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管
  • 1篇导丝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血栓
  • 1篇杂音
  • 1篇双球囊
  • 1篇球囊
  • 1篇顽固
  • 1篇顽固性
  • 1篇慢性
  • 1篇慢性闭塞
  • 1篇慢性闭塞病变
  • 1篇冠状
  • 1篇冠状动脉
  • 1篇冠状动脉内
  • 1篇闭塞病变
  • 1篇病变
  • 1篇病理性
  • 1篇病理性杂音

机构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2篇李悦
  • 2篇李爽
  • 2篇公永太
  • 2篇李俭强
  • 2篇李为民
  • 2篇盛力
  • 2篇孙党辉
  • 1篇薛竞宜
  • 1篇孙延明
  • 1篇薛竟宜
  • 1篇张松

传媒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采用5F子导管抽吸冠状动脉内顽固性血栓三例
2014年
例1患者男性,42岁,因“持续胸痛2h”入院.有吸烟史15年.查体:血压145/80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浊音界不大,心率9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V1~ V5导联ST段抬高.超声心动图:节段性前壁运动异常.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T(+).入院后即刻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口服氯吡格雷600 mg;术前静脉推注替罗非班10 μg/kg(3 min内推注完毕),继而以0.15 μg·kg^-1·min^-1持续泵入48 h;术中普通肝素用量为50~70 U/kg.
李悦薛竞宜孙延明公永太李俭强孙党辉李爽李为民张松盛力
关键词:冠状动脉内顽固性血栓抽吸导管病理性杂音
克服球囊不能通过慢性闭塞病变的新方法:双球囊-导丝交错切割技术——附二例报告
2014年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导丝通过闭塞病变而球囊不能通过是导致PCI失败的最常见原因,约占CTO病变PCI患者的10%[1]。解决方法包括更换更强支撑力的指引导管、应用子母导管技术、球囊锚定技术、Tornus导管和斑块旋磨技术等[2-7]。更换支撑力更强的指引导管需导丝重新通过闭塞病变;子母导管技术要求CTO病变近段管腔直径足够大,且有损伤冠状动脉的风险[8];边支球囊锚定技术要求CTO病变近段有直径≥2 mm的分支血管;Tornus导管能提供更强的推送力和通过能力,但费用较高[9];而斑块旋磨技术主要用于严重钙化病变,旋磨导丝操控性较差,有时不能再次通过闭塞病变。Hu等[10]报道的“wire-cutting”技术,主要针对于导丝能够通过而球囊不能通过的CTO病变。即在两根导丝通过病变后,沿其中一根导丝送入球囊至闭塞病变近段斑块纤维帽处,高压扩张压迫并行导丝,然后短促而快速回撤被压迫的并行导丝切割斑块。该方法操作过程中存在指引导管深插损伤冠状动脉开口和导丝断裂风险。笔者原创性提出一种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双球囊-导丝交错切割技术(seesaw balloon-wire cutting technique)(图1),并通过以下2例报告介绍该技术。
李悦盛力李俭强公永太孙党辉李爽邓先柱李为民薛竟宜
关键词:慢性闭塞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