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立

作品数:10 被引量:229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动脉瘤
  • 4篇颅内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3篇针刺
  • 3篇化疗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肿瘤
  • 2篇自由基
  • 2篇流体力学
  • 2篇计算流体力学
  • 2篇放化疗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血液动力学过...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研究...
  • 2篇北京市神经外...
  • 2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李立
  • 5篇杨新健
  • 3篇郁美娟
  • 3篇吴中学
  • 3篇杨金洪
  • 3篇张永兴
  • 3篇陈桂平
  • 2篇丁光宏
  • 2篇刘爱华
  • 2篇张晓龙
  • 2篇王盛章
  • 2篇姚伟
  • 2篇赵蓉
  • 2篇李海云
  • 2篇万冬桂
  • 2篇张莹
  • 1篇赵继宗
  • 1篇张立新
  • 1篇张赛
  • 1篇江基尧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针灸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1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性氧在颅内动脉瘤瘤壁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本实验试图检测活性氧相关参数在颅内动脉瘤瘤体组织的生物活性或表达水平,来提供活性氧参与颅内动脉瘤生长或/和破裂的证据。进而寻找可能的活性氧的来源。 方法:用显微外科结合弹力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的方法建立家兔...
李立
关键词:活性氧颅内动脉瘤生物活性黄嘌呤氧化酶
文献传递
带子瘤颅内动脉瘤的二维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带子瘤的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结合DSA二维图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2例(动脉瘤A、B)带子瘤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行数值模拟,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血流流速:动脉瘤载瘤动脉内平均流速为(0.135±0.060)m/s,动脉瘤内流速为(0.018±0.012)m/s(t=8.458,P=0.000);颅内动脉瘤母瘤及子瘤内均形成低速涡流,心动周期T=0.2s时动脉瘤A、B均流速最高。②动压及壁面切应力变化:动脉瘤载瘤动脉平均动压为(12.9±14.1)Pa,壁面切应力平均为(0.87±0.77)Pa;动脉瘤内动压为(1.6±1.8)Pa,壁面切应力(0.24±0.23)Pa,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动压及壁面切应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3,P=0.009;t=4.001,P=0.004)。血流流入动脉瘤瘤体后,动压及壁面切应力迅速下降,至动脉瘤顶部时切应力降至最低。相对于动脉瘤的其他区域,瘤颈处的动压及壁面切应力最高(P<0.05)。相对于其他心动周期,T=0.2s时,动脉瘤内动压、壁面切应力最高(P<0.05)。动脉瘤内动压及壁面切应力变化与血流流速变化相一致,呈正相关(r=0.895,P=0.000;r=0.663,P=0.000)。子瘤与母瘤的移行处未见壁面切应力的升高。结论带子瘤的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特性符合一般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未发现有明显致其形成、生长、破裂的特殊血流动力学因素。
张莹杨新健李海云丁光宏张晓龙姚伟王盛章李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液动力学过程计算流体力学
一氧化氮合酶在实验性动脉瘤中的表达及作用
2006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实验性动脉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在13只家兔上成功复制了动脉瘤,并以正常的兔颈总动脉作为对照。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了动脉瘤组织和对照组中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并以免疫组化的方法对i-NOS在血管壁中的表达进行了观察定位。结果动脉瘤组织与正常血管相比,T-NOS的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i-NOS显著增加(P<0.01),且i-NOS与T-NOS的比例亦显著升高(P<0.01)。动脉瘤瘤壁肌层结构明显紊乱,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外基质明显破坏或消失。动脉瘤组织内i-NOS的表达呈局灶性分布在血管壁,主要集中在炎症细胞浸润的区域。结论提示主要由炎症细胞产生的i-NOS在动脉瘤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李立杨新健Gregory J Dusting刘爱华吴中学蒋凡
关键词:动脉瘤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
针刺治疗放化疗胃肠反应44例被引量:8
1996年
采用针刺方法治疗放、化疗胃肠反应44例,痊愈41例,占93.18%;好转3例,占6.82%。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疗程为5.80±2.71日,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
陈桂平杨金洪郁美娟李立范逢晓张永兴万冬桂李学
关键词:放疗化疗胃肠疾病针灸疗法
椎基动脉开窗畸形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椎基动脉开窗畸形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该畸形处易并发动脉瘤的原因。方法结合DSA图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1例椎基动脉开窗畸形处动脉瘤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此例椎基动脉开窗畸形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符合血管分叉处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同时具有双支合并入流的特点。结论CFD数值模拟能直观地的反映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椎基动脉开窗畸形处易于并发动脉瘤与其特殊血管分叉结构有关。
张莹杨新健李海云丁光宏张晓龙姚伟王盛章李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开窗畸形血流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针刺对放、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6
1994年
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对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血清IgG、IgA、IgM含量及C3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针刺能提高并调整放、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副作用。
赵蓉杨金洪郁美娟陈桂平张立新刘家瑛张永兴万冬桂李立
关键词:抗肿瘤药针刺效应
实验性兔动脉瘤氧化应激评价
2006年
目的评价氧化应激在动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兔顶端动脉瘤模型5个和侧方动脉瘤模型8个,以6段正常血管为对照。用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活性氧单位的水平。结果顶端动脉瘤和侧方动脉瘤标本中MDA含量分别为(33.85±8.66)和(27.87±5.78)nmol/mgpro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91±2.72)nmol/mgprot(P均<0.01);两种动脉瘤的SOD含量分别为(28.30±3.58)和(33.00±8.09)U/mgpro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7.27±38.72)U/mgprot(P均<0.01);两种动脉瘤的抗活性氧单位含量分别为(47.86±5.00)和(62.64±13.87)U/mgprot,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6.94±9.22)U/mgprot(P均<0.01)。顶端动脉瘤和侧方动脉瘤之间除抗活性氧单位具有显著差异(P=0.014)外,MDA和SOD均无统计学差异。MDA与SOD和抗活性氧单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和-0.852(P<0.01)。结论氧化应激对血管造成的损伤可能在动脉瘤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类型动脉瘤的氧化应激差异性不明显。
李立杨新健蒋凡刘爱华吴中学Gregory J Dusting
关键词:动脉瘤氧化应激自由基
放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及针刺调节作用被引量:11
1995年
对皮质醇、雌二醇、雌三醇、睾酮等指标的观察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内分泌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放化疗后进一步加深了内分泌功能的紊乱;针刺则能纠正患者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杨金洪郁美娟赵蓉陈桂平李立蔡蕾张早华张永兴鲁伟
关键词:雌二醇皮质醇针刺
金尔伦(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双盲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被引量:174
2001年
背景 本试验是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和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 18家医院实施 ,完成金尔伦 (盐酸纳洛酮 )对受试患者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观察。目的 证明金尔伦在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设计并实施了随机双盲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计划 ,比较大剂量金尔伦和生理盐水安慰剂的疗效差异。每位受试患者接受为期 10天随机分组治疗和 3个月随访。分析对比治疗前后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和重要辅助检查指标的变化趋势 ,并同时对比随访结束时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状况。全部试验结束后进行揭盲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际完成 5 30例 ,有效病例 5 11例 ,其中金尔伦组 2 5 6例 ,安慰剂组 2 5 5例。金尔伦组和安慰剂组死亡率分别为治疗组 12 5 % ,安慰剂组 17 3% (P <0 0 5 )。金尔伦组患者GCS评分在用药后第 5天开始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P <0 0 5 )。治疗结束后金尔伦组患者GOS评分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P <0 0 5 )。金尔伦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状况评分也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P <0 0 5 )。另外 ,试验过程中未发现因用药造成的毒副反应。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金尔伦能明显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远期生活质量状?
金尔伦全国多中心双盲临床研究课题组王忠诚赵继宗李立赵元立只达石张赛杨树源江基尧罗其中沈建康唐文渊黄绳跃吴承远刘运生毛伯镛雷霆詹仁雅刘伟国谢昌厚徐如祥谭启富戴钦舜杨富明林志俊贾晋斌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金尔伦盐酸纳洛酮
颅内动脉瘤的病理改变与氧自由基被引量:2
2006年
李立杨新健吴中学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氧自由基动脉粥样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