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华

作品数:34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细胞
  • 8篇细胞生长
  • 8篇细胞生长因子
  • 8篇内皮
  • 7篇内皮细胞
  • 7篇肝细胞
  • 6篇脐静脉内皮
  • 6篇静脉内
  • 6篇静脉内皮
  • 6篇减毒
  • 5篇蛋白
  • 5篇人脐
  • 5篇人脐静脉
  • 5篇人脐静脉内皮...
  • 5篇沙门菌
  • 5篇脐静脉内皮细...
  • 5篇缺血
  • 5篇重组腺病毒
  • 5篇腺病
  • 5篇腺病毒

机构

  • 29篇兰州军区兰州...
  • 7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兰州大学第二...
  • 3篇淄博市中心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3篇杨志华
  • 28篇哈小琴
  • 8篇王娟
  • 7篇张尚弟
  • 7篇邓芝云
  • 6篇董菊子
  • 6篇徐倩
  • 5篇高瞻
  • 5篇赵勇
  • 5篇贾庆华
  • 4篇张萍
  • 4篇彭俊华
  • 4篇李晓云
  • 3篇李戈
  • 3篇姜东红
  • 3篇杨迎桂
  • 3篇张俊
  • 3篇王鲲
  • 2篇杨霄鹏
  • 2篇胡永浩

传媒

  • 13篇解放军医药杂...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1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采集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将其分为轻症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中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评估其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SAP组与MAP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WBC及NLR预测S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不低于0.7。NLR较WBC预测SAP的诊断临界(CO)值、敏感性、特异性、AUC具有更大的价值,而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在SAP的早期诊断中意义不大。结论 NLR在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不良预后中优于WBC。
胡秦妮张玉琴邓芝云林静肖娜娜杨志华赵晋哈小琴
关键词:预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下肢缺血肌肉损害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GF)修饰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糖尿病大鼠下肢缺血肌肉组织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以最佳感染强度转染Ad-HGF后备用。健康Wistar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饲养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经1%戊巴比妥钠麻醉后无菌手术暴露左侧后肢股动脉起始端及其分支并完全结扎,造成急性后肢缺血。并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Ad-HGF修饰的骨髓MSCs治疗组(A组),溶剂对照组(B组),每组8只。制备缺血模型后A组将Ad-HGF修饰的骨髓MSC、B组将PBS于术后10 min内行手术部位多点肌内注射。2组于手术注射后6周,取结扎后肢内与外侧肌肉组织,常规组织病理切片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B组大鼠因股动脉被结扎而使血运严重受到干扰的患肢肌肉组织都发生了显著的病理改变,肌纤维变性、断裂、肌束内水肿、脂肪性变,肌束间动脉管壁变厚,管腔变小甚至消失,少见新生的小血管;A组上述病变不明显。结论 Ad-HGF修饰的骨髓MSCs的局部应用可减轻或改善糖尿病大鼠下肢缺血后肌肉组织损伤,提示AdHGF修饰的骨髓MSCs对糖尿病大鼠下肢缺血性肌肉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哈小琴邓芝云董菊子惠玲彭俊华李晓云杨志华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间质干细胞下肢缺血
醋酸铅对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renal mesangial cells,HRMC)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醋酸铅处理HRMC后,Giemsa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DNA梯(DNA Ladder)实验检测醋酸铅对HRMC基因组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10μmol/L醋酸铅染毒HRMC 24、48h后,Giemsa染色显示出细胞成凋亡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胞质内出现空泡,核固缩,核膜结构模糊,并出现凋亡小体。HRMC基因出现较为明显的DNA损伤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醋酸铅可促进HRMC凋亡,影响肾脏正常功能。
贾庆华哈小琴杨志华吕同德
关键词:醋酸铅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超微结构
鞘氨醇激酶1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表达的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1,SPK1)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表达的关系。方法用病毒感染复数(MOI)=20 p LKO.1-sh SPK1-GFP干涉慢病毒(sh SPK1组)及p PIG-U6-Scramble-GFP对照慢病毒(GFP-SC组)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48 h后提取细胞RNA及蛋白,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SIRT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用MOI=20 p HIV7-U6-sh SIRT1-RFP干涉慢病毒(sh SIRT1组)及p HIV7-U6-Scramble-RFP对照慢病毒(RFP-SC组)感染HUVECs,48 h后提取细胞RNA并用RT-PCR检测细胞SPK1基因表达水平。用100 nmol 1-磷酸鞘氨醇(S1P)处理HUVECs,分别在0.5、2、24及36 h提取细胞RNA,24、48及72 h提取细胞蛋白,检测SIRT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用100 nmol S1P处理干涉过SIRT1的HUVECs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体外管状结构形成能力。结果 sh SPK1组SIRT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GFP-SC组(P<0.01)。sh SIRT1组SPK1基因表达水平与RFP-S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nmol S1P处理HUVECs不同时间SIRT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未处理组,HUVECs增殖能力高于sh SIRT1组(P<0.05,P<0.01)。sh SIRT1组HUVECs迁移率低于RFP-SC组,S1P处理组高于RFP-SC、sh SIRT1组(P<0.05)。sh SIRT1组HUVECs体外管状结构形成能力低于RFP-SC组,S1P处理组高于sh SIRT1组(P<0.05)。结论 SPK1可以正向调控SIRT1表达并对HUVECs功能产生影响。
高瞻曾通旭王娟徐倩曹荟哲白燕青杨志华哈小琴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细胞增殖细胞运动
SPK1调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SIRT1表达及细胞迁移的机制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1,SPK1)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表达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迁移能力的机制。方法用病毒感染复数(MOI)=20的p LKO.1-sh SPK1-GFP干涉慢病毒(sh SPK1组)和p PIG-U6-Scramble-GFP对照慢病毒(GFP-SC组)感染HUVECs,48 h后提取细胞蛋白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ERK、P38 MAPK及AKT磷酸化水平。分别用PD98059、SB203580及Wortmannin处理HUVECs 1 h,检测ERK、P38 MAPK及AKT信号表达及SIRT1蛋白表达情况。取抑制剂干预后的细胞进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sh SPK1组ERK、P38 MAPK及AKT的磷酸化水平均低于GFP-SC组(P<0.05,P<0.01)。PD98059、SB203580及Wortmannin组ERK、P38 MAPK、AKT磷酸化水平及SIRT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HUVECs的迁移能力较对照组弱(P<0.01)。结论 SPK1可以通过ERK、P38 MAPK及AKT通路调控HUVECs SIRT1的表达及迁移能力。
高瞻曹荟哲白燕青王娟徐倩曾通旭杨志华哈小琴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信号调控
肿瘤生物治疗的新技术——靶向基因治疗被引量:3
2014年
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危及生命的主要疾病。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和化疗,尽管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肿瘤细胞自身的毒副作用和残留成分往往会导致肿瘤细胞的转移复发率增加,而且它对于机体自身的正常细胞尤其是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也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对于已发生肿瘤转移的患者很难达到较好的远期疗效。 Rosenberg 等[1-2]已经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以生物治疗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肿瘤理论。随着肿瘤分子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基于生物技术的治疗模式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的第4种治疗模式。作为当今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肿瘤生物治疗主要包括基于分子靶向药物、基因、细胞因子和免疫学方法等的治疗[3-9]。由于肿瘤生物治疗具备特异性较高而毒副作用较低的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但是治疗基因如何高效特异的向肿瘤组织传递以及如何向临床进行转化就成为目前肿瘤基因治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当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
哈小琴张尚弟杨志华张俊
关键词: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基因
携带IL-2和NK4双基因真核共表达载体的减毒沙门菌株的构建
2014年
目的构建携带IL-2/NK4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减毒沙门菌菌株。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IL-2及NK4基因分别插入PIRES-SEQ质粒IRES序列的上下游中,构建为双基因真核共表达载体pCMV-IL-2-IRES-NK4,将该质粒利用脂质体转染入细胞,采用ELISA及PCR法检测pCMV-IL-2-IRES-NK4转染细胞后IL-2/NK4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将所构建质粒以电转化法转化减毒沙门菌菌株Ty21a,从而得到能够表达IL-2/NK4双基因的重组减毒沙门菌菌株。结果 ELISA及PCR法检测该质粒可在细胞中以较高的效率稳定表达IL-2及NK4基因和蛋白;同时表达IL-2/NK4双基因的减毒沙门菌菌株TPIN构建成功。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携带IL-2/NK4双基因的减毒沙门菌菌株。
张尚弟哈小琴杨志华李兵邓芝云姜东红张俊王剑锋
含pCMV-IL-2-IRES-NK4质粒减毒沙门菌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2014年
目的制备含pCMV-IL-2-IRES-NK4质粒减毒沙门菌TPIN并检测其稳定性。方法将pCMV-IL-2-IRES-NK4质粒转进减毒沙门菌Ty21a感受态,制备成重组的减毒沙门菌菌株TPIN;将TPIN在含有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的LB培养板传代培养至第10代、20代、30代和40代时用灭菌的牙签分别挑取含有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LB培养基上的单克隆菌落,质粒提取、PCR扩增酶切鉴定;TPIN转染HepG2细胞后采用RT-PCR检测IL-2和NK4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L-2和NK4蛋白。结果构建菌株经提取质粒、酶切、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IL-2、NK4特异条带;在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LB培养板传代培养40代的TPIN菌株均可扩增并双酶切出目的基因IL-2及NK4;TPIN体外转染HepG2细胞后,IL-2及NK4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重组携带IL-2/NK4双基因的减毒沙门菌菌株TPIN可稳定遗传,不受无选择性压力的影响而丢失质粒,且在体外IL-2、NK4基因及蛋白可以稳定高效表达。
杨志华哈小琴张尚弟冯强生薛荣利杨淑娟赵勇杨迎桂
关键词:NK4
TPIN对HepG2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14年
目的研究重组减毒沙门菌菌株TPIN对HepG2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TPIN转染HepG2细胞36 h时收集细胞表达上清,MTT法检测表达产物对HepG2细胞生长的作用;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TPIN表达产物对HepG2细胞迁移的影响;将不同剂量表达产物分别加入甲基纤维素小碟,并将小碟小心放入鸡胚绒毛尿囊膜,37.8℃继续孵化3 d,观察IL-2/NK4表达产物体外对鸡胚绒膜尿囊膜血管的效应。结果 TPIN表达上清显著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活性,且有一定剂量依赖效应;表达产物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且明显抑制鸡胚绒膜尿囊膜血管形成。结论 TPIN在体外能高效转染肿瘤细胞,表达目的蛋白IL-2及NK4,且表达产物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对鸡胚绒膜尿囊膜血管的形成有抑制效应。
樊红艳哈小琴张尚弟杨志华宋月娟李晓云刘延彤徐越斌林静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血管抑制素类
口服重组减毒沙门菌TPIN抗小鼠黑色素瘤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重组沙门菌TPIN对小鼠黑色素瘤治疗的作用。方法应用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给16只C57纯系小鼠建立荷黑色素瘤动物模型;将模型组随机分为对照组(PBS组)及治疗组(TPIN),每组各8只。治疗组应用重组减毒沙门菌TPIN菌灌胃,对照组PBS缓冲溶液灌胃,每周1次共4次,在此期间记录瘤体体积。最后1次灌胃1周后,荷瘤小鼠心脏采血后处死,检测CD3+/CD4+、CD3+/CD8+的T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瘤组织γ-干扰素(IFN-γ)含量及各组织脏器CMV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荷瘤小鼠模型,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肿瘤体积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CD3、CD3+/CD8+、肿瘤组织中IFN-γ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小鼠的肠、肾、肝、脾、胃、肿瘤组织中均可扩增出与CMV瘤体大小相符的片段而对照组未扩增出相应片段。结论口服DNA疫苗TPIN免疫荷黑色素瘤小鼠可激起小鼠体内有效的免疫反应并能有效抑制瘤体的生长。
哈小琴张尚弟杨志华孙琳郭馨云彭俊华董菊子张媛媛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小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