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世佳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氮肥
  • 3篇氮肥用量
  • 2篇氮素
  • 2篇氮素利用
  • 2篇氮素利用效率
  • 2篇稻米
  • 2篇稻米品质
  • 2篇冬小麦
  • 2篇玉米
  • 2篇主要矿质元素...
  • 2篇小麦
  • 2篇利用效率
  • 2篇粳稻
  • 2篇矿质
  • 2篇矿质元素
  • 2篇矿质元素含量
  • 2篇江淮
  • 1篇氮利用
  • 1篇地上部
  • 1篇血缘

机构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安顺市农业科...
  • 1篇安顺市农业科...

作者

  • 7篇杨世佳
  • 4篇张卫建
  • 3篇杨冰
  • 3篇刘美佳
  • 3篇张明乾
  • 3篇韩证仿
  • 1篇钱春荣
  • 1篇郭嘉
  • 1篇田云录
  • 1篇李志杰
  • 1篇陈金
  • 1篇潘周云
  • 1篇张鹏
  • 1篇张丽
  • 1篇陈瑾
  • 1篇蔡甫格
  • 1篇潘中涛
  • 1篇赵艳花

传媒

  • 1篇玉米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4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氮肥用量对苏中冬小麦地上部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明确施氮量对苏中地区冬小麦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扬麦11和扬麦13为材料,在江苏丹阳设置3个氮素水平(0、150、300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茎鞘和叶片中Fe、Zn、Mn、Cu、Ca、Mg和P等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茎鞘、叶片、面粉和麸皮中的Fe、Zn、Mn、Cu和Ca含量,但P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N0)相比,施氮量达300kg.hm-2时,扬麦11籽粒中的Fe、Zn、Mn、Cu和Ca含量分别增加了11.74%、32.20%、31.78%、66.87%和53.75%,P含量降低23.06%,茎鞘中Zn、Cu和Ca含量增加106.34%、136.97%和51.15%,P含量降低46.46%;扬麦13籽粒中Zn、Cu和Ca含量分别比对照(N0)增加33.03%、59.67%和56.63%,Mg和P含量分别降低14.10%和25.41%,叶片中Mn、Cu、Ca和Mg分别增加174.54%、27.15%、41.66%和29.95%。随着氮肥用量增加,籽粒中Mg含量呈下降趋势,但茎鞘和叶片中Mg含量呈递增趋势。籽粒、茎鞘和叶片中不同矿质元素含量对氮肥的响应存在品种间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适量施氮可以提高冬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但是,氮肥用量过高可能降低籽粒中P和Mg的含量,不利于籽粒矿质营养品质的提高。
刘美佳韩证仿杨世佳杨冰张卫建
关键词:冬小麦氮肥矿质元素
氮肥对不同玉米品种子粒微量元素含量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研究田间施用氮肥对吉林省4个玉米品种子粒中Zn、Fe、Mn、Cu含量以及Zn与Fe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增加玉米子粒中Zn、Fe含量,过量施氮玉米子粒中Zn和Fe含量不再增加甚至呈下降趋势;子粒中Mn含量随氮肥增加而提高,Cu含量随氮肥增加而降低,4个品种中只有吉四单19在过量施氮时子粒Mn含量呈下降趋势。随氮肥水平提高,玉米子粒中Zn、Fe和Mn累积量呈递增趋势,Cu累积量变化不显著。全磷与这些矿物质元素的比值(P/Zn、P/Fe)表明,氮肥施用将显著降低玉米子粒中Zn和Fe的生物有效性。
韩证仿钱春荣李志杰杨世佳刘美佳张明乾张卫建
关键词:玉米子粒微量元素氮肥生物有效性
氮肥对江淮不同年代粳稻品种产量品质和氮利用的影响
粳稻是我国主要栽培稻亚种,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25.5%以上。江苏省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省份,自1994年以来种植面积为240万公顷,单产超过7500kg·hm-2。上世纪90年代中期,江苏省进行水稻品种结构调整使得粳稻面...
杨世佳
关键词:粳稻稻米品质氮素利用效率
文献传递
氮肥用量对江淮粳稻稻米品质及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个氮肥水平下(0 kg/hm2、150 kg/hm2、300 kg/hm2)江淮粳稻(镇稻88、南粳44)主要稻米品质指标和精米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稻米主要品质指标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显著,两个品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大小、垩白米率、垩白度均呈现下降趋势,但米粒的长宽比升高,外观品质改善的效应高于加工品质的下降效应,且在高氮水平下,整精米率、垩白米率显著下降,长宽比显著增加。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而蛋白质含量相反,且在高氮水平下,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精米中的主要矿质元素(Mg、Ca、P、Fe、Mn、Zn、Cu)含量,除Mn之外,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呈现下降趋势,但有些矿质元素受到氮肥的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上述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将影响稻米的加工品质和矿质营养水平,但外观品质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在施氮水平确定中,不仅要考虑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的协调,还应该兼顾产量与矿质营养品质的同步提高!。
杨世佳韩证仿刘美佳张明乾杨冰张卫建
关键词:稻米品质矿质元素营养品质
不同血缘玉米自交系的抗旱性鉴定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探明不同血缘玉米自交系的抗(耐)旱特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6个自育玉米自交系产量构成因子、主要农艺性状、丙二醛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干旱胁迫下,6个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干旱胁迫对玉米自交系各性状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2)干旱胁迫可导致各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抗旱系数下降,且以拔节期+抽雄期干旱胁迫对玉米自交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最大,抽雄期次之,拔节期最小。3)干旱胁迫使玉米自交系的丙二醛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大量积累。4)6个自交系中以苏65和D902的综合抗旱性最好,抗旱能力最稳定,其综合抗旱系数分别为0.84和0.82,变异系数分别为11.28%和9.32%;AS-丹混的综合抗性最差,其综合抗旱系数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73和20.17%。因此,在贵州进行玉米品种选育时,以苏65及D902自交系为亲本较易成功组配抗旱性较强的玉米新品种。
潘周云陈瑾杨世佳潘中涛赵艳花蔡甫格张鹏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抗旱性鉴定
氮肥用量对粳稻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3个施氮量处理对粳稻的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产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则相反。抽穗期和成熟期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含氮量和植株氮素积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氮素生产效率、氮素吸收利用率、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4个氮素利用效率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以氮素生产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的下降较为明显。
杨世佳
关键词:水稻氮肥干物质积累氮素利用效率
夜间增温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昼夜不对称性,夜间气温升高幅度显著高于白天.本研究采用夜间被动式增温系统,于2009—2010年在我国冬小麦主产区(石家庄、徐州、许昌和镇江)进行全生育期田间增温试验,研究了土壤pH值、速效养分和抽穗期冬小麦根系对夜间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不增温对照相比,夜间增温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和速效养分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根系干质量和根冠比.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夜间增温分别使石家庄、徐州、许昌和镇江试验点土壤pH值平均降低0.4%、0.4%、0.7%和0.9%,碱解氮含量平均降低8.1%、8.1%、7.1%和6.0%,速效磷含量平均降低15.7%、12.1%、19.6%和25.8%;速效钾含量平均降低11.5%、7.6%、7.6%和10.1%.增温处理下,石家庄、徐州和镇江试验点抽穗期冬小麦根系干质量分别平均增加31.5%、27.0%和14.5%;石家庄、许昌和镇江试验点抽穗期冬小麦根冠比分别平均提高23.8%、13.7%和9.7%.夜间增温可能通过改变土壤化学特性影响土壤养分供应和冬小麦生长.
张明乾陈金郭嘉田云录杨世佳张丽杨冰张卫建
关键词:气候变暖土壤PH值土壤速效养分根系冬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