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宁
- 作品数:17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膜碱性磷酸酶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碱性磷酸酶( mNAP)表达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病例中疑似血流感染而行血培养检查的患者298例,以同期医院体检中心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病原微生物学证实血流感染的诊断,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NAP,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 C反应蛋白(CR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NAP、PCT、CRP诊断血流感染的价值。结果298例患者中,根据病原微生物学证实血流感染109例,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43例,革兰阴性菌感染66例。血流感染患者组CRP、PCT、mNAP中位数分别为138.71 mg/L、7.04 ng/mL、13929 AB/c,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50 mg/L、0.12 ng/mL、1831 AB/c(U=5.00、48.50和65.01,P<0.01)。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mNAP为9598(6064-11643) AB/c,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16512(11654-22001) A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50.00,P<0.01)。 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mNAP、PCT 及CRP 诊断血流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7、0.962和0.901,最佳切点分别为4578AB/c、0.90 ng/mL 和13.50 mg/L,敏感性分别为95.8%、93.0%和90.3%,特异性分别为97.8%、95.6%和85.5%。结论在mNAP、PCT、CRP三个指标中,mNAP诊断血流感染的效能最高,可作为血流感染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 张欢欢李海宁郑萍赵绍林张春艳张婷霍娟李伟杨晋吴惠毅
-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碱性磷酸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血流感染
- 人胃癌微环境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胃癌细胞BGC-823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促血管生成能力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人胃癌微环境来源间充质干细胞(GC-MSCs)能否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其体外促血管生成能力。方法采用MTT增殖试验和细胞克隆形成试验观察GC-MSCs细胞对胃癌细胞系BGC-823生长的影响;Transwell迁移试验检测GC-MSCs细胞对BGC-82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管形成试验观察并分析GC-MSCs细胞对BGC-823细胞促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RT-PCR检测GC-MSCs细胞作用BGC-823细胞后其促血管生成相关基因(VEGF、MIP-2和TGF-β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增殖试验和克隆形成试验结果表明,GC-MSCs来源的细胞培养上清可以明显促进胃癌细胞BGC-823的体外生长(P<0.05);Transwell迁移试验结果表明,GC-MSCs来源细胞培养上清对BGC-823的迁移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GC-MSCs来源的细胞培养上清可明显上调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MIP-2和TGF-β1基因)在BGC-82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管形成试验结果显示,BGC-823和GC-MSCs细胞共培养上清与BGC-823、GC-MSCs单独培养组相比具有更强的促血管生成能力。结论 GC-MSCs可通过旁分泌的方式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其促血管生成能力,进而诱导胃癌的恶性转化。
- 李伟李海宁周颖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胃癌迁移血管生成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5年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是成熟中性粒细胞的标志酶之一,可用于血液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由于检测方法的固有缺陷,致该指标至今未能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随着NAP检测技术的进步,该指标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NAP的体内分布、生物学功能、检测方法学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李海宁李伟吴惠毅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
- 体外培养中性粒细胞的活力、凋亡、活性氧变化趋势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分离培养后细胞活力、凋亡、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的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于37℃、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至96 h。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0、24、48、72和96 h的细胞活力、凋亡;在0、12、24和36 h检测ROS的生成。结果:中性粒细胞在体外培养24 h内,细胞活力可保持90%以上,24 h凋亡细胞比例与0 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外培养72 h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和细胞凋亡增加,在体外培养96 h细胞几乎全部死亡;中性粒细胞产生ROS的能力在12 h已显著下降。结论:中性粒细胞在24 h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细胞活力大于90%,凋亡细胞数变化不明显,可用于一般体外的实验研究。然而,中性粒细胞在体外培养12 h产生ROS的能力显著下降,ROS功能实验要在细胞分离后立即进行。
- 李海宁赵绍林杨晋李伟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细胞活力细胞凋亡活性氧
- 血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慢性乙型肝炎以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疾病患者共102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56例,肝硬化代偿期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32例,同时选取4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丙氨酶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Ⅳ型胶原(Ⅳ-C),比较血清NAP在组间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以及评估血清NAP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血清NAP[1502(633,1789)ng/ml]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1101(811,1181)ng/ml]和对照组[138(110,152)ng/ml],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NAP明显高于对照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血清NAP浓度[1738(1300,1866)ng/ml]要高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1338(369,150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AP与ALT、AST、HA、LN、PⅢ、Ⅳ-C、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呈正相关,与ALB、血小板呈负相关(P<0.05),血清NAP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8,最佳截断值为1263.64 ng/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3%和10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血清NAP水平升高,且其升高与疾病进展相关,血清NAP对乙型肝炎,慢性肝硬化的诊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陈开勇李海宁傅怀武王敏张卫东王绪山
-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肝硬化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碱性磷酸酶在预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价值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膜碱性磷酸酶(m NAP)在预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进行血培养的SIRS患者149例(血培养阳性组59例,血培养阴性组9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m NAP,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及指标间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评价m NAP、PCT和CRP预测SIRS患者血液细菌感染的价值。结果血培养阳性SIRS组外周血m NAP、PCT和CRP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3 683(9 825,18 605)AB/c、5.680(1.300,18.390)ng/m L和139.00(65.60,201.00)mg/L,均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SIRS组7 297(4 600,10 363)AB/c、0.432(0.115,1.645)ng/m L、75.25(36.90,125.2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 NAP、PCT和CRP预测SIRS血液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6、0.797和0.692,敏感性分别为66.1%、76.3%和61.0%,特异性分别为83.3%、74.4%和70.0%,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72.2%、66.2%和58.1%,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8.9%、79.8%和73.3%,m NAP和PCT联合检测时AUC为0.841(95%CI:0.774~0.90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7%和78.9%。血培养阳性组m NAP水平与PCT呈显著正相关(r=0.509,P〈0.01)。结论 m NAP联合PCT检测对预测SIRS患者血液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张春艳李海宁张欢欢郑萍陈晓兵杨晋赵绍林吴惠毅
-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降钙素原
- M2亚型巨噬细胞对胃癌细胞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M2亚型巨噬细胞对胃癌细胞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磁性活化细胞分选法(MACS法)分离获得临床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与外周血来源巨噬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和RT-qPCR分析并评价胃癌微环境中浸润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亚型。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胃癌组织来源巨噬细胞(GC-TAMs)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和RT-qPCR评价GC-TAMs对肿瘤细胞EMT的调节作用。结果GC-TAMs中CD204+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癌旁组织;GC-TAMs中CD163、CD204、CD206、IL-10和CCL-22等M2亚型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M1亚型相关基因IL-23(p19)的转录水平则明显降低。胃癌患者外周血来源巨噬细胞的表面标记蛋白及亚型相关基因表达情况与GC-TAMs相似。体外共培养实验显示,M2亚型GC-TAMs对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镜下可见胃癌细胞形态发生明显间质细胞样改变,且细胞中EMT相关基因和蛋白fibronectin、vimentin和snail2的表达明显上调。结论胃癌微环境中浸润TAMs以M2亚型为主,且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EMT而对其迁移能力发挥促进作用。
- 李伟郑萍赵绍林周颖李海宁
- 关键词:胃肿瘤巨噬细胞迁移上皮-间质转化
- 改进式手术室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改进式手术室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1日~2021年3月31日5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将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5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设为干预组,给予改进式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眼压,手术10 min及30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静脉血氧饱和度(SvO 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30 min,两组HR、MAP、SvO 2优于手术10 min(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式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手术指标,降低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
- 鲁玉巧李海宁李海红许卉吴琼左美娟姚倩
-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体位护理眼压并发症
-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研究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试验研究,选取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强化语言训练,每次30min,对照组2次/d,试验组1次/d,每周治疗6天,共8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每次30min,每周6次,共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中康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Aphasia Examination,CRRCAE)、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Test,BADE)、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BDNF水平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听理解、命名、列举、阅读、书写、BDNF水平、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可以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语言功能。
- 蒋孝翠刘臻苏清伦赵秦李海宁
- 关键词:镜像神经元阿尔茨海默病语言功能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对中性粒细胞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s alkaline phosphatase,NAP)对中性粒细胞迁移、活性氧(ROS)生成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获得NAP高表达细胞株,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感染后细胞NAP的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HL-60细胞经1.5%DMSO体外诱导分化为类中性粒细胞后进行相关实验:分别利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高表达NAP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及ROS生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法检测高表达NAP中性粒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情况。结果经慢病毒感染的HL-60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后80%以上细胞可见绿色荧光,且NAP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升高。HL.60细胞经1.5%DMSO体外诱导分化5d后,细胞体积变小、表面出现许多突起,核质比例降低,核仁消失,核染色质由密集趋向疏松,细胞核扭曲折叠呈杆状或分叶,CD11b+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高表达NAP的中性粒细胞迁移细胞数多于阴性对照组[(15.30±3.65)×10^3对(8.00±0.78)×10^3,P〈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高表达NAP的中性粒细胞胞内ROS的平均荧光强度高于阴性对照组(355.70±20.10对103.22±4.71,P〈0.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高表达NAP中性粒细胞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Bax、active-caspase.3以及active.caspase-9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NAP具有促进类中性粒细胞迁移及ROS生成、加速细胞凋亡的生物学作用。
- 李海宁李伟杨晋张春艳吴惠毅
- 关键词:HL-60细胞碱性磷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