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德盛

作品数:44 被引量:226H指数:9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关节
  • 20篇关节置换
  • 14篇置换术
  • 13篇膝关节
  • 11篇全膝关节
  • 11篇膝关节置换
  • 10篇术后
  • 10篇全膝关节置换
  • 10篇髋关节
  • 9篇手术
  • 8篇髋关节置换
  • 7篇髋关节置换术
  • 6篇全膝关节置换...
  • 6篇全髋
  • 6篇全髋关节
  • 6篇全髋关节置换
  • 6篇膝关节置换术
  • 6篇骨折
  • 6篇股骨
  • 4篇疗效

机构

  • 40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44篇杨德盛
  • 24篇曹力
  • 21篇胥伯勇
  • 11篇张晓岗
  • 9篇阿德力
  • 8篇郭文涛
  • 8篇李国庆
  • 7篇刘毅
  • 7篇彭理斌
  • 5篇艾力·热黑
  • 4篇任姜栋
  • 3篇曾赟
  • 2篇史占军
  • 2篇叶远征
  • 2篇阿斯哈尔江
  • 2篇何涛
  • 2篇彭高峰
  • 2篇邓强
  • 2篇陈虎
  • 2篇刘阳

传媒

  • 5篇新疆医学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循证医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重要器官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重要器官栓塞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285例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栓塞将患者分为栓塞组和未栓塞组。选取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感染、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深静脉血栓形成、使用骨水泥、使用止血带作为围手术期重要器官栓塞的可能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进行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发生器官栓塞15例(1.17%),其中脑栓塞3例,肺栓塞12例。糖尿病(P=0.020、OR=4.778、95%CI=1.275~17.904)、深静脉血栓形成(P=0.029、OR=4.098、95%CI=1.156~14.541)、年龄(P=0.029、OR=2.944、95%CI=1.119~7.752)、心脏病(P=0.031、OR=3.930、95%CI=1.134~13.626)、使用骨水泥(P=0.036、OR=3.870、95%CI=1.095~13.667)与使用止血带(P=0.041、OR=4.052、95%CI—1.062~15.456)是围手术期发生器官栓塞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年龄、心脏病、使用骨水泥、使用止血带可能是人丁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重要器官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器官栓塞发生率。
艾力.热黑胥伯勇杨德盛曹力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
LISS和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对比分析反向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1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 LISS) 和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blade , 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笔者医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患者. 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LISS组( n=24例)和PFNA组( n=24例) ,通过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功能评分及相关并发症来评估两者的疗效. 结果 随访10~23个月后,两组的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SS组相对PFNA组的手术切口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失血量较多. 结论 LISS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对于老年人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具有优势.
郭文涛王翀杨德盛宋兴华
关键词: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股骨转子间骨折
限制性内衬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反复脱位的7例报道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限制性内衬治疗术后反复脱位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5月采用限制性内衬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反复假体脱位的7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收集患者初次置换前、初次脱位后、翻修术前、翻修术后的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及VAS疼痛。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6个月。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的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及VAS疼痛评分均较翻修术前显著改善。结论使用限制性内衬行髋关节翻修术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反复脱位的一种可行方案,早期临床效果良好,但此种方式应作为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补充治疗方式,而非常规治疗方式,其长期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胥伯勇郭文涛穆文博杨德盛曹力
关键词:翻修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和外科学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08年12月间,3例根据病史、体检和影像学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Cam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患者,行股骨头的非球形部分切除术,术后3周拄双拐无...
胥伯勇杨德盛尼加提李国庆
文献传递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对1997年12月~2006年10月间接受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1例(77髋)进行随访。其中女53例,男8例;年龄17~56岁,平均31.4岁。采用Hartofilakidis分型:Ⅰ型15例(18髋),Ⅱ型23例(30髋),Ⅲ型23例(29髋)。术前Harris评分16~61分,平均为40分。手术入路采用后外侧入路,臼杯置于或接近于真臼水平。经关节囊切除,必要时松解髂腰肌,大多数病例插入股骨假体后均能顺利复位。但在Ⅲ型脱位中,有12例股骨头脱位高于真臼5 cm以上,经软组织松解后,仍无法拉下复位。故采用小转子下短缩截骨复位,截骨长度2~5 cm。所有病例术中臀中肌均保持完整,未切断或延长。术前未做牵引。[结果]结果随访时间12~118个月,平均49个月,术后Harris评分82~95分,平均为91分,术后并发症为股神经麻痹(1例),所有施行臼侧植骨及股骨截骨的病例植骨及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活动度无明显受限,患髋无痛,Trendelenburg征阴性,均不使用行走辅助工具。[结论]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尤其是高位脱位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但对此类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它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晓岗曹力杨德盛
关键词:髋关节脱位生物型假体
股骨偏心距改变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疼痛及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的改变对术后关节疼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3月-2011年12月行单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换术后术侧与健侧偏心距差值分为3组,其中30例术侧偏心距较健侧<—5 mm(减小组),87例术侧与健侧偏心距差值在—5~5 mm(正常组),45例术侧偏心距较健侧>5 mm(增加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类型,于手术前后采用12项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12量表)评分、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3组使用标准偏心距股骨柄假体为主,扩展偏心距股骨柄假体次之,减少偏心距股骨柄假体最少;组间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3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1年3组间SF-12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OMAC评分中,3组间除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疼痛及僵硬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减少组获优13例,良8例,中7例,差2例;正常组获优42例,良34例,中9例,差2例;增大组获优31例,良12例,中2例;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52,P=0.008)。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增大偏心距有利于术后关节疼痛的缓解以及功能恢复,偏心距减小可能会导致术后关节疼痛加重以及功能减退。
胥伯勇杨德盛艾力.热黑曹力
关键词:股骨偏心距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关节疼痛关节功能
髌股关节形态学与髌骨软化症之间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通过MRI进行髌股关节形态学参数测量,分析髌股关节形态与髌骨软化症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371例接受膝关节MRI检查的成人患者,诊断为髌骨软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e,CP)者纳入CP组(n=124),排除CP者纳入对照组(n=247),按性别分组计算CP患病率。通过MRI轴位片测量两组患者的外侧髌股角、滑车沟角、滑车沟深和外侧滑车倾斜角,根据软骨损伤的程度进一步将CP组分为CP(轻型)及CP(重型)两组。运用t检验对比CP组与对照组以及CP(轻型)组与CP(重型)组的各个参数组间差异。进一步运用χ2检验分析髌骨倾斜及滑车发育不良与CP的相关性。结果 CP的患病率为33.42%(124/371),女性为49.35%(76/154),男性为22.12%(48/217),女性高于男性(P<0.01);CP组与对照组在外侧髌股角(P=0.00),滑车沟角(P=0.00),滑车沟深(P=0.00)及外侧滑车倾斜角(P=0.02)上均有显著性差异。CP(轻型)组与CP(重型)组在外侧髌股角、滑车沟角、滑车沟深、外侧滑车倾斜角上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均P>0.25)。无论是否考虑性别因素,髌骨倾斜与滑车发育不良均与CP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结论髌骨倾斜及滑车发育不良与CP显著相关,但与CP的严重程度无关。
贾梦岩史占军肖军杨德盛黄志发
关键词:髌骨软化症
梨状肌出口综合征的病因学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评估梨状肌出口综合征(Ps)患者梨状肌的形态差异探讨Ps的病因学。方法纳人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30例可疑Ps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采集Ps患者可疑病因,根据压痛点解剖位点将患者区分成亚组,通过MRI测量各亚组患者和对照组的梨状肌形态学参数:厚度(cm)、面积(cm^2)、体积(cm^3)。运用独立样本£检验分析评估各亚组与对照组、各亚组间梨状肌形态的差异,进而分析梨状肌是否参与坐骨神经损伤,探讨坐骨神经损伤机制。结果26例患者诊断为PS。16例(61.5%)患者存在不良坐姿习惯,臀部/髋关节创伤率为0。15例(57.7%)患者压痛点位于梨状肌上缘区域(sPF组),11例(42.3%)位于梨状肌区域(PM组)。PM组患者患侧梨状肌厚度、面积、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24±0.46)比(1.66±0.30)cm、(14.4±2.2)比(8.8±2.1)cm^2、(23.9±3.8)比(15.2±2.6)cm^2,t=4.699、7.437、8.291,均p〈0.05],与sPF组相比[分别为(1.62±0.20)cm、(8.7±1.6)cm、(14.1±4.8)cm^3]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4,640、7.631、5.589,均P〈0.05)。sPF组患者患侧梨状肌厚度、面积、体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39、-0.102、-1.083,均P〉0.05)。结论臀部压痛点能够提示PS患者损伤位点。压痛点位于梨状肌上孔患者除外梨状肌压迫因素,坐骨神经及其分支的损伤可能源于不良坐姿诱因下梨状肌上孔区域软组织间接挤压。
黄志发杨德盛史占军肖军
关键词:梨状肌坐骨神经
固定平台型和旋转平台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 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固定平台型和旋转平台型假体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至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连续随机分配至固定平台组和旋转平台组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1、2年时术膝的膝关节评分(KSS评分、HSS评分)、WOMAC骨关节炎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以及膝关节最大屈曲度(ROM)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6个月,1、2年时KSS膝评分P值分别为0.754、0.802、0.561、0.764,HSS评分P值分别为0.737、0.361、0.254、0.330,WOMAc骨关节炎评分P值分别为0.976、0.557、0.946、0.818,ROM随访P值分别为0.519、0.646、0.175、0.2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固定平台型和旋转型膝假体TKA术后早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曾赟曹力刘阳彭高峰彭理斌杨德盛阿德力胥伯勇龚宝军
关键词:假体植入随机对照试验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止血带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 系统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止血带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EM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Highwire、CNKI、VIP、万方数字期刊群,搜索国内外关于TKA中是否使用止血带的随机对照研究资料,采用RevMan 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19篇,外文15篇,中文4篇,共计1159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TKA术中使用止血带与不使用止血带两组在术中失血量(P=0.000)、深静脉血栓(P=0.020)、大腿疼痛例数(P=0.000)、膝关节血肿例数(P=0.030)、切口感染例数(P=0.040)、皮肤淤斑面积(P<0.000)、术后3 d膝关节周径增加率(P=0.00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总失血量(P=0.100)、输血例数(P=0.150)、手术时间(P=0.120)、住院时间(P=0.350)、肺栓塞例数(P=0.310)、皮肤水泡例数(P=0.17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KA中使用止血带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但并不减少总失血量与输血例数,不提高手术效率,不缩短住院时间,不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可能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膝关节血肿与淤斑发生率,引起膝关节肿胀与大腿疼痛;建议在TKA中尽量少用止血带.
何涛曹力杨德盛阿德力胥伯勇李国庆陈虎曾赟
关键词:止血带META分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