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迅

作品数:44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淋巴
  • 20篇淋巴瘤
  • 19篇乳腺
  • 19篇乳腺癌
  • 19篇腺癌
  • 17篇霍奇金
  • 16篇金淋巴瘤
  • 16篇霍奇金淋巴瘤
  • 14篇基因
  • 12篇细胞
  • 10篇非霍奇金
  • 10篇非霍奇金淋巴...
  • 8篇多态
  • 8篇多态性
  • 8篇化疗
  • 8篇基因多态性
  • 7篇肿瘤
  • 6篇维吾尔族
  • 5篇新疆维
  • 5篇受体

机构

  • 41篇新疆医科大学...
  • 8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43篇李迅
  • 29篇杨顺娥
  • 10篇刘炜
  • 10篇赵兵
  • 8篇李妍
  • 8篇赵振慧
  • 6篇郭莉
  • 5篇马小平
  • 4篇贾存东
  • 4篇胡欣
  • 4篇李红玉
  • 3篇白靖平
  • 3篇朱琳
  • 3篇张海燕
  • 2篇李莉
  • 2篇欧江华
  • 2篇闻淑娟
  • 2篇张国庆
  • 2篇古力克孜
  • 2篇章恒

传媒

  • 7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第五届中国肿...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肿瘤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新疆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骨转移瘤中干细胞样肿瘤细胞的分离及其MDR1、ABCG2的表达研究
2011年
目的对乳腺癌骨转移瘤干细胞样肿瘤细胞(类SP细胞)进行分选,检测MDR1、ABCG2在乳腺癌骨转移瘤细胞分选亚群中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应用Rho123结合流式细胞分选术(FCA)对乳腺癌骨转移原代细胞进行Rho123low和Rho123high亚群分选,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MDR1、ABCG2蛋白在2个亚群中的表达状况。结果在乳腺癌骨转移瘤原代细胞中存在Rho123low和Rho123high2个亚群,2个亚群细胞中MDR1、AB-CG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Rho123结合FCA可在乳腺癌骨转移瘤原代细胞中分选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Rho123low亚群(类SP细胞)。
李迅杨顺娥白靖平江仁斌何祖胜焦谊龚磊
关键词:骨转移瘤罗丹明123流式细胞仪肿瘤干细胞ABCG2
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患者EB病毒感染及其潜伏膜蛋白2A的表达状况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EB病毒感染与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研究EB病毒阳性的维吾尔族HL患者中潜伏膜蛋白(LMP)2A蛋白的表达状况。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对40例维吾尔族HL及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标本进行EB病毒检测;以免疫组织化学(PV9000通用型法)检测EB病毒阳性的HL患者LMP2A蛋白表达状况。结果40例维吾尔族HL患者标本中,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EBER)阳性率为65.0%(26/40),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中EBER阳性率为5/20,两组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ER阳性率在HL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分期、类型及是否伴有巨大肿块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理亚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B症状的HL患者多有EB病毒感染(P=0.02)。EB病毒阳性HL患者中LMP2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7.7%(15/26),多在MC型及NS型中表达,而EB病毒阳性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中未发现LMP2A蛋白表达。结论维吾尔族HL患者EB病毒感染率较高,且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存在自身特点,提示维吾尔族HL的发生与EB病毒相关。
李迅杨顺娥郭云泉藏素红郭莉古力克孜·吾守尔赵兵刘炜白靖平
关键词:霍奇金病原位杂交
检测新的雌激素受体ERβ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5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且病人年轻化;对关系到乳腺癌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指标的研究也成为热点.迄今为止,ER、PR和C-erbB-2联合检测用来指导乳腺癌治疗及评价预后已成为常规.但随着ERβ的出现,促使我们对雌激素受体的生物学功能进行重新评估.本文就ERα及ERβ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进行初探.
赵峰李迅李景英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ERΒ乳腺癌基因表达生物学功能
长春瑞滨联合异环磷酰胺方案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晚期乳腺癌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异环磷酰胺(IFO)方案(NI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并与NVB联合顺铂(DDP)(NP方案)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蒽环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转移或治疗失败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40例接受NI方案:NVB2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IFO1.2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42例接受NP方案:NVB2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DDP25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均每21d为1个周期。化疗过程中记录不良事件,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评价客观疗效,M组与NP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2.50%(21/40)和57.14%(2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分析显示,M组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有效率与NP组疗效接近[43.75%(7/16)比44.44%(8/18),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主要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NI组Ⅲ一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与N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50%(23/40)比57.14%(24/42),P〉0.051;NI组Ⅲ.Ⅳ度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NP组[7.50%(3/40)比26.19%(11/42),P〈0.05]。结论NI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疗效,其总有效率与NP方案相似,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亦有较高的有效率,不良反应患者能够耐受,且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NP组低,是治疗蒽环和紫杉类耐药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之一。
章恒李迅杨顺娥
关键词:晚期
Survivin、BCRP及HER-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TE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探讨survivin、BCRP及HER-2基因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TE方案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6例乳腺癌患者行TE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应用RT-PCR法比较TE方案化疗前后survivin mRNA、BCRP m...
李迅杨顺娥李妍
关键词:SURVIVINBCRP新辅助化疗
检测ERβ和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ERβ、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11月原发性乳腺癌术后标本133例为研究对象,29例乳腺良性病变为对照。以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测定乳腺癌组织中ERβ、...
李迅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Β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
文献传递
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与HLA-DRB1、DPA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索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和DPA1低分辨等位基因型与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H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1∶2)和DNA直接测序分型(SBT)法,对40例维吾尔族HL患者和8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HLA-DRB1及DPA1基因分型,分析其与HL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对于HLA-DRB1和DPA1基因,病例组分别检出12和3个低分辨等位基因,对照组中分别检出13和4个低分辨等位基因;HLA-DRB1、DPA1基因座位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满足Hardy-Weninberg遗传平衡检验(P>0.05)。维吾尔族HL中HLA-DRB1*15、DPA1*03、DPA1*02-DRB1*13基因表达均高于维吾尔族健康对照组(P均<0.05);而HLA-DRB1*07基因频率低于维吾尔族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HLA-DRB1、DPA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维吾尔族HL的发病存在关联,在揭示HL的发病机制方面有研究价值。
张海燕李迅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维吾尔族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频率
化疗所致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细胞遗传学损伤的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 SCE)率、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 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HPRT)基因突变率、微核(micronucleus, MN)率对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所致细胞遗传学损伤的评估及预测意义。方法检测87例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4周期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率、HPRT基因突变率、MN率以及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比较各周期化疗前后SCE率、HPRT基因突变率、MN率的变化以及检验上述3项指标分别与化疗前、后WBC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1) 1~4周期各周期化疗后SCE率均较各周期化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周期化疗后的SCE率呈现升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每个周期化疗后的HPRT基因突变率均较化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周期各周期化疗后的HPRT基因突变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周期化疗后的MN率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周期化疗后的MN率呈现升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1~4周期化疗后SCE率的升高程度、MN率的升高程度与WBC下降程度均呈负相关(P<0.001),HPRT基因突变率的升高程度与WBC计数下降程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 SCE率、HPRT基因突变率、MN率能够很好地反映化疗所致细胞遗传学方面的损伤程度。SCE率、HPRT基因突变率、MN率与骨髓抑制程度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因子,提示化疗导致的血液学毒性的严重程度。
刘炜李迅蒋艳杨顺娥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
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霍奇金淋巴瘤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索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的相关性。方法在OVID、Cochrane图书馆、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检索关于HLA-Ⅱ类基因与HL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相关文献,经综合分析:HL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较,两者在DRB1*07、DPB1*0201、DPB1*0301、DRB1*15基因型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0.53,95%CI:0.45-0.63,P<0.01;OR=0.61,95%CI:0.50-0.73,P<0.01;OR=1.71,95%CI:1.25-2.33,P<0.01;OR=1.34,95%CI:1.16-1.55,P<0.01),具有DRB1*07、DPB1*0201基因型的人群发病风险降低,而具有DPB1*0301、DRB1*15基因型的人群发病风险增加。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DRB1*07、DPB1*0201等位基因的表达降低人群HL的易感性,DPB1*0301、DRB1*15增加人群HL的易感性。
张海燕李红玉李迅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miR-1247-3p通过靶向抑制B4GALT3促进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与侵袭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miR-1247-3p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应用qPCR检测miR-1247-3p在乳腺癌细胞及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合成miR-1247-3p的mimic、inhibitor、NC,并转染至乳腺癌细胞;CCK8法、细胞划痕、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转染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miR-1247-3p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转染miR-1247-3p mimic、inhibitor、NC后靶基因的表达水平;转染靶基因的siRNA后,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miR-1247-3p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量显著上调,且miR-1247-3p能够在体外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划痕的愈合以及侵袭能力;预测并验证B4GALT3为miR-1247-3p的靶基因,miR-1247-3p能够下调B4GALT3的表达;siRNA下调B4GALT3的表达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miR-1247-3p通过下调靶基因B4GALT3的表达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
李妍赵振慧李迅
关键词:乳腺癌增殖迁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