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雅慧

作品数:11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医
  • 2篇血管
  • 2篇中风
  • 2篇中医体质
  • 2篇疗效
  • 2篇脑梗
  • 2篇化浊
  • 2篇梗死
  • 2篇复发
  • 2篇阿司匹林
  • 2篇阿司匹林抵抗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肌梗死后心...
  • 1篇心绞痛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受压
  • 1篇血性
  • 1篇血浊

机构

  • 11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山东宏济堂制...

作者

  • 11篇李雅慧
  • 4篇王兴臣
  • 3篇于丽红
  • 2篇田财军
  • 2篇李鑫
  • 2篇刘伟
  • 2篇宗寿健
  • 2篇王栋先
  • 1篇徐云生
  • 1篇张明庆
  • 1篇马冲
  • 1篇孙西庆
  • 1篇刘清明
  • 1篇卢钦安
  • 1篇王军强
  • 1篇杨文军
  • 1篇姬琳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死复发与阿司匹林抵抗及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复发与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及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 413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连续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每周至少服用5天,随访时间为12个月。运用比浊法测定阿司匹林敏感性,比较不同阿司匹林敏感性患者中医体质情况,比较不同中医体质AR及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AS)患者脑梗死复发的所占比例。采用PCR法检测所有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 HPA-3基因多态性,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脑梗死复发与AR、bb基因型以及体质×阿司匹林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随访总共11例患者脱落。脑梗死复发患者101例(25.12%),脑梗死无复发患者301例(74.88%)。AR患者152例(37.81%),AS患者250例(62.19%)。脑梗死无复发患者中AR及AS所占比例为26.6%(80/301)、73.4%(221/301),脑梗死复发患者为71.3%(72/101)、28.7%(29/1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287,P=0.000)。AR患者中阴虚质所占比例最大[28.3%(43/152)],AS患者中血瘀质所占比例最大[23.6%(59/250)],AR与AS患者的中医体质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74,P<0.01)。AR患者脑梗死复发率前4位为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最高为22.4%(34门52),AS患者脑梗死复发率前4位为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最高为3.2%(2/250)。与脑梗死无复发患者及AS患者比较,脑梗死复发患者及AR患者均bb基因型出现的频率高,而aa、ab基因型出现的频率明显低(x^2=20.171,x^2=55.139,P<0.01)。AR及bb基因型与脑梗死复发呈正相关(OR=18.423,P=0.000;OR=1.304,P=0.028);体质与阿司匹林敏感性存在交互作用(O尺=0.707,P=0.000)。结论脑梗死复发与AR及体质类型有密切关系,AR患者阴虚质脑梗死复发率高,GPⅡb HPA-3基因bb基因型可能是AR及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于丽红王栋先李雅慧卢钦安宗寿健王兴臣
关键词:脑梗死复发阿司匹林抵抗中医体质
金贝口服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疗效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金贝口服液(Jinbei Oral Liquid,Jb.L)联合化学药品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2月~4月就诊的96例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患者临床资料,所收集患者经中医辨证均为肺脾两虚、邪热伤津病人,其中金贝口服液联合化药常规治疗患者50例为试验组,临床常规治疗(未使用金贝口服液)患者46例为对照组,对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咳嗽、乏力、发热)的消失时间,核酸检测转阴天数、转阴率,治疗有效天数及临床恢复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身高、体重、疾病诊断、脉搏等基本信息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 d治疗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次发热率、乏力消失天数均值、咳嗽消失天数均值、核酸转阴天数均值、临床治疗有效天数均值,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核酸转阴率、临床恢复天数均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贝口服液联合化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较常规治疗组可缩短患者核酸转阴时间,乏力、咳嗽症状消失时间,降低治疗过程中患者体温波动,缩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有效天数。
李雅慧张爱均王俊凯张应刚索小英王军强张良棕孟兆青
舒筋汤治疗颈椎病7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颈椎病是颈椎慢性退行性变或损伤造成椎体缘唇样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变性等,使根神经、血管受压、扭曲、磨损,以颈部及肩臂疼痛、功能紊乱甚至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祖国医学认为其属于项痹范畴。2013年6月~2014年2月,我们采用舒筋汤加减治疗颈椎病患者7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刘清明王兴臣李雅慧
关键词:舒筋汤疗效观察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变性退行性变血管受压
脑梗塞复发与阿司匹林抵抗及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脑梗塞复发与阿司匹林抵抗及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从而揭示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413例脑梗塞患者运用比浊法测定阿司匹林敏感性,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与敏感(AS)两种情况,判定体质...
于丽红王栋先李雅慧卢钦安宗寿健王兴臣
关键词:脑梗塞阿司匹林抵抗中医体质疾病复发率
王新陆临证处方用药特色总结被引量:2
2018年
王新陆先生学验俱丰,思维活跃,每以"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为旨,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屡立新论,临床疗效显著。其处方用药、服法、剂型灵活,传统整体观念与现代药理靶点研究有机结合,常老药新用,同时又深入挖掘体悟、严格坚守经典中方药的原本用意、炮制方法,对中药的性味、归经、配伍用心慎密,收放自如,处方中药都要加注炮制方法、产地。先生灵活而又严谨的临床风格值得后辈学习。文章通过对先生临床处方用药"活、新、守、慎"特色的总结,以窥先生学术思想之一斑。
于丽红王兴臣宗寿健李雅慧马冲
关键词:处方用药
化浊益髓方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
2020年
目的:观察化浊益髓方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给予化浊益髓方。在治疗前、治疗后14天、治疗后90天对两组患者各进行一次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项评分在治疗后14天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治疗90天与治疗14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90天与治疗14天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90天与治疗14天MMSE评分、MoC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药物均未对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造成损伤。结论:化浊益髓方可明显改善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且不增加服药风险。
李鑫吴君璇朱巍明刘伟李雅慧田财军
化浊行血汤加味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1],且治疗棘手。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们以血浊理论为指导,对4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予化浊行血汤加味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同期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保健科接受治疗的9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其中男40例、女56例,年龄(68.1±1.8)岁;
李雅慧于丽红刘清明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化浊保健科酒大黄中医诊断脑病
从标本论治心肌梗死后心绞痛阳气虚衰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培土益元汤治疗心梗后心绞痛阳气虚衰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60例心梗后心绞痛阳气虚衰证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培土益元汤;B组为对照组,采用西...
李雅慧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绞痛
文献传递
从王新陆教授血浊理论探析血浊伤髓辨治机制被引量:14
2019年
血浊,其形成与当代人类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密切相关,是脏腑功能失调的"果"和"因",具有致病隐匿、致病广泛、缠绵难去的特点,影响诸多脏腑的生理功能。血浊循行脉中,留浊于诸髓,或不能濡养诸髓,导致髓易损、难复,加剧髓类疾病的发生。故通过论述血浊以及血浊对髓的作用,分析血浊伤髓的病理过程,以更好地理解血浊的致病机制,提高对调控血浊的重视程度;并丰富对髓伤病变机制的认识,为指导临床诸髓疾病的辨治提供更多思路。
吴君璇李鑫刘伟田财军孙西庆李雅慧
关键词:血浊老中医经验
基于数据挖掘的甲状腺结节中医临床用药规律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 通过文献分析现代医家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处方用药,总结中医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规律。方法 以"甲状腺结节"为主题词,分别辅以"中医"或"中药"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8年2月~2018年2月。经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后,使用Excel软件进行频数统计,使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统计所用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及使用频数。结果 纳入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结节处方共51首,涉及中药种类92味,使用频数共697次。其中使用频数≥15次的中药有夏枯草、浙贝母、柴胡、莪术、半夏、香附、牡蛎、茯苓、玄参、郁金、陈皮、厚朴、当归、皂角刺、白芍、白术、川芎、甘草、黄芪、枳壳共20味,使用频数最多的是夏枯草。药物归经方面最多是肝经,四气五味以寒、苦为主。结论 中医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用药以行气散结化痰为主,体现出软坚散结、行气解郁、化痰行瘀的治法特点。
李雅慧杨文军徐云生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瘿病用药规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