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波

作品数:1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商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小说
  • 3篇重读
  • 3篇记忆
  • 2篇大学语文
  • 2篇大学语文教学
  • 2篇学语
  • 2篇语文
  • 2篇语文教学
  • 2篇怨恨
  • 2篇文教
  • 2篇教学
  • 1篇心态
  • 1篇影视
  • 1篇影视作品
  • 1篇欲望
  • 1篇张爱玲小说
  • 1篇入关
  • 1篇舍勒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机构

  • 12篇商洛学院

作者

  • 12篇李波
  • 1篇柴鲜
  • 1篇王邦焕

传媒

  • 2篇文教资料
  • 1篇佳木斯教育学...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信阳农林学院...
  • 1篇南昌教育学院...
  • 1篇贵阳学院学报...
  • 1篇陕西教育(高...
  • 1篇长春教育学院...
  • 1篇桂林航天工业...
  • 1篇山东农业工程...
  • 1篇黑龙江工业学...

年份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解读郭沫若的小说《柱下史入关》
2014年
《史记》中老子出关的故事引发了中外作家的创作热情。郭沫若借助历史榜样反思自己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在《柱下史入关》中,老子在沙漠中布道失败与老子自己的反思是小说中极为精彩的情节,反映郭沫若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同时给那些找不到人生出路的知识分子以精神鼓舞。郭沫若借“老子入关”给自己的漂泊之路赋予了新的意义:漂泊不意味着逃避和沉沦,在漂泊路上仍然可以寻求真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李波
关键词:布道忏悔
《牧羊哀话》重读
2014年
郭沫若的小说《牧羊哀话》以尹子英和闵佩仪的爱情做为叙事的主线,在爱情悲剧背后隐藏着作者丧失家园的悲痛之情。失去家园的弱国子民,要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追求美满的爱情,是不可能的。因此郭沫若在这篇小说里除了表达了丧失家园之疼外,就是抒写人生的苦闷。国外的艰难生活,事业的不顺利都给郭沫若带来了精神负担,而这些人生苦闷都化作作者在小说里的浅吟低唱。
李波
关键词:家园
郭沫若小说创作中的“怨恨者心态”
2014年
通过对郭沫若早期小说的分析,发现作者流露出浓郁的"怨恨者心态"。结合时代大背景,探讨其小说主人公产生怨恨的原因,揭示"怨恨者心态"在小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李波
浅议图像时代的大学语文教学被引量:2
2011年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当下社会步入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图像时代。视觉文化普及使得大学语文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将影视改编作品与文学教学相结合是迎接这一挑战最佳途径。
李波
关键词:图像时代影视作品大学语文
众生狂欢之下的乡村中国——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的解读
2011年
小说《古炉》唤醒了人们记忆深处的"文革"情节,普通民众的生活在"文革"风向标的指引下发生了巨变。在全民参与下,古炉村"文革"运动变成了由"精神领袖"领导的群生狂欢化运动,古炉村就成了"文革"期间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
李波
关键词:狂欢欲望
小人物的快乐与痛疼——试论陈彦小说《装台》中的“边缘人”形象被引量:2
2016年
《装台》描叙了以刁顺子为首一群"装台"人的生活。小说成功塑造了以刁顺子为代表的都市"边缘人"形象。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生活在城中村的刁顺子沦为"边缘人",虽然被"边缘化",但是刁顺子并没有陷于沉沦,反而凭借着一股韧性成为"边缘人"中的奋斗者,并因为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而赢得了读者的青睐。在《装台》中与刁顺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女儿—刁菊花,她的自私残忍震撼了读者,她的近似变态的怨恨心理不仅与其所处客观环境有关,更与其性格有密切关系。
李波
关键词:边缘人
微课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商洛学院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微课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大学语文教师必须迅速适应这个新变化,并结合自己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积极利用新的教学手段,调整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利用现有条件参与大学语文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发挥微课在课堂教学及课外导学中的作用。
李波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历史转折点的记忆——解读贾平凹的小说《老生》
2016年
贾平凹的小说《老生》通过一个唱师来讲述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小说选取游击革命、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点来精心编制情节,通过点与面的结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进行深度追问,探寻历史真相,反思现代化建设中人性的善恶。
李波
贾平凹《极花》记忆中的生存焦虑
2017年
《极花》通过书写新时期农民胡蝶的人生记忆,展现传统乡村正在当下的凋敝以及村民"进城"与"返乡"的尴尬境遇。胡蝶"进城"与"返乡"的记忆建立在新时期农村进城务工的时代文化语境之下,对于新时期的"农民工"代表胡蝶来说,自我记忆里的乡村与当下生存的城市都不是诗意的栖居地。作家通过对新时期农民工个体记忆的书写,试图探寻重建传统农村集体记忆的可能性,目的是重建诗意的乡土家园,寻找重建乡土伦理秩序可能性,使乡村子民正视当下生存焦虑,积极寻找改变生活的途径。
李波柴鲜
关键词:记忆书写生存焦虑
记忆的陷阱与身份认同的失败——重读贾平凹的小说《高兴》
2017年
记忆行为在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影响人类的生活。记忆也成了作家创作的源泉。《高兴》里的刘高兴与同伴五福的都市之旅,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扎根于城市。尽管刘高兴在都市里遭遇了身份认同的失败,但是他很快从记忆错觉中惊醒,倔强地与命运博弈。刘高兴在遭遇人生失败后选择挑战自我,这不是失败后的自我挣扎,而是现代人成就自我的极端体验。
李波王邦焕
关键词:《高兴》记忆身份认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