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鹏
- 作品数:280 被引量:1,133H指数:15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寰枢椎前路可动固定系统的研制及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依据解剖学参数设计并制造寰枢椎前路可动固定系统,采用新鲜尸体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评价可动固定术后寰枢椎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方法采用60套干燥寰枢椎标本进行解剖学观测,依据解剖学参数设计并制造寰枢椎前路可动固定系统,将12具新鲜的成人头颈部标本制备成生物力学实验模型,分别测定其完整状态、寰椎前弓与齿状突切除减压术后、可动固定术后以及Harms钢板内固定术后四种状态下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寰枢椎前路可动固定系统术后,寰枢椎在屈伸、侧屈下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与完整状态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旋转运动与完整状态相比有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完整状态、减压术后及假体置换术后相比,Harms钢板内固定术后寰枢椎在各个方向运动下的运动范围与中性区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枢椎前路可动固定系统能够从结构和功能上对寰枢椎进行仿生模拟,达到了兼顾寰枢椎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的双重目的,为寰枢椎疾患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 蔡璇王杰李浩鹏贺西京
- 关键词:寰枢椎生物力学尸体
- 抗抑郁药物及康复治疗缓解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中枢性疼痛23例被引量:3
- 2004年
- 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术后出现损伤平面以下中枢性疼痛的23例患者应用药物、理疗、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
- 王栋贺西京李浩鹏徐思越兰宾尚吕惠茹
-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康复胸腰段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
- 臀肌挛缩症发病过程中TGF-β1和HSP47的表达及其作用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β1,TGF-β1)和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HSP47)在臀肌挛缩带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发病的作用。方法收集臀肌挛缩症患者挛缩带和病变旁肌肉的病理标本,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TGF-β1和HSP47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和HSP47定位于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中,并且呈强阳性表达,其在mRNA水平分别上调了8.1和3.6倍(P<0.05)。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与mRNA一致,分别上调11.2倍和7.6倍(P<0.05)。结论TGF-β1和HSP47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引起挛缩带产生的重要机制。
- 赵晨光贺西京陆斌李浩鹏
- 关键词:臀肌挛缩症纤维化TGF-Β1HSP47
- 氟宁抗氟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氟宁抗氟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 ,A组为氟宁组 ,B组为试验对照组 ,C组为空白对照组 ,观察各组动物血、尿、粪、器官组织的含氟量及血清酶活性变化。结果 A组骨、牙齿中含氟量显著低于 B组 (P <0 .0 5 ) ,血和尿含氟量显著高于 B组 (P <0 .0 5 ) ,碱性磷酸酶 (AKP)及肌酸磷酸激酶 (CPK )活性显著低于 B组 (P <0 .0 5 )。结论 氟宁可促进氟的排泄 ,减少氟在组织中的沉积 ,具有明显的抗氟作用。
- 李浩鹏吕惠茹贺西京上官存民王栋
- 关键词:氟中毒药物治疗
- 不同途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比较静脉移植与局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10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1990~2014年第10期间的静脉移植与局部移植BMSCs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的随机对照实验。使用Rev Man 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纳入研究分为脊髓损伤后3天内细胞移植(3天组)和脊髓损伤后7天细胞移植(7天组)2个亚组,对细胞移植后2、4、6周三个时间点的BBB评分进行分析。结果共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示:细胞移植后2周,3天组静脉与局部移植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15[-2.72,0.42],=0.15),7天组静脉移植BBB评分低于局部移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02[-1.99,-0.05],<0.05);细胞移植后4周,3天组静脉与局部移植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6[-2.26,1.74],=0.80),7天组静脉移植BBB评分低于局部移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96[-1.85,-0.07],<0.05);细胞移植后6周,3天组静脉与局部移植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2.56[-4.39,9.51],=0.47),7天组静脉移植BBB评分低于局部移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72[-2.71,-0.73],<0.05)。结论脊髓损伤后3天内进行BMSCs移植,局部移植和静脉移植对改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没有明显区别;脊髓损伤后7天进行移植,局部移植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静脉移植。
- 高中洋李浩鹏秦杰宋辉贺西京
-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BBB评分
- 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在儿童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在儿童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6例儿童寰枢椎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根据寰枢椎CT平扫及三维重建,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后重建寰枢椎模型,设计理想置钉钉道,并结合寰枢椎后方表面骨性结构数据设计出个性化导板。术中使用导板辅助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后评价螺钉位置及治疗效果。结果共置入椎弓根螺钉64枚,寰椎和枢椎分别32枚。寰椎安全性评估系统结果为:0级螺钉28枚,1级螺钉2枚,2级螺钉2枚。枢椎安全性评估系统结果为:0级螺钉30枚,1级螺钉2枚。术中无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15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后方植骨达到骨性融合;1例齿状突骨折患者手术中后方未进行植骨,术后5个月复查可见齿状突愈合,于术后1年拆除内固定物。随访期间,所有患者螺钉位置良好,无断钉及松动等情况发生;末次随访,患者颈部疼痛症状缓解,10例存在脊髓受压表现者神经功能均恢复至ASIA分级E级。结论3D打印导模板可提高儿童寰枢椎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荐。
- 徐嘉伟李楠杨宝辉李浩鹏
- 关键词:儿童寰枢椎3D打印导板
- 腰椎术后感染的早期治疗
-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化脓性脊柱感染的早期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出现的7例腰椎术后感染病例,均为为化脓性感染,其中合并椎管内感染并一侧肢体瘫痪1例。给予早期手术干预,术中具体采用持续低压脉冲...
- 张纯贺西京李浩鹏
- 关键词:腰椎手术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
- 掌侧钢板结合外支架治疗高能量损伤C3型桡骨远端骨折
- 目的:初步研究掌侧支撑钢板结合外支架等固定治疗高能量损伤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使用掌侧入路支撑钢板、跨腕关节外支架并结合克氏针撬拨、植骨等技术治疗该型骨折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6~47岁,比较手术前后掌...
- 李浩鹏
- 关键词:关节内骨折外支架高能量损伤
-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运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2型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糖尿病足患者,所有患者均为Wagner分级2级及以上,对其进行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运,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胫骨骨搬运治疗,随访3~6个月,平均(3.5±0.8)个月,其中14例患者足部溃烂得到愈合,治疗时间为10~16周,平均(12.5±2.6)周,未出现截肢情况;1例患者保肢失败,随后行截肢处理;1例患者在运用该方法治疗期间出现心肌梗死后放弃治疗。结论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可重建血运,并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
- 王放王思捷周超李锋涛王栋李浩鹏贺西京
- 关键词:伊利扎罗夫技术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
- 巨噬细胞促进神经干细胞向小鼠脊髓损伤区迁移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在神经干细胞(NSC)体内和体外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的NSC,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表达;制作小鼠脊髓损伤模型,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水平,在损伤区两侧局部微量注射携带GFP的NSC,于1周后观察NSC向损伤区迁移情况;体外培养巨噬细胞,用TranswellTM迁移实验检测其对NSC迁移的影响,用ELISA检测MCP-1的含量。结果获得高表达nestin的NSC;与对照组相比,脊髓损伤组脊髓MCP-1 mRNA水平显著升高,注射入脊髓的NSC自注射区向损伤区迁移,并到达高表达F4/80区域。巨噬细胞可显著增加NSC体外迁移的数量,并分泌大量MCP-1。结论巨噬细胞诱导NSC向脊髓损伤区迁移,其可能机制是通过MCP-1起作用。
- 程志坚祝文李浩鹏贺西京
- 关键词:巨噬细胞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