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身铎

作品数:13 被引量:97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长江口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值模拟
  • 4篇浅滩
  • 3篇洋山港
  • 3篇近海
  • 3篇近海域
  • 3篇海域
  • 2篇地形
  • 2篇洋山深水港
  • 2篇深水港
  • 2篇水动力
  • 2篇挖入式
  • 2篇挖入式港池
  • 2篇邻近海域
  • 2篇流场
  • 2篇航道
  • 2篇港池
  • 2篇潮波
  • 1篇地形特征

机构

  • 1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交通运输部长...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交第一航务...

作者

  • 13篇李身铎
  • 6篇虞志英
  • 3篇徐海根
  • 3篇程和琴
  • 2篇杨忠勇
  • 2篇金鏐
  • 1篇葛建忠
  • 1篇丁平兴
  • 1篇朱建荣
  • 1篇郭小斌
  • 1篇刘玮祎
  • 1篇王亚
  • 1篇李娜
  • 1篇王元叶
  • 1篇宋泽坤
  • 1篇王松
  • 1篇郭文云

传媒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海洋与湖沼
  • 2篇人民长江
  • 1篇地理学报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杭州湾开挖深水航道对潮流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采用X方向伸展坐标下的二、三维方程,建立了开辟或增深深水航道前后的潮流场数值模式。该模式在航道横向上网格变距,以保证航道横向上有一定量的网格覆盖。在计算中采用二、三维交替进行,既节省大量计算时间,又保证了计算的稳定性。模式应用在杭州湾深水航道试挖研究中,用5个测流站大、中、小潮各层的观测资料给于验证,流速相对平均误差为6%-10%,流向平均偏差大都在10°之间。计算表明在杭州湾航道增深4m后,垂直平均流速将减小15cm/s左右(约减小16%)。但在垂向上变化是不同的,底层减小较大,而表层还略有增大;流向挖前挖后除槽内底层外,几乎没有变化。
李身铎王行恒梅向旗
关键词:数值模拟
长江口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对流场的影响分析Ⅱ:对周边流场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规划方案工程空间尺度巨大,必然对邻近的北港,特别是北槽深水航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基于经过检验的无结构三角高分辨率长江口FVCOM模型,对规划方案的不同平面布置进行模拟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从流场整体态势、典型站位的大小潮动力特征可以看出,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南线、北线方案对北港和北槽的水动力特征并没有造成非常显著的变化,总体上呈现较为微弱的影响,而南线方案对北槽外航道影响较北线方案更为明显.两方案都造成北港往复流特征更趋明显.且南线方案横流更为显著.综合分析,北线方案叫南线方案对周边流场影响较小.
葛建忠郭文云丁平兴虞志英金鏐邵荣顺李身铎徐海根
关键词:挖入式港池流场模拟FVCOM
洋山港区堵汊工程对海底地形影响初探被引量:8
2010年
基于洋山港海域内长系列ADCP断面走航及定点的水文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洋山港区在Ⅰ—Ⅲ期工程影响下海域内潮动力的变化及其对海床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小洋山—镬盖塘、大乌龟—颗珠山及将军帽—大指头岛三个汊道的封堵及填海,在北岛链以小洋山岛为基础形成一长方形陆域,且在陆域南沿形成一长约5.7km的顺直岸线。工程后由于潮流运动的底、侧边界发生改变,流场随之发生变化,突显潮波运动的非线性效应和科氏力效应,在以潮动力为绝对主要的水动力自然环境下:北港区潮流速随着工程的进行先剧减后又回增;工程后海域在涨、落潮流转流时段形成潮流弱环流;主通道北侧涨潮流增强,南侧落潮流增强。海床冲淤环境也随之改变,北港区前沿水域海床发生微冲,主通道西南海床则淤积,海域内的-10m等深线也东西向呈现波状移动。
杨忠勇李娜虞志英程和琴李身铎
关键词:洋山港
洋山港海域潮动力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响应被引量:14
2012年
距上海陆域外约32km的洋山港是以小洋山岛链为基础建造的中国首个离岸式深水港口,其港区陆域是通过封堵北岛链三个主要汊道并抛填成陆而成。大规模的封堵陆连工程改变了该海域的地形边界条件,海域潮动力特征也随之响应。通过对洋山港海域堵汊陆连工程前后潮位及潮流实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洋山港海域的潮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海域潮波倍潮及复合潮增幅随工程的进行而增大,潮动力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海域中部发生壅水;海域潮波向驻波性质变异并于憩流时段引发环状流场。
杨忠勇程和琴朱建荣李身铎
关键词:洋山深水港驻波
杭州湾潮波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17
1993年
采用“σ坐标下的三维数值模式”来模拟杭州湾三维潮波运动,水平方向上以较小尺度的差分网格覆盖计算区,垂直方向上给予均匀的分层,对占本湾水位谱总能量80%的半日潮波M_2和半日潮波m_1((K_1+O_1)/2)两类进行了数值模拟。水平流动和潮位的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测值拟合良好。计算表明,水平潮流具有明显的往复流性质,主要呈东-西方向;流速自湾口向湾顶增加,M_2分潮流最大可达270cm/s左右,m_1分潮流最大可达24cm/s左右。在太阴时1和13时,于湾的中部偏南存在一个弱的逆时针向的大涡旋;在7和19时于上述位置存在一个弱的顺时针向的大涡旋。垂直流速振幅一般为10^(-2)—2×10^(-2)cm/s,最大可达2.5×10^(-2)cm/s,位于乍浦附近的底层水域中。
李身铎顾思美
关键词:数值模拟潮汐
长江口横沙浅滩及邻近海域水动力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主控本海域泥沙运动和海床冲淤演变的水动力是水体中具有强周期性的潮汐运动和弱周期性的长江径流之耦合.潮汐运动主要由源潮波即半日潮波和日潮波叠加而成,因浅海非线性效应而衍生的浅水潮波也有相当贡献,从而形成具有以半日潮周期为主,且伴有日不等现象的水体流动.基本沿陆岸呈南北向传播的潮波,经长江口门在本海域顺势折向,入横沙浅滩南北的北槽和北港水槽,基本转成东西向的流动.本海域滩槽相间,且处在口门和滨坡交接段,复杂地势制约着潮流运动形式:顺河槽和沿横沙浅滩东侧分别为东西和南北主流向的往复流;而其间的海域基本呈南向流强于北向流的旋转流.正由于这种形式的旋转流存在,造成口外滨坡海床的冲刷以及挖入式港池的深水航道段会有较强的横流出现.长江径流顺河槽下泄东流,出口门后浮置于海外盐水之上,随不同季节,或东南或东北向汇入大海,由此往往造成上下水层流向不一致的垂向结构.
李身铎朱巧云虞志英
关键词:水动力地形特征季风
长江口横沙浅滩及邻近海域含沙量与沉积物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长江口在河流动力和海洋动力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下,在河口口门形成了庞大的河口拦门沙系,在河口口外形成了巨大的水下三角洲.横沙浅滩是河口拦门沙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沙浅滩含沙量不仅受到流域来水来沙条件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受到台风暴潮和寒潮大风的影响,除了大潮含沙量大于小潮含沙量的特征外,冬季含沙量大大大于夏季含沙量.横沙浅滩5 m水深含沙量的总体水平约为0.459 kg/m3.横沙浅滩邻近海域含沙量在向海方向上迅速降低.除潮汐大小含沙量呈现大小变化之外,冬季含沙量大于夏季含沙量是其主要特征.长江流域来沙近年来呈现减少趋势,邻近海域含沙量有所减少,局部海床出现冲刷现象.横沙浅滩沉积以细粉砂为主,水下三角洲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横沙浅滩及邻近海域沉积物的平面分布和垂向分布均反映了横沙浅滩沉积物和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的组合结构.拟建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和外航道沉积地层均为第四纪疏松沉积层,特别是水下三角洲地层,可挖性好,容易成槽,对工程建设有利.
徐海根虞志英钮建定李身铎郑建朝
关键词: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含沙量沉积物
长江口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与入海航道区域海床稳定性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提议中的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和入海航道区域位于长江口北港和北槽之间的横沙浅滩以及长江口外的水下三角洲海域.长江河口长期以来承受数亿万吨计流域来沙在河口区的堆积,发育了巨大的陆上和水下三角洲,横沙浅滩则是与崇明东滩、九段沙同为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区的三大浅滩之一,长期以来位置和海床均十分稳定,是建设挖入式港池的理想区域.长江水下三角洲形成历史悠久,地形平坦,以三角洲沉积为主.随着近年来长江来沙量的逐渐减少,使长年来地形变幅甚小,对深水航道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稳定环境.本文主要从海床稳定性的角度,对海床演变环境及演变趋势作出分析研究,为在长江口建设深水港提供参考.
虞志英张志林金鏐徐海根李身铎
关键词:挖入式港池
崎岖列岛堵汊工程对洋山深水港区冲淤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所在崎岖列岛海域水、沙运动规律和冲淤环境的调查研究,对港口建设过程中小洋山岛链3个汊道的封堵而导致汊道潮流量的丧失,港区淤积体的生成,进而引起洋山港区海床地形冲淤环境变化的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堵汊工程后,在新的边界条件下,经过水沙和地形冲淤的不断调整,原来"冲淤平衡、略有冲刷"的环境逐渐得到恢复,港内水深得到良好维护,确保了深水港的成功建设。
张志林朱巧云陈建民虞志英李身铎
关键词:洋山港
长江口洋山港建设对附近海域潮动力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长江口洋山深水港工程建成后,洋山海域北侧边界发生了重大变动,引起水动力的变化,影响港区冲淤调整。从大量现场观测资料分析可知,一、二期工程建成后,落、涨潮流速在一期码头前沿剧减;三期工程北岸形成5.7km的平直岸线后,流速有所增加。对小洋山长时间序列潮位的调和分析表明,工程建成后主要分潮的振幅有所增加,近北岸水流局部滞流;海域水流在涨、落憩期间出现潮汐环流;海域东部出现壅水以及涨潮流主轴北偏和北岸水域涨潮流相对增强等现象。潮波运动的非线性效应和柯氏力效应增强的综合影响弱化了该海域的基本流场。
张志林朱巧云李身铎
关键词:洋山深水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