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湘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1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O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被引量:5
- 2011年
- 手部掌指骨骨折在手外伤中占有很大比例。传统上对于手部闭合性掌指骨骨折多采用手法复位和石膏外固定,对于开放性骨折一般采用克氏针固定,或者再辅助用石膏固定,但是处理办法都不能充分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 刘亚东李汉湘
- 关键词:掌骨指骨骨折内固定术AO微型钢板
- 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科采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32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32例均获得随访,其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4岁(35~76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8例,四部分骨折14例。都为新鲜骨折。随访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表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6~24月(平均约14个月)随访,23例无肩痛,7例偶有轻微肩痛,2例有中度肩痛。Constant-Murley评分81.8分(56~97分)。24例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大小结节重建的质量、患者年龄、手术技巧等可以影响疗效。
- 刘亚东李汉湘胡岚翔陈虎卢小伟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关节成形术
-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不扩髓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上骨科最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多发于高龄人群中。该病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肢体不灵活、骨质疏松等各项机能衰退造成的。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临床上常采用动力髋螺钉方案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效果欠佳[1]。
- 刘亚东卢小伟李汉湘胡岚翔黄成校高超
- 关键词:动力髋螺钉
- 关节镜下股四头肌成形治疗膝关节僵直
- 张卫国戴宗晴尚长济李汉湘杨华清罗水平
- 该成果采用现代关节镜微创技术、镜下股四头肌成形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直,治疗因关节切开手术、关节内或股骨干骨折后并发膝关节僵直32例,无一例感染、再粘连、伸膝延迟及皮肤坏死并发症。与切开松解治疗相比,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
- 关键词:
-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微创手术股四头肌成形术
-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2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30例。结果50例随访6~12个月,复查X线片见脱位复位,骨折愈合满意。全部取出锁骨钩钢板。按Karlsson评定标准:优90%(45例),良10%(5例),优良率达100%。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能得到满意疗效。
- 刘亚东卢小伟李汉湘
-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被引量:8
- 2012年
- 肱骨近端骨折是包括肱骨外科颈骨折以远1~2 cm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是常见骨折,国内报道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2.5%[1],国外报道为4%~5%[2],其中大部分为无移位或微小移位的骨折,治疗上多选择保守治疗即可达到愈合。肱骨近端骨折若伴有明显移位,关节脱位以及粉碎性骨折,治疗上比较棘手,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存在争议,既往选择克氏针、骑缝钉以及普通钢板治疗,逐渐发展到应用三叶草钢板、AO'T'形钢板,
- 刘亚东李汉湘胡岚翔陈虎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关节置换
-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1
- 2015年
-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较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成校李汉湘高超刘亚东李晓林
-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四肢骨折
-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9例
- 2009年
- 刘宇李汉湘胡岚翔陈虎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
- 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方法:收集120例因股骨转子间骨折来我院行骨折术患者,根据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是否正常分为A组(延长组)和B组(正常组),纳入同时间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骨折患者间,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酶时间(TT)、PT、APTT及血清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活性(PLG)活性差异。结果:骨折组PT、APTT较正常组延长,血浆D-D水平、AT-Ⅲ及PLG活性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T、APTT长于对B组,血浆D-D水平、AT-Ⅲ活性则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3、5d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T、APTT均延长,血浆D-D水平、AT-Ⅲ及PLG活性上升,术后3d各项指标均升至最高点,术后5d开始回落,术后7d基本恢复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因创伤、手术、大量失血等刺激,凝血系统改变,抗凝能力增强,纤溶亢进,血液处于低凝状态,临床上因加以重视。
- 高超李汉湘黄成校张娟
- 关键词:股骨转子凝血功能
-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3年9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0.4 mg/kg,2次/周。治疗3个月后根据患儿病情进行剂量调整,若患儿效果较好,则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改为1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β胶原分解片断(β-CTx)、碱性磷酸酶(ALP)、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和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监测两组前臂、L2-4腰椎正侧位和股骨Ward’s三角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0%、8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TNF-α、CRP、IL-1β、MMP-3、WBC、ESR、PLT水平均显著下降,ALP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腰椎正位、腰椎侧位骨密度显著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腰椎正位、腰椎侧位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儿骨质疏松状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 刘亚东卢小伟李汉湘胡岚翔黄成校高超
- 关键词: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