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骞昊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罗湖区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CT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低剂量
  • 2篇血管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腺癌
  • 2篇结节
  • 2篇MRI
  • 1篇单发
  • 1篇单发性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细胞
  • 1篇胆管细胞癌
  • 1篇低剂量螺旋C...
  • 1篇胸部
  • 1篇胸部CT

机构

  • 7篇深圳市第五人...
  • 3篇深圳市罗湖区...
  • 1篇深圳市康宁医...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作者

  • 10篇李骞昊
  • 3篇申大光
  • 3篇勾素华
  • 2篇董汉彬
  • 2篇陈少华
  • 2篇朱红
  • 2篇刘翰林
  • 1篇王敏
  • 1篇李主镜
  • 1篇牟希红
  • 1篇刘翰林

传媒

  • 3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脏外周型胆管细胞癌的MRI诊断
2005年
目的:探讨肝脏外周型胆管细胞癌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的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5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RI主要表现为不规则浸润性肿块,其中11例病变位于肝左叶区,4例位于肝右叶。15例病变于T1WI均呈低信号,13例于T2WI呈不均质性高信号,2例于T2WI呈较均质性略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早期病灶强化不明显,或肿瘤边缘及肿瘤实质部分轻微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扫描肿瘤进一步强化。结论:外周型胆管细胞癌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的关键技术,早期边缘强化、延迟后肿瘤进一步强化是其影像诊断重要依据。
勾素华王敏李骞昊申大光董汉彬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乳腺癌MR动态增强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灶MRI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动态增强MR扫描及手术后乳腺癌标本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18例乳腺癌免疫组化MVD癌组织部分为37.47±11.49,癌旁正常组织MVD为15.85±2.41(P<0.001)。18例乳腺癌MRI扫描最大增强线形斜率(SS)值为(2.40±0.39)%/s,增强峰值(PH)为:(620.28±134.41)HU;与MVD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7、0.696,P<0.001),信号强度峰值时间(Tpeak)为(50.6±11.0)s;与MVD呈负相关(r=-0.463,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的半定量参数(SS、PH)可以反映乳腺癌的微血管分布密度的高低,从而能客观上反映乳腺癌血管生成状况,有望成为非创伤性早期诊断和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的新方法。
勾素华朱红申大光陈少华李骞昊
关键词:乳腺癌微血管密度磁共振成像
MRI动态增强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灶MRI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动态增强MRI扫描及手术后乳腺癌标本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结果:18例乳腺癌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MVD)癌组织部分为37.47±11.49,癌旁正常组织为15.85±2.41(P<0.001)。18例乳腺癌MRI扫描最大增强线形斜率(SS)值为(2.40±0.39)%/s,增强峰值(PH)为(620.28±134.41)HU;与MVD进行相关比较,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7、0.696,P<0.001)。信号强度峰值时间(Tpeak)为(50.6±11.0)s,与MVD进行相关比较,呈负相关(r=-0.463,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的半定量参数(SS、PH)可以反映乳腺癌的微血管分布的高低,从而能在客观上反映乳腺癌血管生成状况,有望成为非创伤性早期诊断和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的新方法。
勾素华朱红申大光陈少华李骞昊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磁共振成像
低剂量胸部CT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CT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肺部疾病患者,总结其不同参数下胸部CT图像特点。结果适当降低管电流(m As)已达到管电流的最优化,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减低患者CT检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论胸部低剂量CT扫描,对胸部疾病的检查,既能满足临床需要,又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辐射伤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骞昊
关键词:低剂量胸部CT
单发性肺部结节的X线和CT诊断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单发性肺部结节的x线和CT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内经临床证实的单发性肺部结节性病变120例,总结其X线和CT图像特点。结果:经临床证实的120例病例中,炎性结节50例,肺脓肿5例,肺结核20例,肺肿瘤45例,其中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25例。结论:肺部的结节性病变,多具有其特定的X线和CT图像特点,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李骞昊
浅析轻型颅脑外伤临床与CT扫描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研究轻型颅脑外伤的临床及CT表现,总结与轻型颅脑外伤密切相关的高危因素,探讨CT检查的适应证。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180例受伤24 h以内的轻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注册登记,根据CT结果分析,探讨轻型颅脑外伤的CT检查适应征。结果 :能准确评估颅脑损伤程度的有:神经查体阳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5分及年龄≥60岁者、可疑颅骨骨折及锁骨上损伤体征阳性,可作为轻型颅脑外伤患者CT检查适应证。不具备上述5项临床表现中任意1项者,CT检查阴性率为100%,可暂不行CT检查。结论:通过此项研究,为临床医师诊疗轻型颅脑外伤患者提供更加合理化的指导意见,有助于临床医师对颅脑损伤做出准确评估,有效避免不必要的CT检查。
李骞昊刘翰林
关键词:颅脑损伤
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通过对肺部结节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评价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对肺部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螺旋CT检查及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获得的图像质量、肺结节检出情况及肺结节形态学之间的差异。结果:低剂量扫描获得图像质量为甲者70例(89.8%)、乙6例(7.6%)、丙2例(2.6%),与常规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共发现结节数目103个,其中伴毛刺征32例(31.0%)、分叶征21例(20.4%)、胸膜凹陷征19例(18.4%)、血管聚集征6例(5.8%),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图像噪声略高,但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检出无明显差异,适合肺部结节的筛查及初步诊断,而且合理范围内的低剂量扫描又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受到的辐射伤害。
李骞昊刘翰林
关键词:低剂量肺结节计算机体层摄影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CT及MRI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CT及MRI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滑膜骨软骨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6例行MRI扫描,将CT及MRI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病变累及膝关节4例,髋关节2例,肩关节4例,肘关节2例。8例表现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见结节性骨化或钙化影,关节内骨质无明显破坏;2例表现为关节内条索样软组织钙化影伴点状钙化;2例表现为髋关节内分叶状软组织块影,髋臼骨质有轻度破坏。结论:CT扫描可显示软骨结节伴有骨化或钙化,而MRI可清晰显示未骨化和钙化的软骨结节,二者相结合,可提高该病诊断的准确率。
倪广峰李骞昊
关键词:滑膜骨软骨瘤CTMRI
CT和MRI诊断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腹痛、背痛、下肢浮肿、消瘦乏力等;CT表现为腹膜后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有纤维性斑或异常软组织包块;MRI检查发现患者腹膜后硬化斑块、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在T1和T2图像中的密度不同;经CT和MRI诊断患者呈现出不同的影像学分期。结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临床表现复杂却不特异,其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影像学检查。
刘翰林董汉彬牟希红李主镜李骞昊
关键词:CTMRI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CT检查在前纵隔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分析前纵隔肿瘤的CT图像特征,探讨CT在前纵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及密度,与周围脏器毗邻关系及强化方式等,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胸骨后甲状腺3例,畸胎瘤8例,淋巴瘤2例,胸腺瘤5例,其中非侵袭性胸腺瘤3例,侵袭性胸腺瘤2例,误诊2例。结论前纵隔肿瘤具有典型的CT图像特点及强化方式,而且可以较直观的了解肿瘤对周围脏器浸润情况,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李骞昊
关键词:前纵隔肿瘤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