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杰
-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间作蚕豆养分吸收和斑潜蝇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通过根系分隔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地下部分隔对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蚕豆的养分吸收和斑潜蝇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完全分隔处理蚕豆的生物量和N、P、K吸收量均高于其余2种分隔方式,在各个生育期,根系完全分隔处理与不分隔处理间差异均显著。根系分隔方式还影响了蚕豆斑潜蝇的发生,蚕豆斑潜蝇的发生均表现为根系不分隔(I)<尼龙网分隔(M)<完全分隔(P)。说明根系的相互作用,对蚕豆斑潜蝇的发生有一定的减轻作用。
- 李勇杰陈远学汤利李少明郑毅
- 关键词:根系分隔间作蚕豆斑潜蝇
- 供氮水平对间作小麦碳氮代谢物质及病害发生的影响
- 李勇杰
- 关键词:小麦间作总酚锈病
- 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小麦的氮同化物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10
- 2006年
- 为了解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小麦氮同化物的变化特征,探讨小麦蚕豆间作提高作物抗病性的可能机制,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小麦植株全氮含量、叶片游离氨基酸、叶片C/N比和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供氮水平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供氮水平下,间作小麦分蘖期和抽穗期叶片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小麦;灌浆期高氮水平(N150)下,间作小麦叶片全氮含量比单作小麦低12.7%;在灌浆期,在较低氮供应水平(N0、N75)下,间作小麦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较单作小麦高85.7%和96.6%,单作小麦C/N较高;而在较高的氮水平(N150)下,间作小麦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单作小麦低32.4%,间作小麦C/N较高。整个生育期单作小麦叶绿素含量下降的速率均高于间作,间作对延缓灌浆期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的效果显著。高氮供应(N150)显著增加单作小麦叶片全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而对间作小麦影响不显著甚至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
- 苏海鹏汤利刘自红李少明李勇杰郑毅
- 关键词:小麦间作全氮含量C/N叶绿素含量
- 地下部分隔对间作小麦养分吸收和白粉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7年
- 通过根系分隔的盆栽试验,探讨了地下部分隔对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小麦的养分吸收和白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不分隔小麦的生物量和N、P、K吸收量均大于尼龙网分隔处理和根系完全分隔处理。根系分隔方式还影响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均表现为根系不分隔(I)<尼龙网分隔(M)<完全分隔(P)。表明地下部的相互作用改善了小麦的生长,提高了小麦抗白粉病的能力。
- 李勇杰陈远学汤利李少明郑毅张福锁
- 关键词:小麦蚕豆根系分隔养分吸收白粉病
- 间作系统中作物种间碳氮代谢与其抗病性的关系
- 汤利郑毅赵平董艳肖靖秀李勇杰苏海鹏陈远学刘自红卢国理唐旭
- 合理间作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养分资源利用效率、作物抗病性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但有关间作系统中作物种间和作物品种间的氮碳代谢特征及其间作提高作物抗病性的关系,可溶性碳氮同化物、氮养分利用与作物抗病性在间作优势发挥中的相互作用...
- 关键词:
- 关键词:粮食作物病害防治
- 不同分根条件下氮对间作小麦生长和白粉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6年
- 以小麦蚕豆间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根系分隔技术,主要研究了在小麦蚕豆根系不分隔(I)、尼龙网分隔(M)和塑料膜分隔(P)3种根系分隔条件下,供氮水平(N0,N0.05,N0.1和N0.2)对小麦生长和白粉病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了间作小麦的生物量。在3种不同的根系分隔方式下(I,P和M),N0.05水平小麦地上部的生物量分别比N0水平增加了59.9%,62.6%和58.6%。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小麦自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明显增加,在3种根系分隔方式下,分别增加337.1%~1213.6%,766.3%~1750.1%和130.7%~1061.0%。但根系不分隔处理(I)的间作小麦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较强,在高氮水平下(N0.2)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均低于根系完全分隔处理(P)。
- 李勇杰陈远学汤利郑毅张福锁
- 关键词:小麦氮水平白粉病根系分隔
- 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施氮对小麦氮营养及条锈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9
- 2013年
- 小麦/蚕豆间作在云南较普遍,而条锈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为研究小麦氮营养及条锈病发生,在云南玉溪和陆良两地同时布置田间试验,在小麦单作(Wm)、小麦/蚕豆间作(Wi)和小麦/蚕豆间作且覆膜隔根(Wp)3种植方式中对小麦设0、150、300kg·hm-2(分别N0、N150、N300)3个氮水平处理,测定了小麦叶片氮含量和条锈病病情指数,结果表明:(1)不论是单作小麦(Wm)还是间作小麦(Wp或Wi),施氮(N150和N300)比不施氮(N0)都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片氮含量,但N150与N300间小麦叶片氮含量差异不显著;综合Wm、Wp、Wi不同种植方式,两地小麦叶片氮含量都随施氮量增大而显著提高(P<0.0001),N150、N300分别比N0提高了52.7%、74.1%,N300比N150提高了14.0%。(2)在相同氮用量下,Wm、Wp、Wi间的小麦叶片氮含量只在玉溪点N0条件下Wp和Wi比Wm有显著提高(增加52.3%),而玉溪点N150、N300以及陆良点N0、N150、N300下都没明显差异。(3)施氮对小麦条锈病的影响在玉溪和陆良两地表现不同,在玉溪,施氮对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有增加作用,小麦条锈病病指与叶片氮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而在陆良,不同种植方式下N150和N300的小麦条锈病病指比N0都有显著降低,N150与N300间差异不显著,小麦条锈病病指与叶片氮含量间的最优回归曲线显示小麦条锈病病指先随叶片氮含量升高而显著降低,达最低点后,又随叶片氮含量升高而呈增加趋势。(4)Wp和Wi发病中期的小麦条锈病病指相比Wm降低了10.9%,但发病盛期时降低微弱。总的结果表明,在本田间试验条件下,小麦蚕豆间作只在缺氮时对小麦氮营养有改善作用,小麦蚕豆间作相对单作对小麦条锈病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小麦蚕豆根系相互作用对小麦氮营养及小麦条锈病病指无明显影响;氮肥施用显著改善了小麦氮营养,小麦条锈病发生既受氮营养的影响,又可能与品种特性、种植方式、环境条件等多因
- 陈远学李隆汤利郑毅李勇杰张朝春张福锁
- 关键词:小麦蚕豆间作系统条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