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祥
- 作品数:25 被引量:156H指数:8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C反应蛋白与危重病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 李洪祥王广刘忠民
- 容量过负荷对接受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研究容量过负荷(fluidoverload,FO)与接受CRRT的AKI危重病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为合理优化AKI危重病患者的液体管理策略、改善AKI危重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261例接受CRRT的成人AKI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组(n=149)和死亡组(n=112)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和检验接受CRRT的AKI危重病患者入ICU后30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各亚组容量过负荷与非容量过负荷患者入ICU后30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①当总%FO≥10%(OR=1.30,95%CI:1.13~2.05,P=0.01)、呼吸机依赖(OR=1.65,95%CI:1.01~2.55,P=0.03)、少尿(OR=1.55,95%CI:1.13~2.15)、SOFA评分≥13(OR=1.15,95%CI:1.01~1.20,P<0.01)、从诊断AKI到CRRT开始>3d(OR=1.03,95%CI:1.01~1.13,P=0.04)以及平均动脉压<72mmHg(OR=1.10,95%CI:1.00~1.30,P=0.04)时,接受CRRT的急性肾损伤患者30d死亡风险显著增高。②容量过负荷组(n=92)与非容量过负荷组患者(n=169)的30d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亚组分析:组1(n=130):CRRT前%FO<10%且总%FO<10%;组2(n=39):CRRT前%FO≥10%且总%FO<10%;组3(n=64):CRRT前%FO<10%且总%FO≥10%;组4(n=28):CRRT前%FO≥10%且总%FO≥10%,四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1>组2>组3>组4(P<0.01)。④脓毒症组容量过负荷(n=62)与非容量过负荷(n=92)患者30d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脓毒症组容量过负荷(n=31)与非容量过负荷(n=76)患者的30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1)。⑤SOFA≥13组容量过负荷(n=57)与非容量过负荷(n=78)患者的30d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SOFA<13组容量过负荷(n=35)与非容量过负荷(n=91)患者的30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容量过负荷与AKI危重病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通过CRRT清除多余的液体可以降低AKI
- 李玉婷李洪祥张东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持续肾脏替代治疗预后
-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4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严重脓毒症患者16例和脓毒症休克患者40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主要感染部位、是否合并MODS、APACHEⅡ评分以及住院病死率,检测患者入院后24h血清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及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EF%)。按EF%结果分为EF%<40%组(26例)和EF%≥40%组(30例),按预后分为存活组(30例)和死亡组(26例),分别比较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合计MODS发生率为58.9%(33/56),病死率为46.4%(26/56)。EF%<40%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TnI和CK-MB显著高于EF%≥40%组(P<0.01),而两组患者的C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和cTnI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而两组CK和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cTnI的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合并心肌功能障碍,且cTnI升高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积极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张东李洪祥李晶王育珊
- 关键词:脓毒症肌钙蛋白I心肌功能障碍
- 平均动脉压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研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水平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复苏目标MAP,以防止脓毒症相关AKI的发生或进展。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168例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年龄≥18岁),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无AKI组(n=57)和AKI组(n=111)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和检验脓毒性休克患者AKI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ΔMAP(复苏前MAP-复苏后MAP)的第1个四分位区间为-24.3~3.9 mmHg(1 mmHg=0.133 kPa),第2个四分位区间为4.0~12.3 mmHg,第3个四分位区间为12.4~19.8 mmHg,第4个四分位区间为19.9~43.5 mmHg。第2~4四分位区间为ΔMAP≥4 mmHg。②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复苏前MAP、复苏1 h MAP、SOFA评分、标本培养阳性比例、标本培养阴性比例、高血压、外周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消化道溃疡、肝硬化、肿瘤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苏后MAP(P=0.01)、APACHE Ⅱ评分(P=0.02)、糖尿病(P=0.01)、液体平衡(P=0.01)、ΔMAP在第2~4四分位区间(P=0.03)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ΔMAP≥4 mmHg(OR=0.26,95%CI:0.12~0.57,P=0.01)、糖尿病(OR=6.03,95%CI:1.35~44.16,P=0.04)、APACHE Ⅱ评分高(OR=0.96,95%CI:0.84~0.97,P=0.02)为脓毒性休克患者AKI发病率升高的影响因素。而复苏后MAP、液体平衡对脓毒性休克患者AKI发病率无明显影响。结论ΔMAP≥4 mmHg、APACHE Ⅱ评分和糖尿病是脓毒性休克患者AKI发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复苏后MAP比复苏前MAP低4 mmHg以上的脓毒性休克患者AKI发病率明显增加。
- 李玉婷李洪祥郭健杏谷莉娜张东
-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平均动脉压急性肾损伤
- 对我国高等学校医学本科生开设急救医学课程的探索被引量:4
- 2019年
- 近些年来高新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促使临床急救基础理论和技术有了质的飞跃,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医疗保健需求,医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急救(或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独立课程,应该如何界定与其相关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组织等问题,成为新世纪以来医学高校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20余年对急救医学教学实践总结,探讨了“以本为本,建设高水平医学本科教育”与急救医学的关系,拟为在国内高校规范性推广急救医学课程提供相关对策。
- 张东李洪祥杨艺敏陈颖付尧王育珊
- 关键词:急救医学重症医学教材建设本科教育
- 乳酸清除率对心脏骤停后综合症预后的影响分析
- 目的:心搏骤停患者若短时间内无法恢复自主循环,易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发生心搏骤停后综合征,虽然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心脏骤停预后评价有个别报告,但对PCAS预后的相关性目前尚缺乏指导性意见,本研究主要是对乳酸及乳酸清除率与心搏骤...
- 李洪祥张东刘忠民王育珊
- 关键词:心搏骤停乳酸清除率预后情况
- 生脉注射液对家兔心搏骤停模型自主循环恢复和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目的:探索生脉注射液对心搏骤停动物模型的自主循环恢复和复苏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心搏骤停复苏后动物的后续研究提供稳定循环的辅助支持。方法:将家兔30只随机分成两组各15只,采用窒息法建立心搏骤停动物模型;生脉组在复苏...
- 张东王育珊李南李洪祥
- 关键词:心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生脉注射液血流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体外膜氧合抢救致死性哮喘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19年
- 致死性哮喘(near-fatal asthma,NFA)是由急性呼吸衰竭引起的危及生命的疾病,是哮喘最严重的临床表现[1,2]。虽然目前NFA没有特定的诊断标准,但其临床特征包括心脏呼吸骤停、高碳酸血症、严重酸中毒以及需要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3]。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重症呼吸衰竭的支持治疗手段,通过离心泵及氧合器使静脉血在体外完成气体交换,然后将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达到清除二氧化碳及改善氧合的目的。
- 李玉婷李洪祥郭健杏张东
- 关键词:高碳酸血症体外膜氧合重症呼吸衰竭血液回输氧合器
- 乳酸清除率对心脏骤停后综合症预后的影响分析
- 目的心搏骤停患者若短时间内无法恢复自主循环,易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发生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estsyndrome,PCAS),虽然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心脏骤停预后评价有个别报告,但对PCAS预后的...
- 李洪祥张东刘忠民王育珊
- 文献传递
- 重症医学科轮转住院医师培训效果的调查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对住院医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培训效果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住院医师在ICU培训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2月在ICU轮转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出科前进行理论测试,同时采用问卷调查ICU轮转期间的体会及建议等相关内容。结果最终入选60名住院医师。重症医学专业理论测试中成绩为"差"的医师比例明显大于重症医学基础理论的医师41.7%vs 3.3%(P<0.001),而成绩为"中"及"良"的医师比例明显小于重症医学基础理论的医师,分别为50.0%vs 73.3%(P=0.014)、8.3%vs 23.3%(P=0.043)。调查结果显示:100%被调查者认为重症医学具有"专业性强、知识点多,其理论及技能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的特点。对于在ICU轮转的收获,被调查者选择"培养临床诊断思维"占100%,选择"扩展视野、接触更多疾病"占66.7%。对于"在ICU应该主要学习的内容",被调查者选择"基本理论"为83.3%,选择"基本急救技能"及"基本抢救药物"均为66.7%。结论针对重症医学科专业特点,需要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临床教学应围绕重症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断思维进行培养,辅以具有多学科共性的急救基本技能的训练。
- 李洪祥李艳华杨娟张东
- 关键词: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