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美琼

作品数:8 被引量:80H指数:3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3篇卒中患者
  • 3篇脑卒中患者
  • 3篇护理
  • 2篇低颅压
  • 2篇低颅压综合征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低颅压
  • 2篇原发性低颅压...
  • 2篇吞咽
  • 2篇吞咽障碍
  • 2篇综合征
  • 2篇吸入
  • 2篇颅压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卒中
  • 2篇急性脑卒中患...
  • 1篇电图
  • 1篇心理

机构

  • 8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佛山市第三人...

作者

  • 8篇李美琼
  • 5篇邝景云
  • 3篇潘瑞明
  • 3篇彭伟英
  • 3篇丁婵
  • 1篇罗玉玲
  • 1篇唐少芳
  • 1篇陈少梅
  • 1篇赵群庆
  • 1篇侯小兵
  • 1篇廖盆娇
  • 1篇林碧清
  • 1篇江剑鸣
  • 1篇杨芳
  • 1篇罗小英

传媒

  • 1篇首都医药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广东省医师协...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出院计划对佛山地区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对佛山地区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而为临床脑卒中的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0例首发脑卒中且符合实施出院计划的患者为干预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及相关教育指导,干预组则在常规基础上给予患者出院计划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1年的血脂、血压、血糖情况,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测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的SF-36评分、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患者的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PBG)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 <0. 05);干预组患者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0. 05)。结论:出院计划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调节了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及神经功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
邝景云李美琼潘瑞明罗小英丁婵江剑鸣李玉兰
关键词:出院计划脑卒中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观察及护理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例原发性低颅压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0例,年龄28~65岁。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体位性头痛,并可伴有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脑脊液压力均低于60mm Hg,其中脑脊液压力30~59mm Hg37例,测不出脑脊液压力3例。脑脊液红细胞增多24例、白细胞例增多22例,蛋白质高15例,糖和氯化物均正常。CT检查4例脑沟池变浅,脑室变窄2例。经采取头低脚高位卧床休息、大量静脉补液2000~3000m L/d(以生理盐水为主)、短程应用激素及血管扩张剂,或腰椎穿刺从蛛网膜下隙注人生理盐水15~20ml等综合治疗及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头痛护理后,所有患者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 40例患者住院8~15天,其中好转8例,治愈32例,均已出院。低颅压性头痛患者经正确治疗及密切观察病情、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疗效较好,恰当护理能有效缓解头痛症状。
李美琼丁婵
关键词: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头痛护理
吞咽障碍筛查对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作用被引量:49
2011年
目的探讨吞咽障碍筛查对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51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77例和观察组337例。对照组根据患者主诉是否有呛咳、吞咽困难界定是否存在吞咽障碍,护士遵医嘱执行饮食护理。观察组由专门接受过培训的护士采用床边吞咽试验(包括吞水试验及吞糊试验)联合监测脉冲氧饱和度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根据患者吞咽功能采取不同的摄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吞咽障碍检出率35.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及早采用床边吞咽试验联合脉冲氧饱和度监测进行吞咽功能评估,能较客观地指导饮食护理,降低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
邝景云彭伟英李美琼潘瑞明唐少芳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吸入性肺炎饮食护理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例原发性低颅压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0例,年龄28~65岁。 。
邝景云李美琼丁婵
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根据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进行针对性教育、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干预,比较两组入院及出院时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8、1.359,P=0.828、0.177);出院时,干预组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89、14.075,P=0.000、0.000)。入院时,两组SIS、CD-RIS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SIS、CD-RISC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明显升高,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心理弹性。
陈少梅李美琼罗玉玲吴秀婷康玉洁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状态心理弹性焦虑抑郁
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筛查及护理干预被引量:12
2011年
总结33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障碍筛查及干预的护理经验。对意识清醒、合作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入科24 h内未进食、进水时由专门接受过培训的护士采用床边吞咽试验联合脉冲氧饱和度监测(包括吞水试验及吞糊试验),以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患者的摄食途径,并对其进行安全进食的护理。本组检出吞咽障碍患者121例,检出率为35.9%,其中留置胃管34例,经口进食87例,对患者的餐类选择、进食体位、进食方法及心理护理等进行干预,121例吞咽障碍患者中发生肺炎8例,发生率为6.6%,低于国内报道的23.5%-26.53%。
邝景云彭伟英林碧清潘瑞明李美琼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
脑电图检查中操作及伪差识别纠正方法被引量:2
2007年
李美琼彭伟英侯小兵
关键词:脑电图伪差
不同雾化器在治疗中重度哮喘的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呼吸科常用的四种吸入装置在治疗中重度哮喘患者中的效应。方法选择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41例,这些患者经过指导均能掌握微型最大呼气流速仪的使用,每位患者均前后采用不同的雾化吸入装置雾化吸入同样的支气管扩张剂(喘乐灵1ml+爱喘乐2ml+生理盐水2ml)。这些装置分别为:①氧气驱动的面罩雾化器;②空气驱动的面罩雾化器;③氧气驱动的含嘴雾化器;④空气驱动的含嘴雾化器。吸入装置的选择顺序是随机的,记录吸药前最大呼气流速(PEF)升/分与吸药后15分钟的PEF,然后统计四种不同吸入装置吸入后PEF与吸药前PEF的差值,比较其间的效应。结果用四种不同雾化吸入装置,吸入同种的支气管扩张剂,吸药后比吸药前的PEF的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比较四种不同吸入装置之间PEF所改变的值并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F=0.596,P=0.618。结论可以任意选择以上四种雾化吸入装置为中重度哮喘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治疗。
廖盆娇赵群庆邝景云杨芳李美琼
关键词:雾化器哮喘雾化吸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