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应
- 作品数:27 被引量:171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中国冰冻圈水文未来变化及其对干旱区水安全的影响被引量:23
- 2020年
- 受气候变暖持续影响,中国冰冻圈水文过程正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在梳理已有过去冰冻圈融水变化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冰冻圈融水径流未来变化特点,尤其是对冰川融水拐点及温升2℃阈值情况下,到2050年和21世纪末,冰川融水的可能变化进行了辨析,进而研判了冰冻圈水文变化对流域、重点是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未来大部分流域冰川融水径流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并呈现冰川径流持续减少、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峰值和持续增加三种情况;单条冰川融水可能会出现拐点,而且拐点是否出现和出现的时间与升温速率和冰川面积大小有关;在流域尺度上,冰川覆盖率较大、大型冰川面积占比较高的流域,到2050年融水径流持续稳定增加;冰川规模较小的流域,冰川径流峰值早已出现;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的大多数流域,冰川融水峰值在2020-2030年相继出现或变化呈现不显著增加或减少,相对稳定;RCP情景温升2℃阈值下,到21世纪末,西北干旱区冰川融水量减少34%~74%。冰冻圈水文变化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径流补给量减少、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减弱、流域径流变化幅度增加、发生旱涝的风险增加、春汛提前进而影响用水制度。
- 丁永建丁永建吴锦奎吴锦奎王生霞张世强王生霞上官冬辉李向应秦甲韩海东
- 关键词:冰川融水水安全
- 中国冰冻圈水文过程变化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4
- 2020年
- 冰冻圈显著的变化已经对冰冻圈水文过程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本文重点梳理和分析了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以冰川融水、融雪径流、冻土水文等为主体的中国冰冻圈水文过程变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①在冰川融水变化研究方面,对不同尺度的冰川融水开展了全面研究,发现冰川融水呈现全面增加之势;对冰川融水“拐点”是否出现进行了科学辨识,有了基本认识;对冰川融水过程进行了模型模拟,取得显著进展。②在融雪径流变化研究方面,通过对不同流域融雪径流估算,可基本掌握各河流的融雪贡献率;中国融雪径流变化差异较大,增减不一;融雪期变化具有普遍性,突出特点是峰值提前。③在冻土水文研究方面,通过对地表水-活动层壤中流-多年冻土层上水之间关系的研究,揭示了冻土区径流形成的重力和热力耦合机制;多年冻土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已经显现,主要表现在冬季(枯水季)径流增加;已经发现多年冻土退化对径流有直接补给作用,在一些流域补给量可能达到一定量级。
- 丁永建张世强张世强吴锦奎李向应李向应
- 关键词:冰川融水融雪径流冰冻圈气候变化
- 中国西部典型冰川区冰川融水的水文化学特征研究
- 冰川融水的水质变化可作为调查冰下水文系统构造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工具,其水化学研究可帮助人们了解冰冻圈对过去和现在的化学剥蚀和元素循环以及冰川生态系统的影响。融水中的主要可溶性离子可用来研究冰川流域的化学剥蚀率,生物地球化学...
- 李向应
- 关键词:冰川融水化学风化作用
- 近期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成冰带及雪层剖面特征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成冰带20世纪60年代初,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成冰带;1988年,由于气候变暖,冰川上部的冷渗浸重结晶带消失,被渗浸带所取代.对近期1号冰川的成冰带进行了划分,并通过大量雪坑资料,研究论述了目前1号冰川雪层剖面的层位特征.研究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剖面特征和成冰带谱有由“冷”向“暖”的转化趋势.同时还发现,1号冰川东支顶部发生了强烈的消融现象,该处已由渗浸带转化为具有强烈消融特征的局部消融区.
- 李向应李忠勤尤晓妮王飞腾李传金朱宇曼
- 关键词:雪层剖面雪坑
- 融水径流分割研究回顾及展望被引量:2
- 2017年
-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雪冰(积雪/冰川)消融、冻土退化,融水径流量显著增加。不同融水径流分割方法可以量化河流径流的融水比例,反映高寒区雪冰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评述了不同径流分割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并着重介绍了同位素/化学径流分割的计算方法及示踪剂选择。对比分析各研究流域融水径流分割结果,详细讨论影响融水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针对同位素径流分割方法的理想化假设,提出了量化不确定性的的拓展研究。最后,阐述了随着高频采样技术的完善,同位素径流分割研究的发展前景。
- 周旻霈余钟波李向应高奕燕
- 关键词:冰川
- 生物活性元素Fe来源及其溶解度影响因素研究综述被引量:6
- 2013年
- 具有生物活性的元素Fe被认为限制了海洋生物生产力,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全球碳循环起到调节作用,全球40%~50%的海洋因"高叶绿素低营养盐"(HNLC)"缺Fe"而初级生产力较低。然而,关于生物活性元素Fe的研究不仅涉及海洋科学,还与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学科紧密联系。近些年,围绕生物活性元素"Fe"开展的研究不仅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还是海洋学家与环境学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尽管对于生物活性元素Fe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模型、室内实验及野外观测之间仍存在很大的挑战与不确定性。系统地总结了生物活性元素Fe最重要的自然来源方式,详细介绍了影响生物活性元素Fe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最后,对将来的工作提出建议,为我国未来开展类似的研究提供参考。
- 杜志恒效存德李向应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祁连山七一冰川流域微量元素的日变化及采样后未过滤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分析了七一冰川流域河水中微量元素的日变化特征和水文控制作用以及采样后的未过滤对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可溶性离子以及元素Li,Sr和Ba主要以单价或二价离子形态传输且其浓度在日时间尺度上与冰川径流量呈反相关关系,反映了这些元素的水文控制作用且说明其可作为冰下水文调查的指示器.其他元素(如Fe,Al和Cr)的浓度与冰川径流量无相关关系,反映了这些元素的物理化学控制作用.样品采集后的立即过滤对元素Sr和Ba浓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对其他元素(如Fe,Al,V,Ti和Co)的影响显著,说明这些元素在溶液中主要以颗粒相传输且其浓度与颗粒物的数量密切相关,而且因矿物的进一步溶解在冰川水文水化学研究中对采集的河水样品进行立即过滤是极其必要的.
- 李向应秦大河井哲帆李月芳王宁练
- 关键词:微量元素河水七一冰川
-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季节变化及淋溶过程被引量:16
- 2006年
- 自2002年9月14日至2004年9月28日,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雪坑中连续观测取样,频率为1次/周。对表层雪样品和粒雪坑样品的pH值和电导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层雪的pH值和电导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与本区域的主导山谷风风向NE和ENE密切相关。在春季,由于尘暴发生频率的增加,表层雪的pH值呈现较强碱性,电导率达到最大值;在冬季,由于原生气溶胶向次生气溶胶的转化,pH值呈现较弱碱性,电导率达到最小值。在后沉积过程中(2003年10月4日至2004年9月8日),雪坑中不同时期的pH值和电导率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淋溶过程。电导率的峰值P1进入粒雪冰的时间比与它相对应的大粒径(直径>10μm)微粒的浓度峰值提前40天左右;在有的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峰值出现在污化层附近,与污化层的位置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污化层对可溶性离子的淋溶作用可能有一定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Ca2+是影响表层雪中pH值和电导率变化的最主要离子。
- 李向应李忠勤陈正华赵中平尤晓妮朱宇漫
- 关键词:雪坑PH值电导率
- 观赏性智能花盆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花盆,包括外壳和内胆,外壳内设有光强传感器,外壳外侧设有喷雾装置和光照装置,内胆内部设有湿度传感器和毛细管道,外壳旁设有水箱和营养箱,水箱内装有水,营养箱内装有营养液,毛细管道通过第一微型水泵从水箱...
- 董丰成李向应
- 文献传递
- 天山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和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成冰带与雪层pH值和电导率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对天山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和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的雪层剖面及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以渗浸-冻结成冰作用为主,一年成冰,成冰带由消融带和渗浸-冻结带组成,渗浸-冻结带的垂直高度在60 m左右或者更大一点;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的成冰作用以暖型为主,成冰带由消融带、渗浸-冻结带和渗浸带组成,渗浸-冻结带的垂直高度不大于70 m.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较高值一般出现在冰片和污化层附近,这与冰的阻碍、引起可溶性离子在冰面上部的高浓度值和可溶性离子的淋溶过程与污化物的迁移过程密切联系直接相关.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异于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由于雪坑的资料有限,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李向应丁永建刘时银李忠勤
- 关键词:雪层剖面PH值电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