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巧云
- 作品数:27 被引量:36H指数:5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馨香不泯梦窗词——叶嘉莹对吴文英词之新解
- 当代中国词学研究界,名家如云,然声誉著于中外者屈指可数,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叶嘉莹即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在中国古典诗、词、典的创作和古典诗词的批评实践与理论方面都有许多建树。叶嘉莹在文学批评方面最大的特点即是...
- 朱巧云
- 关键词:文学批评古典诗词文化融合
- 文献传递
- 异性代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 企业常常利用广告作为营销工具,广告代言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利益。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广告中女性产品只能由女性代言人代言的常规被打破了。企业、商家越来越重视和倾向采取异性代言这种非典型的广告方式,以打破常规,吸引消费者的新奇...
- 朱巧云
- 关键词:道德认同消费者购买意愿
- 传统村落式乡村转变的文化反思——以格非《望春风》为例
- 2023年
- 21世纪以来,乡村生活图景的变化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村民个体心态的转变。返乡小说《望春风》延续了格非“江南三部曲”的叙事路线,标志着作者向现实性乡土题材的不断靠拢。作者对传统乡村叙事方式进行现代性转换,聚焦于传统村落式乡村艰难变革的社会现实,展现村民个体在变革中的成长经历,呈现城镇化发展之于乡村的多重影响,探寻乡土精神重塑的可能性,继而在文化层面传达了知识分子格非对于当下乡土文明的冷静反思。
- 朱巧云梁世佳
- 论叶嘉莹对花间词美学特质成因之探讨被引量:8
- 2003年
- 本文主要分析叶嘉莹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论中的女性形象、女性语言、“双性人格”、解析符号学等理论对中国花间词美学特质成因的探讨,认为她的探讨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得出的一些结论有新意和学术价值,对当代词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 朱巧云
- 关键词:花间词美学特质女性主义语言
- 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创新意义被引量:9
- 2005年
- 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国际知名词学研究专家叶嘉莹提出了有名的“兴发感动”说,这个学说融合中西理论,其创新性和理论价值体现在创造性组合,重视诗论中的读者“在场”,对“能感之”、“能写之”的新解和运用,创立了新的批评标准四个方面。
- 朱巧云
- 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论及其文化与跨文化意识被引量:4
- 2005年
- 本文梳理了宗白华关于美学研究方法的一些主要观点,如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美学,美学研究应与出土实物相比对,重视戏剧和艺术家美学思想研究,注重以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眼光来审视美学研究等等。这些观点体现出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论的文化与跨文化意识,具有科学性和理论价值,对现代美学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朱巧云
- 关键词: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论
- 故园千里隔 休戚总相关——试析叶嘉莹诗词中的“中国情结”被引量:5
- 2003年
- 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女诗人。她的古典诗词创作实际上是一种身份的证明,“根”意识的体现。本文从“飘泊之苦”、“故国之思”、“报国之情”三方面解读叶嘉莹诗词中浓厚的“中国情结”,这种情结与她深厚的古典文学的修养一脉相承。叶的诗词是她在异域文化中的心声,也代表了大多数海外赤子的心声,既是她个人人生和心灵的写照,也是海外华侨人生飘泊和心灵的反映。
- 朱巧云
- 关键词:诗词中国情结
- 客观、纯美论温词——叶嘉莹对温庭筠词的跨文化解读被引量:8
- 2005年
- “花间鼻祖”温庭筠的词自古以来多受关注,清代常州派词论家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温词,遭到王国维等人的反对。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叶嘉莹亦反对张惠言的穿鑿比附,但她并不是如王国维等人那样完全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而是直接从文本出发,独辟蹊径,从跨文化的角度,以尼采和康德的美学理论来观照温庭筠词,认为其词的最大的两个特色:一是多为客观之作,二是多为纯美之作。并为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温词找到了原因,也据此驳斥了张惠言之说。
- 朱巧云
- 关键词:跨文化纯美温庭筠词
- 论革命作家司马文森《菲菲岛梦游记》的南洋书写
- 2023年
- 革命文学是一种具有鲜明意识形态、表达革命话语、展现革命精神的文学样式。闽籍作家司马文森的南洋书写,融合了自身的革命经历与异域经验,代表了革命作家群的艺术成就。其在桂林时期发表的儿童小说《菲菲岛梦游记》,从作者的心灵史出发,在叙述方式与主题设置等方面展现出了南洋独立史与中国革命史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大历史与文学的互动与对话。该作品在20世纪40年代的政治语境中,揭示了闽籍革命作家群与南洋相关的生命体验之于革命书写的特殊文学价值。
- 梁世佳朱巧云
- 关键词:司马文森革命话语
-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误读之反思
- 2002年
-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曾兴盛一时 ,但不可否认 ,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因多种原因 ,存在着一些误区 ,如认为后现代主义只是一种文艺现象 ,其精神实质只在于解构、拆除等等。因此 ,有必要对此进行反思 ,以使人们走出理解误区 ,也有助于目前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和分析。
- 朱巧云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