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梅

作品数:7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3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离散元
  • 5篇砂土
  • 5篇双轴试验
  • 5篇离散元模拟
  • 2篇离散元法
  • 1篇挡土
  • 1篇挡土墙
  • 1篇动土压力
  • 1篇散粒体
  • 1篇土压力
  • 1篇中砂
  • 1篇主动土压力
  • 1篇位移模式
  • 1篇力学特性
  • 1篇裂面
  • 1篇孔隙比
  • 1篇滑裂面
  • 1篇剪切带
  • 1篇剪切带形成
  • 1篇刚性挡土墙

机构

  • 7篇同济大学
  • 2篇教育部

作者

  • 7篇李秀梅
  • 7篇蒋明镜
  • 4篇胡海军
  • 3篇孙渝刚

传媒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第一届全国“...
  • 1篇中国力学学会...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考虑颗粒抗转动的砂土双轴试验离散元模拟被引量:25
2009年
颗粒间抗转动作用是影响砂土力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将蒋明镜等(2005年)提出的考虑颗粒抗转动作用的颗粒接触模型植入PFC2D中,对砂土双轴试验进行了模拟,研究颗粒抗转动作用对砂土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显示:颗粒抗转动对砂土力学行为影响显著。抗转作用越强,砂土强度越高;抗转系数为0.4时,松砂亦出现软化及剪胀现象。抗转动作用对孔隙比及配位数变化趋势影响也很显著。
蒋明镜李秀梅孙渝刚胡海军
关键词:砂土离散元法双轴试验
含抗转能力散粒体的宏微观力学特性数值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颗粒间抗转因素对散粒体宏微观特性的影响十分显著。本文采用离散单元法,将蒋明镜(2005年)等提出的抗转动接触模型植入离散元分析软件PFC2D中,模拟了大量刚性边界下的砂土双轴试验,研究了压缩过程中试样的宏观力学性质及部分微观参量的变化情况,用以定性分析颗粒间抗转作用对散粒体的宏微观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颗粒间的抗转作用对散粒体的宏微观特性影响显著。宏观上,抗转系数越大,试样的强度及剪胀越明显,抗转系数达到一定值时松砂试样亦会出现软化及剪胀现象,内摩擦角随抗转系数的增加而增大;微观上,同一围压下,抗转系数越大,砂土颗粒平均接触数即配位数稳定值越小,接触点方向性越明显。
蒋明镜李秀梅胡海军
关键词:砂土离散元双轴试验
考虑颗粒抗转动的砂土双轴试验离散元模拟
颗粒间抗转动作用是影响砂土力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将蒋明镜等(2005年)提出的考虑颗粒抗转动作用的颗粒接触模型植入PFC2D中,对砂土双轴试验进行了模拟,研究颗粒抗转动作用对砂土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显示:颗粒抗转动对砂土力...
蒋明镜李秀梅孙渝刚胡海军
关键词:离散元法
文献传递
两种位移模式下挡墙主动土压力的离散元模拟被引量:8
2010年
挡土墙位移模式是影响挡土墙土压力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位移模式不同,土压力大小、分布也不同。文章用离散元软件PFC2D模拟了不同位移模式下墙后填土为砂土时挡墙土压力问题,分析了总土压力随位移变化情况,土压力分布情况及土体滑裂面形状、顶宽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土压力分布,大小与挡土墙位移模式有关,挡土墙背离土体平移即T模式下土压力分布呈线性、而绕墙底转动即RB模式下土压力基本呈线性分布,挡土墙位移较小时,土体便能达到主动极限状态;T模式下滑裂面为通过墙底的平面,而RB模式下滑裂面为未通过墙底的平面,T模式下滑裂面顶宽大于RB模式下相应值。
李秀梅蒋明镜
关键词:刚性挡土墙主动土压力滑裂面PFC2D
考虑颗粒抗转动的砂土双轴试验离散元模拟
<正>为研究颗粒间抗转动因素对砂土试样宏微观特性的影响,通过离散元模拟软件PFC2D模拟了大量砂土双轴试验。试验边界为刚性边界,砂土空隙比为0.25(松砂试样),成样过程采用蒋明镜等提出的分层欠压法成样,利于生成均匀试样...
蒋明镜李秀梅孙渝刚胡海军
关键词:砂土离散元双轴试验
文献传递
考虑颗粒抗转动的砂土双轴试验离散元模拟
颗粒间抗转动做用是影响砂土力学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将蒋明镜等(2005)提出的考虑颗粒抗转动作用的颗粒接触模型植入PFC2D中,对砂土双轴试验进行了模拟,研究颗粒抗转动作用对砂土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抗转动作...
蒋明镜李秀梅孙渝刚胡海军
关键词:砂土离散元双轴试验孔隙比
文献传递
双轴压缩试验中砂土剪切带形成的离散元模拟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采用离散单元法软件PFC2D模拟了大量砂土试样双轴试验,分析了砂土剪切带形成机理及发展过程,并通过研究试样剪切带内外应力-应变关系及孔隙比、平均接触数及配位数等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带内外宏微观性质的差异。研究表明:砂土剪切带的形成过程即为试样内部应变局部化过程,也为试样内部平均转动率(aver-aged pure rotation rate,APR)的局部化;剪切带开始形成点也为试样剪缩、剪胀分界点;剪切带内外各宏微观参数变化规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近剪切带位置土体及带内土表现为应变软化现象,而距带中心较远土体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出现'回滞圈'现象;带内变形量明显大于带外,且带内较带外松散。
蒋明镜李秀梅
关键词:离散元剪切带砂土双轴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