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波

作品数:13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甘蔗
  • 5篇间作
  • 5篇固氮
  • 4篇宿根
  • 4篇大豆
  • 3篇固氮菌
  • 2篇氮素
  • 2篇氮素积累
  • 2篇素积
  • 2篇宿根蔗
  • 2篇土壤
  • 2篇土壤细菌
  • 2篇内生固氮菌
  • 2篇作物
  • 2篇作物产量
  • 2篇酶活
  • 2篇酶活性
  • 2篇抗旱
  • 2篇抗旱性
  • 2篇间作模式

机构

  • 13篇广西大学
  • 7篇广西作物遗传...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亚热带生...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13篇杨建波
  • 10篇李杨瑞
  • 8篇杨丽涛
  • 7篇彭东海
  • 5篇邢永秀
  • 2篇魏春燕
  • 1篇农友业
  • 1篇孙富
  • 1篇张保青
  • 1篇谢晓娜
  • 1篇刘光玲
  • 1篇金伟
  • 1篇陈超君
  • 1篇吴建明
  • 1篇廖芬
  • 1篇杨柳
  • 1篇宋修鹏
  • 1篇陈明辉
  • 1篇黄诚梅
  • 1篇李健

传媒

  • 4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广西糖业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作大豆对甘蔗生长及内生细菌、固氮细菌多样性的效应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但是目前甘蔗栽培成本偏高,甘蔗的节本增效栽培对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甘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施用尿素150 k...
杨建波
关键词:甘蔗内生细菌固氮细菌
低氮条件下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为探究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施用尿素150kg·hm-2条件下,选择3个甘蔗品种(B8、ROC22及GT21)进行了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两种种植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的...
杨建波彭东海覃刘东邢永秀李杨瑞杨丽涛
关键词:甘蔗间作模式作物产量农艺性状
间作大豆对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菌多样性的影响
为探讨间作大豆(Glycine max)对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收集和开发固氮菌资源,筛选高效甘蔗联合固氮体系,选用3个甘蔗栽培品种'ROC22'、'GT2...
彭东海杨建波李健邢永秀覃刘东杨丽涛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
低氮条件下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为探究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施用尿素150kg·hm-2条件下,选择3个甘蔗品种(B8、ROC22及GT21)进行了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两种种植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的...
杨建波彭东海覃刘东邢永秀李杨瑞杨丽涛
关键词:作物产量
甘蔗宿根矮化病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1年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由一种木质部限制性病原菌引起的病害,感染RSD的蔗株一般表现为植株矮化、分蘖少、生长缓慢,成熟蔗茎基部节位维管束组织一般呈粉红色至橙红色等变色症状。被染污的收割工具很容易将病菌传染给健康蔗株而使RSD迅速传播蔓延。酶免疫方法和PCR方法是检测RSD的常用方法,各有优缺点。用于RSD病原细菌培养的培养基有多种,使用最多的是SC培养基。选育抗RSD品种和健康种茎生产体系相结合是防治RSD最有效的措施。对RSD的基因分析已有一定进展,建议进一步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陈明辉杨丽涛谢晓娜刘光玲孙富杨建波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宿根矮化病
不同甘蔗品种对干旱和复水的生态生理响应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对6个甘蔗品种的生态生理效应,为甘蔗抗旱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温室人工控水的方法,调查并比较干旱胁迫及复水期间6个甘蔗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生理生态指标的变化,以探讨不同甘蔗品种的耐旱性及复水后恢复能力。【结果】在干旱和复水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各个指标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各不相同,且均在复水后得到恢复。6个甘蔗品种抗旱性由强到弱为:GT28>ROC22>GF98-296>GT21>B8>ROC16;旱后恢复能力由强到弱排序为:GT28>ROC22>B8>GF98-296>GT21>ROC16。【结论】绿叶数、细胞质膜透性以及可溶性糖、叶绿素、MDA含量可作为不同甘蔗品种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GT28、ROC22、GF98-296的抗旱性表现较好;新品种B8抗旱性表现一般,但是旱后丰产性能较好;ROC16抗旱能力及恢复能力最弱。
金伟杨丽涛英潘杨建波罗超有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生理响应抗旱性复水隶属函数法
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对宿根蔗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对宿根蔗内生固氮特性及生长的影响,为生产上合理应用甘蔗/大豆间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以单、间作不同种植模式为主因素,以ROC22、B8和GT21 3个甘蔗品种为副因素,比较低氮条件下不同处理间甘蔗的产量、氮素积累及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的差异。【结果】低氮条件下,与甘蔗单作处理相比,甘蔗/大豆间作处理的宿根蔗茎径、有效茎数和产量分别提高5.1%-8.7%、7.9%-31.0%和9.0%-40.5%,而不同处理间的株高没有明显差异。间作处理可显著提高宿根蔗的茎、叶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其中ROC22茎、叶中的固氮酶活性增幅最大,分别提高了59.35和0.98-1.89 nmol C2H4/g FW·h。除分蘖期间作处理B8叶片的全氮含量和GT21的氮素总积累量显著提高18.8%和35.2%外(P〈0.05,下同),其他品种叶片的全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伸长期时,间作处理下蔗茎的全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均较单作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ROC22和GT21的氮素总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35.0%和81.1%。【结论】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可明显提高宿根蔗的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氮素积累及产量,其中以GT21间作大豆的增产效果最佳。
杨建波彭东海覃刘东魏春燕杨丽涛李杨瑞
关键词:宿根蔗固氮酶活性氮素积累蔗茎产量
间作大豆对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9
2014年
为探讨间作大豆(Glycine max)对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收集和开发固氮菌资源,筛选高效甘蔗联合固氮体系,选用3个甘蔗栽培品种‘ROC22’、‘GT21’、‘B8’与大豆品种‘Guizao 2’进行间种栽培,采用巢式PCR特异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片段和固氮细菌nifH基因片段,并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间作大豆的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细菌进行系统演化和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间作大豆改变了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细菌原来的群落组成结构,尤其对固氮菌群落组成的改变更大,但对群落物种的优势度影响较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显著影响甘蔗根际土壤中细菌和固氮菌的多样性,其中对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大。不同甘蔗品种的根际土壤细菌和固氮菌在间作大豆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多样性,‘ROC22’和‘GT21’间作处理甘蔗根际土壤固氮细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单作处理,而‘ROC22’与大豆间作处理的甘蔗根际土壤固氮菌多样性最为丰富。在大豆生长盛期,间作处理的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最为丰富,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也最大,随后下降。总体来看,甘蔗-大豆间作显著地影响根际土壤细菌和固氮菌的群落结构和群落多样性,有助于对甘蔗合理间作栽培模式的认识和筛选高效甘蔗联合固氮体系。
彭东海杨建波李健邢永秀覃刘东杨丽涛李杨瑞
关键词: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间作固氮细菌大豆甘蔗
低氮条件下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为探究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施用尿素150kg·hm-2条件下,选择3个甘蔗品种(B8、ROC22及GT21)进行了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两种种植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的有效茎数、茎径以及原料蔗、蔗糖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原料蔗品质影响不大;与单作相比,间作大豆处理的宿根蔗茎径大小、有效茎数、蔗茎产量和糖产量分别提高5.1%~8.7%、7.9%~31.0%、9.0%~40.5%和5.6%~39.5%;每公顷原料蔗+大豆、糖+大豆可分别增收5.89~7.93万元和5.83~7.72万元;3个品种中,ROC22间作大豆的经济收益最高,而宿根蔗B8和GT21的产量均高于ROC22.表明甘蔗-大豆间作是减少氮肥施用、提高经济收入的有效栽培措施.
杨建波彭东海覃刘东邢永秀李杨瑞杨丽涛
间种大豆对宿根甘蔗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文章研究以B8、新台糖22号(ROC22)和桂糖21号(GT21)三个甘蔗品种的宿根蔗与大豆间作,研究间作大豆对宿根甘蔗生长及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宿根蔗与大豆间作对甘蔗的株高、茎径、单茎重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甘蔗有效茎数,提高甘蔗产量,使单位面积蔗田的蔗-豆总经济收益比甘蔗单作大幅度增加。因此,甘蔗与大豆间种充分利用了多种农业资源,可以增加单位面积蔗田的经济产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覃刘东杨建波彭东海杨丽涛李杨瑞
关键词:宿根甘蔗大豆间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