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武
- 作品数:1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军事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郭店楚简《五行》天人关系研究
- 2015年
- 作为孔子之后、孟子之前的儒家文献,郭店楚简《五行》篇继承并发展了在孔子思想中还处于萌芽阶段的德性之天的观念。在《五行》中,德具有内在的超越性,它是天道在人心中的体现,是天人合一的基础。但在实际生活中,德还处于潜在性阶段,因而天与人并非现成就是合一的。要在完成了的德的基础上重新实现天与人的合一,需要有来自主体方面的内在依据,这就是作为主体超感觉认识能力的"圣"。《五行》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形态是天道主导人道。
- 李加武
- 关键词:天人合一
- “人间世”中的“养生主”——“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新释
- 2014年
- 《养生主》的主旨包括:"养"的主要对象是精神,"养生"重在"养神"。"养"的原则是,于内,要"虚","刳心去知",抛却私心成见;于外,要"因",循乎天理,依乎自然。"养"的最终目的是"使精神不为外物所伤","达到享尽天年的目的"。其中,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庄子"养生"说的重要内容。结合《养生主》的宗旨及其文章脉络,并考虑到一些关键字在《庄子》中的用法和内涵。"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当释为:面对善境,不要有求名之心;面对恶境,不要因之伤害精神。
- 李加武
- 关键词:庄子
- 简析黑格尔对“感性确定性”的批判
- 2013年
- 黑格尔对"感性确定性"的批判是分三个步骤完成的:首先,黑格尔指出了对"感性确定性"的一般理解以及"感性确定性"自身的一些设定。其次,对"感性确定性"的本质在总体上做了定性,但这还停留在外在的和主观的阶段。最后,在感性确定性自身的经验历程中揭示出感性确定性对自身真理性的否定并指出感性确定性的本质和真理是共相。
- 白霞李加武
- 关键词:感性确定性意味这一个自我
- 何为“科学的研究精神”——以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为例
- 2014年
- 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科学的研究精神"主要体现为实事求是、善于怀疑、注重创新以及"为学问而学问"等四方面的精神。实事求是,主要体现为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择取:在研究对象上,表现为"从书上求实","从事上求实";在研究方法上,表现为"无征不信"的治学态度。善于怀疑的精神具体展开为两个向度,即对研究对象和主体自身的怀疑:对研究对象的怀疑,集中表现为对古人之言和经典文本的怀疑和不轻信;对主体自身的怀疑,表现为"虚己"和破除"己弊"。创新的精神表现为实证的归纳法的运用。"为学问而学问"的态度是学问能够独立,并得以发展的根本要素。
- 李加武
- 关键词:实事求是怀疑
- 优秀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借鉴意义——以先秦儒家和谐思想为例
- 2014年
-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的“中国梦”理想,并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总体目标、具体内涵、实现途径和实现主体。
- 李加武
- 关键词:儒家和谐思想中国梦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先秦
- 《庄子·天下》首章释义
- 2013年
- 庄子对古今学术的体认主要出现在《天下》篇首章中。围绕古今学术的不同,他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围绕"今之方术"与"古之道术"的不同,总论古今学术之大端,以界定"古之道术"的基本内涵;二是结合七品人格对"古之道术"的不同领会,以阐明"古之道术"的理想形态;三是从古今学术流变的历史视域出发,揭示"古之道术"的异化现实,并以此展开对当时学术状况的批判。这三个方面环环相扣,彰显了庄子思想的深刻与广博。
- 李加武陈新建
- 关键词:庄子《庄子·天下》道术方术
- 简析《齐物论》中庄子对“有封”的批判
- 2014年
- 在本体论层面,"道"是整全性的存在,无道外之物、道外之言,所以又可称之为"一"。它创生万物,亭毒群品,在万物的实际存在中体现自身。在现实层面,世人自隐于道,著人我之见,执是非之相,浑然淆乱,莫衷一是。有见于斯,庄子提出了对治的方法,即"吾丧我"的工夫。循此路径,即可在精神层面达到"未始有封"的体道境界。
- 李加武
- 关键词:庄子《齐物论》
- 《性自命出》“情”义初探
-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弄清“情”在《性自命出》篇(以下简称《性》篇)的主要意涵及其在该篇思想架构中的地位。为达此目的,笔者首先分析了“情”在先秦儒籍中的一般意涵,以及“情”在《性》篇中的意涵,接着分析了“情”与“性”、“仁”、...
- 李加武
- 关键词:先秦哲学《性自命出》哲学价值
- 文献传递
- 《性自命出》“情”义初探
- 2014年
- 《性自命出》中的"情"具有两层含义:一指情感义,一指真实义。这两层含义紧密联系:"情感"强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真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指情感的真实。《性自命出》之所以如此强调情感表露的真实无伪,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以亲情为代表的"美情",因"最具道德情愫",而最易提升为道德情感;二、基于血缘关系的亲亲之情作为人们相互沟通的桥梁,作为教化的根据,也成为道德体系的"理性依据与合理的价值本源";三、以亲情为代表的"美情",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依据。
- 李加武吴婧婧
- 关键词:《性自命出》
- 多维视域下的先秦儒家“和”思想研究
- 2014年
- "和"是在"龢"、"盉"二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原始含义是指乐声的调和以及酒水的调和。先秦时期,"和"在保留其原始含义的基础上,也经历了一个意义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它既可指自然事物、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可指个人与社会、社会共同体间关系的和谐,还可指天人关系、身心关系以及各心理因素间关系的和谐。"和"思想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对于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李加武
- 关键词:先秦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