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压氧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HIE分为3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27例)给予脑苷肌肽联合高压氧治疗,B组(29例)仅加用高压氧治疗,C组(30例)仅加脑苷肌肽治疗,疗程均为7~10天。结果A组显效20例、有效5例,B组显效12例、有效12例,C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A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NBNA评分A组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高压氧、脑苷肌肽联合应用能显著促进HIE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 闻建军朱敏黄蕴赵映敏陈沛文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高压氧脑苷肌肽
- 布地奈德对哮喘患儿免疫干预作用及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对哮喘患儿免疫干预作用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66例哮喘患儿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基础肺功能测定,收集痰液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同时静脉采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 经治疗后,患儿肺功能获得改善,痰液MMP-9、MMP-9/TIMP-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30.36±17.61)μg/L比(45.82±20.34)μg/L和0.32±0.23比0.45±0.26](P<0.05),且血清IL-6、IL-8及TNF-α也较治疗前降低(P<0.01或<0.05).结论 布地奈德可降低痰液 MMP-9、TIMP-1的含量,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功能;同时减少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抑制呼吸道炎性反应而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
- 薛功寿朱敏
- 关键词:哮喘激素替代疗法气道阻力细胞因子类
- 孟鲁司特钠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儿科门诊轻、中度哮喘患儿10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3例,在常规治疗同时口服顺尔宁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对照组53例,除不用顺尔宁治疗外,其余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顺尔宁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疗效优于单纯吸入糖皮质激素,具有增加抗炎作用,可作为儿童哮喘治疗的一线选择。
- 闻建军朱敏黄蕴赵映敏
- 关键词:半胱氨酰白三烯吸入糖皮质激素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l月住院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53例,随机分为HFOV组和CMV组。HFOV组2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HFOV治疗,CMV组2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CMV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机械通气前相比HFOV2h后PCO2即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8h后下降极为显著(P<0.01),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FOV治疗8h后氧合功能明显改善,表现为FiO2、OI、MAP均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48h后氧合功能进一步改善,FiO2、OI、MAP均进一步下降,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与CMV组比较HFOV治愈率高、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气胸及VAP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但III级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明显(P>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并发症低,可作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选模式。
- 黄蕴赵映敏朱敏俞玲玲李剑云
-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常频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
- 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神经毒素与儿童呼吸道感染喘息症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神经毒素(EDN)水平与呼吸道感染儿童喘息症状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之间就诊于我院的120例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获取其一般临床信息,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外周血血浆中END,比较喘息患者与非喘息患者外周血EDN等指标。结果12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其中喘息组40名、非喘息组80名。喘息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非喘息组患者(P<0.001),并且喘息组患者过敏性皮炎病史比例显著高于非喘息组患者(P=0.019)。喘息组患者外周血EDN水平显著高于非喘息组患者(48.8±71.4 ng/mL vs.13.3±5.1 ng/mL,P<0.001)。喘息组患者外周血EDN水平显著高于肺炎(P<0.001)、普通上呼吸道感染(P<0.001)和扁桃体炎(P<0.001)患者,但这三组之间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1岁以内、1~3岁和3~7岁的患者外周血EDN水平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喘息型呼吸系统感染儿童血浆EDN水平显著升高,EDN可能是评估呼吸道感染儿童喘息症状的可靠生物标志物。
- 朱敏俞玲玲杨晓京黄蕴闻建军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喘息儿童
- 高流量经鼻导管氧疗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支持模式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考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支持中高流量经鼻导管氧疗技术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7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6例,实验组患儿接受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对照组患儿接受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检测0、12、24 h和72 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_2)、P/F、a/APO_2,记录氧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0、12、24 h和72 h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PaO_2、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和对照组P/F、a/APO_2、Sa 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患儿上机时间和氧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儿在气漏、BPD、颅内出血、肺出血、通气失败和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患儿鼻损伤率和腹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可显著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氧合功能,减少CO_2潴留,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 黄蕴俞玲玲朱敏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用于脑损伤高危儿康复随访中的价值
- 2020年
- 目的研究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用于脑损伤高危儿康复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损伤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AIMS评估的50例患儿纳入Alberta组,将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评估的50例患儿纳入Peabody组;并选取同期非高危婴儿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AIMS和PDMS-2评估其运动功能.对比分析AIMS量表在脑损伤高危患儿康复随访中的价值.结果首诊评估时,Alberta组患儿与对照组婴儿的AIMS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Alberta组患儿6月龄、12月龄时的AIMS量表评分有较大提升,且与对照组评分差距逐渐缩小,但差异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首诊时评估,Peabody组患儿与对照组婴儿的PDMS-2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Peabody组患儿6月龄、12月龄时的PDMS-2量表评分有较大提升,且与对照组评分差距逐渐缩小,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AIMS量表与临床常用的PDMS-2量表评估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将AIMS应用在脑损伤高危儿康复随访中,可有效评估其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可以此调整康复训练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 朱敏陆红霞黄蕴
- 关键词:脑损伤高危儿
- 极低体质量儿22例治疗分析
- 2007年
- 闻建军朱敏赵映敏
- 关键词:极低体质量儿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Ⅰ)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HIE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GMⅠ静脉点滴,20mg/d,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结果:观察组20例中显效15例(75.0%),有效3例(15.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22例中显效5例(22.7%),有效9例(40.9%),总有效率6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能显著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无明显副作用。
- 朱敏吴尤佳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节苷脂
- 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剂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剂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儿科就诊的38例NRDS患儿,根据患儿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患儿接受肺表面活性剂和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及治疗后1、12、24h各项临床指标及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9%(16/1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1、12、24h的Pa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1、12、24h的PaCO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剂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令人满意,起效快,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朱敏
-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剂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