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银花
  • 2篇提取物
  • 2篇酮类
  • 2篇细胞形态
  • 2篇金银花
  • 2篇金银花提取物
  • 2篇花提取物
  • 2篇黄酮
  • 2篇黄酮类
  • 1篇诊治
  • 1篇生活习性
  • 1篇体内寄生
  • 1篇体内寄生虫
  • 1篇培养基
  • 1篇染病
  • 1篇牦牛
  • 1篇习性
  • 1篇小鼠
  • 1篇内寄生

机构

  • 5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新疆畜牧科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李丽
  • 3篇况玲
  • 2篇施研进
  • 2篇厉世伟
  • 2篇谢安
  • 2篇陈世彬
  • 1篇叶小芳
  • 1篇曹雯丽
  • 1篇黄俊成
  • 1篇王冰洁
  • 1篇巴音查汗
  • 1篇赵云程
  • 1篇刘建华
  • 1篇石进纯
  • 1篇冉多良
  • 1篇李龙
  • 1篇苏战强
  • 1篇扈鸿霞
  • 1篇加尔肯

传媒

  • 1篇中兽医医药杂...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畜牧兽医科技...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金银花提取物对炎性反应细胞模型的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金银花及其不同提取物对炎性反应细胞模型抗炎作用。方法:将金银花及其不同提取物按一定浓度添加到用大肠杆菌滤过液制作的炎性反应细胞模型中,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金银花黄酮类致使细胞全部裂解破碎;金银花绿原酸类及其水提液组细胞生长旺盛,形态规整,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在高浓度菌液中,金银花绿原酸类炎性反应细胞模型的细胞形态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稀疏,聚集,较对照组差,随后有圆形细胞产生,而加有金银花水提液的细胞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结论:大肠杆菌滤过液随着浓度的升高对细胞形态的改变愈加显著。金银花黄酮类物质对细胞有损害作用,而金银花绿原酸类物质及其水提液在体外有很强的抗炎性反应作用。在高浓度菌液中,金银花水提液的抗炎效果比金银花绿原酸类好。
厉世伟况玲谢安李丽李龙施研进
关键词:金银花黄酮类细胞形态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
2013年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3~12周龄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能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一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导致感染鸡对其他致病因子的感染性增加和对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的下降,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刘建华李丽加尔肯苏战强扈鸿霞冉多良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RNA病毒诊治接触性传染病IBDV
3种基础培养液对昆明小鼠ESC生长的影响
2010年
以昆明小鼠的囊胚及胚胎干细胞为材料,用组成成份清楚的培养体系,研究不同的基础培养液(h-DMEM,DMEM/F12,Knockout DMEM)对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生长的影响。分别将小鼠囊胚置于以上3种培养液为基础的培养液(M1、M2、M3)中,4 d后观察原代集落形成率;取正常培养较小的胚胎干细胞集落,分别接种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单细胞传代并观察结果;以碱性磷酸酶染色及OCT-4免疫荧光染色鉴定。3种基础培养基中原代集落形成率分别为100%,100%,96.3%;Knockout DMEM与DMEM/F12中的胚胎干细胞增殖的速度远快于h-DMEM中的增殖速度;单细胞传代的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都能形成集落;经AKP染色和OCT-4免疫荧光染色,证明3种培养体系中的胚胎干细胞均符合胚胎干细胞的特性。Knockout DMEM与DMEM/F12较DMEM更有利于胚胎干细胞的生长。
陈世彬赵云程况玲叶小芳李丽黄俊成
关键词:昆明小鼠
金银花提取物对细胞炎症反应模型的作用
目的:为研究金银花及其不同提取物对炎性反应细胞模型抗炎作用,将金银花及其不同提取物按一定浓度添加到用大肠杆菌滤过液制作的炎性反应细胞模型中,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金银花黄酮类致使细胞全部裂解破碎;金银花绿原酸类及其水...
厉世伟况玲谢安陈世彬施研进李丽
关键词:金银花黄酮类细胞形态
文献传递
牛(牦牛)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及亚东璃眼蜱生活习性的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调查新疆疫区感染牛(牦牛)的体外寄生虫璃眼蜱优势分布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体内寄生虫的种类、感染率及危害。[方法]采用人工饲养蜱虫、寄生虫病病原(粪便)常规检查技术,进行疫区璃眼蜱优势分布种生活习性及牛(牦牛)体内寄生虫病调查。[结果]经过一循环的饲蜱试验观察和形态学鉴定:疫区璃眼蜱的优势分布种为亚东璃眼蜱,经实验室人工饲养,发现其生活史改变,74%(88/119)的幼蜱饱血后未脱落,而是蜕变为若蜱后继续吸血,由三宿主蜱变为了二宿主蜱,以上饱血若蜱蜕变期、蜕变率分别为23~33d(平均26 d)、100%;26%(31/119)的幼蜱正常饱血脱落,吸血期、蜕变期、蜕变率分别为3~9 d(平均5 d)、7~12 d(平均10 d)、83.9%(26/31)。若蜱吸血期、蜕变期、蜕变率分别为6~8 d(平均7 d)、25~33 d(平均29 d)、88.5%(23/26);成蜱吸血期、产卵前期、产卵期、孵化期分别为4、26、20和11 d。室内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和静县巴仑台和巴音布鲁克高山草原牦牛体内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69.05%(29/42)、85.14%(63/74),总感染率为79.31%(92/116),且大多为混合感染,线虫感染率均高于其它寄生虫。[结论]亚东璃眼蜱是新疆优势种,可以根据其生物学习性制定相关防治措施,同时发现被检区牦牛体内寄生虫感染比较严重,急需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曹雯丽李丽王冰洁石进纯巴音查汗
关键词:牦牛体内寄生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