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

作品数:21 被引量:41H指数:5
供职机构:运城学院生命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化学工程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嗜盐
  • 4篇嗜盐菌
  • 3篇淀粉酶
  • 3篇芽孢
  • 3篇芽孢杆菌
  • 3篇正交
  • 3篇正交旋转组合...
  • 3篇中度嗜盐菌
  • 3篇抗菌
  • 3篇抗菌活性
  • 3篇活性
  • 3篇基因
  • 3篇功能基因
  • 3篇国槐
  • 3篇二次正交旋转...
  • 3篇改性
  • 3篇杆菌
  • 2篇生物吸附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机构

  • 21篇运城学院
  • 3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邢台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作者

  • 21篇李新
  • 7篇于慧瑛
  • 6篇曹建斌
  • 5篇陈莉
  • 3篇杜崇旭
  • 3篇王传旭
  • 2篇高文庚
  • 2篇王玲丽
  • 2篇高霞
  • 2篇赵爱华
  • 2篇李悦佳
  • 1篇李善菊
  • 1篇师守国
  • 1篇刘中华
  • 1篇杜磊
  • 1篇王建华
  • 1篇刘晓雪
  • 1篇史建伟
  • 1篇孙晓

传媒

  • 3篇生物技术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酿造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印染助剂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食品工业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运城学院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城盐湖中部区域浮游病毒丰度的初步分析检测
2018年
浮游病毒作为水体微生物群落活性最高的成分,对水环境甚至整个生态系统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荧光显微技术检测了运城盐湖中部两个局部区域浮游病毒的丰度,并分析了其与水体中磷、浮游细菌、氮、叶绿素a含量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在2015年9月15日到2015年11月15日试验期间,浮游病毒丰度范围是31-100个/mL,1号水域10月15日浮游病毒丰度最高值,表明浮游病毒与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并有一定的季节性。当单一环境因子细菌含量达到0.33×103个/mL、而P、N以及叶绿素a含量分别达到11.1353 mg/mL、25.9962 mg/mL以及7.42×10-2mg/mL、盐度达到21.1%或者p H达到8.16,浮游病毒丰度达到最高值,表明单一的环境因子尽管不能直接影响浮游病毒的丰度,但却可以通过影响浮游细菌的分布间接影响浮游病毒丰度。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明确浮游病毒在盐湖特殊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定位奠定了基础。
陈杨郭永昊毛润超龚峰峰夏金鑫李新
关键词:环境因子浮游病毒
化学修饰甘薯渣对碱性品红的吸附特性被引量:3
2019年
以废弃甘薯渣为原料,经化学修饰处理得到了改性甘薯废渣生物吸附剂,并将用于对水溶液中印染物质碱性品红的吸附。针对改性甘薯渣加入量、粒径、碱性品红溶液初始浓度、溶液pH、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各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进行实验,对影响显著的碱性品红初始浓度、改性甘薯渣加入量、吸附时间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得碱性品红初始浓度200mg/L、改性甘薯渣加入量0.8 g、吸附时间140 min时模拟预测最大吸附率97.66%,同条件下实测97.38%,二者吻合。吸附平衡试验表明甘薯渣吸附剂对碱性品红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undlich模型,其最大吸附量为37.17mg/g。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BET及SEM表征分析可知改性甘薯渣优化后表面疏松多孔,且褶皱增多,有利于吸附过程进行。经FT-IR与EDS得知,羟基(-OH)、羧基(-COOH)在吸附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
陈莉熊晓明李新
关键词:化学修饰碱性品红生物吸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模型
1株产类胡萝卜素盐盒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2018年
对分离自运城盐湖黑泥中的一株产类胡萝卜素嗜盐菌G14进行分离鉴定,经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隶属于盐盒菌属(Haloarcula sp.)。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菌株G14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G14最佳培养条件为NaCl质量浓度0.23 g/mL,初始pH值为7.0,43℃光照培养。在此优化条件下,培养的菌液OD_(600 nm)值达2.24,类胡萝卜素产量为0.65 mg/L。
高文庚于慧瑛李新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培养条件优化
嗜盐细菌噬菌体CJL-1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2015年
[目的]以嗜盐细菌为宿主,从运城盐湖水样中分离特异性噬菌体,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获得噬菌体,并进行浓缩纯化。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以及限制性酶切分析、蛋白组成分析及特性研究。[结果]分离获得1株可感染Virgibacillus sp.GQ15的噬菌体CJL-1,其头部为正多面体结构,直径约110 nm,尾长约25 nm。其基因组为双链DNA,且衣壳中至少含有10种蛋白质,其中4种为主要结构蛋白:75 k Da、45 k Da、25 k Da和15 k Da。噬菌体CJL-1含有脂质包膜,且对低盐环境敏感。CJL-1最适MOI为1.0,最适保存温度为30~50℃,最适感染p H为7,且其宿主范围较广。[结论]噬菌体CJL-1属短尾噬菌体,为裂解性嗜盐噬菌体,研究结果可为运城盐湖极端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于慧瑛曹建斌李新
关键词:嗜盐细菌生物学特性
超声改善国槐叶纤维对碱性品红的吸附行为
2019年
为改善国槐叶纤维的功能特性,经超声波辅助酸处理的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改性处理,用以提高对碱性品红的吸附能力。考察了改性国槐叶对碱性品红的影响因素,进一步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优化得碱性品红溶液浓度200 mg/L、吸附时间130 min、加入量1.2 g时有最大吸附率99.06%,实测98.53%。BET及SEM分析可知,改性后表面褶皱加剧且比表面积大,孔道效应易发挥,有助于吸附进行;EDS及FTIR分析得,吸附过程中多是羟基、羧基等起作用且有离子交换;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及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其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多活性位点吸附;改性国槐叶的去除率在1%水平上极显著地优于活性炭、大孔树脂和硅藻纯。
陈莉李新杨林
关键词:碱性品红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淀粉酶高产菌株的筛选、紫外诱变及产酶条件优化被引量:6
2022年
【背景】提高淀粉酶的稳定性进而适应多变的工业生产条件,是淀粉酶开发的重要方向。【目的】淀粉酶在食品加工、布料退浆、酿酒制造、养殖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目前生产用的淀粉酶来源单一,在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差,需要扩大淀粉酶来源,增强酶的稳定性,使其进一步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业生产环境。【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在三门峡黄河湿地表层土样中筛选得到20株具有淀粉酶活性的菌株,采用杯碟法检测粗酶液的活性并对其中活性最高的3株菌进行鉴定,对其中酶活性最高的菌株运用紫外照射的方式进行诱变并测定致死率,选择突变后酶活最高的菌株,优化培养条件,并测定突变后淀粉酶的活性和作用条件范围。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法测定诱变前后酶活并进行活性对比。【结果】在三门峡黄河湿地表层土壤中筛选得到3株淀粉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并编号S03、S08和S17。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革兰氏染色形态观察结合生理生化分析显示,菌株S03、S08和S17分别为Aeromonas、Exiguobacterium和Bacillus,其淀粉酶最适NaCl浓度是10%−12%,最适作用温度为45℃(S03、S17)和25℃(S08);发酵36 h后,菌株S03和S17的淀粉酶活性达到最大值,菌株S08最佳的发酵时间为42 h;淀粉酶最适pH为7.0−9.0。利用紫外诱变筛选到酶活性最高的菌株并编号S17M。在pH为8.0,温度为40℃时S17M生长情况较好;Mn^(2+)、Ti^(4+)和Mg^(2+)对菌株的生长具有促进的作用,Cu^(2+)、Fe^(2+)、Fe^(3+)和Na^(+)会抑制菌株的生长;有机溶剂会抑制菌株生长,其中甲醛和冰乙酸的抑制作用明显;经紫外诱导筛选优化后,菌株S17M淀粉酶在NaCl浓度为8%−14%,pH 5.0−10.0,15−55℃的温度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酶活性,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的抑制作用减弱,最大酶活性可以达到195.62 U/mL,是原始菌株的3.19倍。【结论】利用紫外
王传旭赵爱华于慧瑛王玲丽李云杰李新
关键词:淀粉酶紫外诱变湿地稳定性
耐盐芽孢杆菌LAY的分类鉴定及其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旨在从运城盐湖黑泥样品中分离获得一株耐盐细菌LAY,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及抗菌特性研究。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以白色念珠菌为指示菌,采用杯碟法对菌株LAY发酵上清液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研究不同因素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抗菌效果,并对菌株基因组进行功能基因的PCR筛查。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LAY为Bacillus属成员,为耐盐细菌。电镜观察发现,菌株LAY发酵上清液可导致白色念珠菌细胞结构出现明显异常。抗菌稳定性研究表明,菌株LAY发酵上清液活性较为稳定,表现出良好的对温度、p H、Na Cl和紫外光的耐受性。功能基因筛查发现菌株LAY基因组中含有聚酮合酶(PKS)基因,表明该菌具有产聚酮类化合物的潜力。结果表明,盐湖环境中的极端微生物资源可作为抗菌活性物质的潜在新来源。
曹建斌于慧瑛李新
关键词:BACILLUSCANDIDAALBICANS功能基因
改性国槐叶对亚甲基蓝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为考察改性国槐叶加入量及其粒径、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pH、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对筛选出的显著因素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优化。在改性国槐叶加入量1.2g、吸附时间140min、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250mg/L条件下,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预测的最大吸附率为94.62%,最大吸附率实测值为94.43%,二者吻合。通过吸附等温与吸附动力学分析可知,改性国槐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多活性位点吸附,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由F检验可知,在1%极显著水平上改性国槐叶的吸附效果优于其他材料,活性炭次之,大孔吸附树脂AB-8较差,硅藻土最差。扫描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改性国槐叶具有高度疏松褶皱的结构且含C、O等元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其含-OH、C=C等基团,利于亚甲基蓝的吸附。改性国槐叶比表面积为133.053m^2/g,为脱除亚甲基蓝提供了相对较多的吸附位点。
陈莉李新李新商晓辉
关键词:亚甲基蓝
耐盐细菌芽孢杆菌L1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及其功能基因筛选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以来源于运城盐湖中的耐盐细菌菌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L1为研究对象,开展其抗菌活性研究及功能基因筛选分析。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杯碟法研究菌株L1发酵上清液的抗菌稳定性,并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抗菌效果。采用PCR技术对菌株基因组进行功能基因的分子筛查与分析。结果抗菌稳定性研究表明,菌株L1抗菌上清液对紫外线、温度、p H和Na Cl等表现出良好的的耐受性。通过电镜观察发现,经抗菌上清液处理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细胞形态与胞内结构出现明显异常,并伴随有胞壁破裂及细胞质泄漏等现象。通过功能基因的PCR筛查,发现Bacillus sp.L1基因组中存在聚酮合酶(PKS)基因。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从耐盐微生物资源中发掘新型抗菌代谢产物提供参考资料。
于慧瑛曹建斌高文庚李新
关键词: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功能基因筛选
一株盐湖芽孢杆菌LG的鉴定及其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从运城盐湖中分离获得一株耐盐细菌LG,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及抗菌特性研究。【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杯碟法对菌株LG发酵上清液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抗菌效果。研究不同因素对上清液抗菌活性的影响,并采用PCR技术对菌株基因组进行功能基因筛查。【结果】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为Bacillus属成员,在0–25%的NaCl浓度范围内生长良好,为耐盐细菌。电镜观察发现,菌株LG发酵上清液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细胞结构明显出现异常,细胞质泄漏。抗菌稳定性研究表明,菌株LG发酵上清液活性稳定,表现出了良好的对紫外光、温度、pH和NaCl的耐受性。采用特异性引物,通过PCR筛查发现菌株LG基因组中含有聚酮合酶(PKSI)基因和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基因,表明该菌具有产多种代谢产物的潜力。【结论】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资源可作为抗菌活性物质的潜在新来源。
李新于慧瑛杜磊曹建斌
关键词:芽孢杆菌耐盐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功能基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