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继臣

作品数:133 被引量:672H指数:15
供职机构: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航天中心医院科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金属学及工艺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22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8篇缺血
  • 27篇卒中
  • 22篇血性
  • 18篇动脉
  • 18篇脑梗
  • 15篇急性
  • 14篇脑梗死
  • 14篇梗死
  • 13篇血管
  • 12篇蛋白
  • 12篇细胞
  • 12篇脑卒中
  • 10篇动脉粥样硬化
  • 10篇缺血性卒中
  • 10篇基因
  • 9篇帕金森
  • 9篇帕金森病
  • 8篇细胞瘤
  • 7篇缺血性脑卒中
  • 6篇疗效

机构

  • 121篇航天中心医院
  • 10篇北京大学
  • 8篇武警总医院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湖北省新华医...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北京医院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航空工业中心...
  • 3篇中国航空工业...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博兴县人民医...
  • 2篇河北省肿瘤研...
  • 2篇北京四季青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南开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32篇杜继臣
  • 57篇李继来
  • 33篇杨旭
  • 29篇王培福
  • 16篇邱石
  • 12篇席家宁
  • 11篇万志荣
  • 9篇魏衡
  • 9篇李成义
  • 9篇徐依成
  • 9篇赵静
  • 9篇李甲辰
  • 9篇苗凤茹
  • 8篇温宏峰
  • 8篇张绿明
  • 8篇郑静晨
  • 8篇席林青
  • 8篇李振洲
  • 8篇吴涛
  • 7篇郑志东

传媒

  • 15篇神经损伤与功...
  • 5篇山东医药
  • 5篇中国卒中杂志
  • 4篇临床荟萃
  • 4篇临床神经病学...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4篇疑难病杂志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武警医学
  • 3篇中国病案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14篇2014
  • 12篇2013
  • 15篇2012
  • 17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10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U-215应用ASSURE法检测脑梗塞患者HP现症感染的诊断价值评估
杨旭高金颖郑志东李继来杜继臣
白血病神经系统并发症
白血病除了疾病本身可直接侵犯神经系统外,而白血病的化疗药物也可以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及生活质量。由于白血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且亦不被临床工作者重视,易被误诊误治。本文对白血病一...
杨旭杜继臣赵杰
关键词:白血病神经系统并发症
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探究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偏头痛患者20例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发作间期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中国成人TCD正常范围的统计学研究》中的数据和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双侧PCA的Vm低于正常人群(P<0.05);双侧MCA、ACA的Vm与正常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患者头痛侧与非头痛侧MCA、ACA和PCA的V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PCA的Vm较正常人减低,而ACA及MCA平均血流速度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邱石吴涛李芹张绿明王培福李继来杜继臣
关键词:偏头痛发作间期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现状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调查我医院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访谈形式,收集因IS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出院1年来二级预防用药情况。结果 81例我院IS患者中,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药的依从性分别为72.8%、49.3%,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降压、降糖药依从性分别为77.6%、70.6%。结论 IS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脂、降压、降糖药物的应用都未达标,其中降脂药依从性依从性最差。医疗付费方式是影响我院IS患者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万志荣何向楠李继来杜继臣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依从性影响因素
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急性期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急性期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普罗布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及6月测定血脂和oxLDL水平,并以神经功能评分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显效率分别为76.67%和93.33%,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治疗组TC、TG、LDL-C及oxLD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而HDL-C明显增高(P<0.05)。结论普罗布考通过降低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患者急性期血清oxLDL水平来减少神经元的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马瑞付英杜继臣李继来王培福
关键词:脑梗死代谢综合征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
AQP9与脑水肿关系的研究进展
肿是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是导致IS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临床主要采用脱水降颅压等方法对症治疗,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机制,一直是神经科研究的重点课...
赵静陈忠云杜继臣杨旭
关键词:脑水肿分子机制
医院信息系统数据提取软件初步研发的相关问题
目前医院信息系统(HIS)虽拥有海量的数据,却不能满足于临床科研工作的需要,本文即探讨利用HIS查询模块系统所拥有的数据及Java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等程序设计语言技术,以开发基于HIS的数据提取管理模块;使用Ja...
杨旭周勇杜继臣
hs-CRP联合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CI)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120例TIA患者,依据发病后7d内是否发生CI分为CI组33例和非CI组87例。记录所有纳入对象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hs-CRP浓度水平及ABCD2评分。应用单因素分析CI组和非CI组间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hs-CRP水平及ABCD2评分的差异性。进一步将所有患者以hs-CRP≤3mg/L和hs-CRP>3mg/L分两组,每组再根据ABCD2评分≤3分和>3分分为两组,以hs-CRP≤3mg/L且ABCD2评分≤3分组患者为基线组,余组分别与之比较,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短期进展为CI的发生风险。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hs-CRP、ABCD2评分和hs-CRP联合ABCD2评分预测CI的价值。结果 (1)基线资料单因素分析:CI组年龄〔(65.39±8.40)岁vs.(60.36±7.80)岁〕、hs-CRP水平〔(6.00±3.59)mg/L vs.(3.67±3.47)mg/L〕、ABCD2评分(4.64±1.27 vs.3.56±1.53)均高于非CI组(均P<0.05)。(2)Logistic回归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显示hsCRP>3mg/L且ABCD2评分>3分组短期发生为CI的风险是基线组的10.843倍(95%CI为3.428~34.298,P<0.05)和13.546倍(95%CI为3.226~56.871,P<0.05)。(3)ROC分析结果显示,AUChs-CRP=0.75,AUCABCD2=0.71,AUChs-CRP+ABCD2=0.77,均P<0.05。结论 ABCD2是一种预测TIA后短期发生为CI的简单、有效的工具,将hs-CRP与ABCD2评分联合能提高对CI的预测价值。
魏衡余勇飞尹虹祥周瑞杜继臣杨旭
关键词: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ABCD2评分
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85068与不同卒中亚型长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85068不同基因型与不同卒中亚型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通过对不同卒中亚型患者约4.5年的随访,记录患者卒中复发和全因死亡情况,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85068不同基因型与卒中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性。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检测卒中患者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85068的基因型。结果对不同卒中亚型患者随访后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85068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长期预后呈显著相关(log-rank P=0.034)。Cox比例风险模型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后,结果显示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85068 T等位基因增加脑卒中复发和全因死亡1.65倍风险(HR=1.65;95%CI=1.04-2.61;P=0.032)。而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85068不同基因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脑出血的长期预后无相关性。结论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85068与腔隙性脑梗死的长期预后相关,是其预后的强预测因子。
吴涛邱石宋莉宋燕张银辉陈敬洲杜继臣
关键词:卒中单核苷酸多态性长期预后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风险研究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非肿瘤住院患者应用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风险。方法连续性收集2014年6月1日~2017年6月1日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接受PICC患者172例临床资料,分析其CRBSI的发生风险,并对国内住院患者PICC发生CRBSI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入选的172例患者中,61.7%置管发生在普通病房,38.3%置管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87.8%合并尿管留置,29.7%合并机械通气。本研究共置管183例,中位置管时间35d,6例患者发生CRBSI,发病率为0.6/1000个导管日。9篇文献报道的国内有关PICC发生CRBSI的风险多集中于肿瘤患者,报道感染率差异性较大[(0.26~33.10)/100个导管]。结论 PICC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发生CRBSI的风险低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尚需进一步评估其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价值。
徐依成王桂华王培福李硕丹苗凤茹高洁杜继臣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