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东

作品数:51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肠癌
  • 19篇直肠
  • 15篇细胞
  • 14篇肿瘤
  • 13篇直肠癌
  • 10篇肠肿瘤
  • 10篇大肠
  • 10篇大肠癌
  • 9篇手术
  • 9篇结直肠
  • 9篇癌细胞
  • 9篇肠癌细胞
  • 8篇直肠肿瘤
  • 8篇结直肠癌
  • 8篇基因
  • 7篇切除
  • 6篇蛋白
  • 6篇蛋白组
  • 6篇蛋白组学
  • 6篇凋亡

机构

  • 50篇苏州大学附属...
  • 6篇苏州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市中医医...
  • 1篇上海市第八人...
  • 1篇太仓市第一人...

作者

  • 50篇杨晓东
  • 40篇邢春根
  • 22篇吴永友
  • 21篇赵奎
  • 13篇龚巍
  • 12篇吴勇
  • 9篇钟丰云
  • 9篇吕孝东
  • 7篇何腾飞
  • 6篇朱宝松
  • 4篇周丽英
  • 3篇李蓓
  • 3篇陈强
  • 3篇王浩炜
  • 3篇戴宏
  • 3篇徐洪涛
  • 2篇冯同胜
  • 2篇陈博
  • 2篇陈正荣
  • 2篇王继元

传媒

  • 9篇中华胃肠外科...
  • 9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异性阻断I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抑瘤作用
2013年
目的研究利用重组腺病毒特异性阻断I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信号转导通路,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建立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分为3组,分别给予重组腺病毒P13K(I)-RNAi-AD、空病毒NC-RNAi-GFP-AD和生理盐水处理。给药后第3、6和9天分别取5只裸鼠处死,测量移植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的TNF-α、环氧化酶2(COX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E-cadherin及nm23/DNPK的表达水平。结果给药后第3、6和9天,P13K(I)-RNAi-AD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4.2%,21.0%和28.1%,显著高于空病毒组(1.3%、1.9%和2.0%,均P〈0.05)。给药后第9天。P13K(I)-RNAi-AD组TNF-α、P53、E-eadherin、nm23/DNPK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病毒组和对照组;而COX2、PCNA的表达则明显减少(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P13K(I)-RNAi-AD对裸鼠胃癌移植瘤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为通过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血管生成、降低侵袭能力等多个途径共同发挥抑癌效应。
刘如璐赵奎孙家磊郁立衍朱宝松杨晓东邢春根
关键词:磷脂酰肌醇-3激酶腺病毒
损伤调节自噬调控基因对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损伤调节自噬调控基因(DRAM)对胃癌SGC7901细胞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RAM组(在瘤体约为1.0cm^3时.在瘤周注射携带DRAM基因的腺病毒Admax-pDC315.DRAM—EGFP)、放疗组、放疗联合DRAM组。对瘤体进行剂量为10Gy局部放疗.分别在放疗后3、6、9d处死裸鼠,切取肿瘤,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PCNA、C-myc、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放疗联合DRAM组的抑瘤率在3、6、9d分别为9.3%、14.1%、16.7%,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5.0%、8.8%、6.5%)(P〈0.05);在空白对照组、DRAM组、放疗组、放疗联合DRAM组中.随时间延长PCNA和C-myc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逐渐下降.而P53和Fas—L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逐渐增强。结论DRAM基因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增强裸鼠皮下胃癌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
赵奎龚巍朱宝松吴永友杨晓东吴勇邢春根
关键词:胃肿瘤增殖
环氧化酶2和癌胚抗原在结肠癌分子病理研究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距结肠癌不同距离的癌旁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42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组织标本.分别采集新鲜结肠癌组织.远、近端癌旁1、2和3cm的肠壁组织和距肿瘤8cm正常肠壁组织.应用RT-PCR技术检测CEA、COX,2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42例结肠癌肿瘤旁远、近端3cm处肠壁组织病理检测均为阴性。CEAmRNA、COX-2mRNA的相对含量由结肠癌组织到远、近端癌旁1、2和3cm肠壁组织及到距肿瘤8cm正常结肠组织呈逐渐减少趋势。远、近端癌旁3cmCEAmRNA(分别为18.2±7.9和16.2±6.5)和COX-2mRNA(分别为21.2±10.3和18.3±7.6)明显低于肿瘤组织(分别为135.2±23.3和134.9±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正常组织(分别为16.6±7.0和17.1±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EA阳性表达的40例结肠癌组织中,有30例存在COX-2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O.725.P〈0.01)。结论COX-2和CEA可作为结肠癌分子边缘研究的分子标记物。
杨晓东邢春根赵志东龚巍吴永友钟丰云吕孝东赵奎
关键词:结肠肿瘤癌胚抗原环氧化酶2
人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
2012年
DNA损伤修复受到遗传控制,在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和预防癌症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碱基切除修复是DNA损伤修复机制中的重要方式。在碱基切除修复中,包括DNA碱基的修改和单链断裂的损伤通常都由不同的蛋白网络结构中的1个或多个核苷酸来修复。
杨晓东赵奎龚巍邢春根吴永友吴勇钟丰云何腾飞
关键词:DNA损伤修复单核苷酸多态性8-羟基鸟嘌呤遗传易感性结直肠癌碱基切除修复
多学科协同结合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见习教学中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4
2015年
医学有着其学科的特殊性,而医学的教学方法也一直是一个被医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的话题。本文在基于传统的单学科自主教学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多学科协同结合PBL教学模式。讨论在本院医学生见习教学中开展单学科PBL的方法,以及与传统教学的优劣比较,并引入了在PBL的基础上多学科协同结合的教学理念。分析多学科协同结合PBL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的优势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旨在不断地改良教学模式,为医学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杨晓东李柳炳施坦李蓓陈思邢春根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医学生见习教学
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后反复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研究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后反复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访调查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行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2~5年,其中136例患者随访成功,将其中术后反复复发(≥2次)的患者36例纳入研究组,采用随机数表法在剩余100例患者中选取40例(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后反复复发1次或未出现复发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后反复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结石数量、结石大小以及胆总管直径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胆道手术史(OR=5.011,β=1.612)、乳头旁憩室(OR=4.142,β=1.421)、胆总管夹角(OR=14.315,β=2.661)、胆囊切除史(OR=1.736,β=3.143)是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后反复复发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乳头旁憩室(β=1.243,Waldχ~2=6.43,P=0.011)、胆总管夹角〈45°(β=2.548,Waldχ~2=8.56,P=0.003)、有胆道手术史(β=1.788,Waldχ~2=11.779,P=0.001)是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后反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胆道手术史、乳头旁憩室以及胆总管夹角是影响胆总管结石患者微创手术后多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治疗,以期降低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后反复复发风险。
荣国强杨晓东吴浩荣
关键词:反复复发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在直肠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 评估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治疗直肠肿瘤的近期疗效,并对创面缝合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经TEM治疗的19例直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直肠良性肿瘤13例,直肠类癌2例,T1期直肠癌1例,T2期直肠癌3例.手术时间为40~100(平均58.3) min,其中10例未予以创面缝合,6例采用连续缝合后银夹固定,3例采用强生自动打结线盒缝合.所有肿瘤均获完整切除,切缘阴性.术后1例患者少量出血,2例出现低热 未见切口并发症及肛门功能障碍.随访中除1例腺瘤恶变患者可疑复发外,余未见复发及其他异常.结论 TEM治疗直肠肿瘤的安全有效 为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吴勇朱宝松赵奎吕孝东吴永友钟丰云杨晓东龚巍邢春根
关键词:直肠肿瘤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雷帕霉素激活M2巨噬细胞自噬影响大肠癌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激活M2巨噬细胞(type-Ⅱmacrophage)自噬对大肠癌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经佛波酯(PMA)单独及联合人重组白介素4(IL-4)诱导人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分化为M0和M2型巨噬细胞。使用RAP激活M2自噬,设置巴弗洛霉素(bafilomycin A1)下调M2已被激活的自噬作为对照。将大肠癌LoVo细胞接种于BALB/c-nu/nu裸鼠,待形成直径10 mm瘤体后,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8只裸鼠分为M2自噬未激活组、激活组和激活后下调组,LoVo细胞单独成瘤为阴性对照组,每组6只。对荷瘤鼠行2次8 Gy X射线局部照射,分析各组间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M2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CCL-22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M0巨噬细胞(t=78.77、60.02,P<0.05)。M2自噬未激活组瘤体质量、体积和微血管密度(MVD)[(1.93±0.05)g、(2.14±0.06)cm^(3)、36.37±1.04]较阴性对照组[(1.35±0.05)g、(1.77±0.02)cm^(3)、25.69±1.34]显著提高(t=20.07、14.56、10.92,P<0.05);激活M2自噬后,瘤体重量、体积和微血管密度均显著下降[(0.89±0.03)g、(1.24±0.01)cm^(3)、13.60±1.52](t=44.37、40.32、21.43,P<0.05)。利用巴弗洛霉素下调M2自噬后,瘤体质量、体积和微血管密度有所回升[(1.02±0.07)g、(1.37±0.02)cm^(3)、21.06±1.41](t=4.67、13.79、6.23,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自噬未激活的M2能够抑制Livin和Survivin在瘤体组织中的表达(t=2.64、7.90,P<0.05);RAP激活M2自噬后,可进一步下调上述蛋白的表达(t=5.43、9.39,P<0.05)。利用巴弗洛霉素下调M2自噬后,Livin、Survivin表达量均有所回升(t=2.80、3.17,P<0.05)。结论利用RAP激活M2自噬,可抑制M2促进肿瘤微血管形成的能力,从而抑制移植瘤生长;同时,通过下调大肠癌移植瘤中抗凋亡基因Livin与Survivin的表达,诱导大肠癌移植瘤放疗后凋亡的发生,提高大肠癌的放射敏感性。
邵乐宁朱宝松杨晓东曹建平邢春根
关键词:雷帕霉素自噬大肠癌
基于公共数据库分析TCF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讨TCF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GEPIA、ULCAN数据库分析TCF3在胃癌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临床病理资料以及与错配修复基因之间的关系,并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绘制TCF3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曲线。根据Spearman相关系数寻找胃癌中和TCF3作用相关的基因,另外对TCF3及其相关基因进行G0/KEGG富集分析,找出其中最具差异性的生物学注释,最后使用String数据库搭建TCF3蛋白质和上下游蛋白的调控互作网络。[结果]胃癌组织中TCF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而且TCF3与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PMS2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另外TCF3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高低、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关(P<0.05)。生存分析数据表明TCF3表达量越高,胃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和进展后生存率越低(P<0.001)。生信富集分析结果显示TCF3及其相关基因在生物遗传信息保存、细胞周期、肿瘤发生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P<0.05),蛋白质网络提示TCF3与ID1、ID2、TWIST1、MYOD1、EP300、GATA1、LYL1、TAL1、LDB1、LMO2等蛋白存在交互作用(P<0.001)。[结论]TCF3基因可作为胃癌临床预后体系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杨实广赵奎杨晓东黄懿恺邢春根
关键词:胃癌临床预后生物标志物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117例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8月-2011年7月采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的117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180min,术中出血10-50ml,术后阴囊及皮下气肿5例,腹股沟区皮下积液1例,手术后住院2-7天,随访3-10月,无复发。结论 TEP手术安全、治疗效果确切、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冯同胜邢春根钟丰云杨晓东
关键词:腹股沟腹腔镜补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