专用树脂制得的制品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该专用树脂可以弥补国产聚乙烯滚塑专用树脂的缺乏。
刘圣军田丰杨荆泉高万玉陈世谦
关键词:共混改性聚乙烯滚塑专用树脂
聚丙烯纤维驻极体滤材的储电性能被引量:14
2010年
采用电晕充电法制备了聚丙烯纤维驻极体滤材。考察了充电电压、充电时间、充电距离、环境湿度等因素对驻极体滤材储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用电晕充电法使聚丙烯纤维滤材形成驻极体是切实可行的,表面电位随充电电压、充电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随充电距离和环境湿度的增加而减小,表面电位的保留率随环境湿度的增加而减小。充电电压对表面电位的影响非常显著,环境湿度的影响次之,充电时间和充电距离的影响最小。最佳工艺条件为:充电时间30 min,充电距离8 mm,充电电压10 kV,环境湿度35%。
田涛吴金辉郝丽梅林松杨荆泉
关键词:驻极体聚丙烯
正压医用防护头罩过滤效率和微环境研究及其临床试验被引量:3
2005年
利用过滤、送风系统将净化后的空气输送到头罩内,形成正压微环境,可阻止受污染空气进入头罩内部。高效空气过滤器设计有双级滤层,对0.3μm气溶胶和模拟病毒过滤效率均达到99.9999%。动态模拟行走作业试验显示,送风量为75~125L/min时,能满足健康人较重工作负荷时的生理需求。临床试验表明,该头罩可对传染病区内的医护人员起到有效保护作用。
王政田丰杨荆泉杨荆泉张彦军杨健刘长军
关键词:微环境健康人医护人员送风系统送风量滤层
一种传染病员运送负压隔离舱内环境的优化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研究确定一种传染病员运送负压隔离舱合适的负压条件。方法:在不同负压条件下对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和阻力、舱内环境指标和使用者生理参数进行测试。结果:不同的负压条件除了对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没有影响外对其它各项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结论:舱内外压差在-30~-50Pa条件下,舱内环境指标和人体生理指标较为理想。
刘圣军杨荆泉田丰杨健陈世谦
关键词:负压传染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