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巧云

作品数:25 被引量:35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诗学
  • 5篇诗词
  • 5篇文学
  • 4篇跨文化
  • 3篇作家
  • 3篇文化
  • 3篇文艺
  • 3篇华人
  • 3篇古体
  • 3篇古体诗
  • 3篇古体诗词
  • 2篇学术
  • 2篇中国诗学
  • 2篇诗学研究
  • 2篇诗学意义
  • 2篇特质
  • 2篇女性
  • 2篇情结
  • 2篇中西融合
  • 2篇文化视野

机构

  • 25篇暨南大学

作者

  • 25篇朱巧云

传媒

  • 4篇暨南学报(哲...
  • 4篇宁夏社会科学
  • 3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华文文学
  • 1篇华侨华人历史...
  • 1篇师道(人文)
  • 1篇现代教育论丛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黎明职业大学...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第十三届世界...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馨香不泯梦窗词——叶嘉莹对吴文英词之新解
当代中国词学研究界,名家如云,然声誉著于中外者屈指可数,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叶嘉莹即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在中国古典诗、词、典的创作和古典诗词的批评实践与理论方面都有许多建树。叶嘉莹在文学批评方面最大的特点即是...
朱巧云
关键词:文学批评古典诗词文化融合
文献传递
论叶嘉莹对花间词美学特质成因之探讨被引量:8
2003年
本文主要分析叶嘉莹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论中的女性形象、女性语言、“双性人格”、解析符号学等理论对中国花间词美学特质成因的探讨,认为她的探讨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得出的一些结论有新意和学术价值,对当代词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朱巧云
关键词:花间词美学特质女性主义语言
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创新意义被引量:9
2005年
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国际知名词学研究专家叶嘉莹提出了有名的“兴发感动”说,这个学说融合中西理论,其创新性和理论价值体现在创造性组合,重视诗论中的读者“在场”,对“能感之”、“能写之”的新解和运用,创立了新的批评标准四个方面。
朱巧云
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论及其文化与跨文化意识被引量:4
2005年
本文梳理了宗白华关于美学研究方法的一些主要观点,如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美学,美学研究应与出土实物相比对,重视戏剧和艺术家美学思想研究,注重以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眼光来审视美学研究等等。这些观点体现出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论的文化与跨文化意识,具有科学性和理论价值,对现代美学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朱巧云
关键词: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论
故园千里隔 休戚总相关——试析叶嘉莹诗词中的“中国情结”被引量:5
2003年
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女诗人。她的古典诗词创作实际上是一种身份的证明,“根”意识的体现。本文从“飘泊之苦”、“故国之思”、“报国之情”三方面解读叶嘉莹诗词中浓厚的“中国情结”,这种情结与她深厚的古典文学的修养一脉相承。叶的诗词是她在异域文化中的心声,也代表了大多数海外赤子的心声,既是她个人人生和心灵的写照,也是海外华侨人生飘泊和心灵的反映。
朱巧云
关键词:诗词中国情结
客观、纯美论温词——叶嘉莹对温庭筠词的跨文化解读被引量:8
2005年
“花间鼻祖”温庭筠的词自古以来多受关注,清代常州派词论家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温词,遭到王国维等人的反对。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叶嘉莹亦反对张惠言的穿鑿比附,但她并不是如王国维等人那样完全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而是直接从文本出发,独辟蹊径,从跨文化的角度,以尼采和康德的美学理论来观照温庭筠词,认为其词的最大的两个特色:一是多为客观之作,二是多为纯美之作。并为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温词找到了原因,也据此驳斥了张惠言之说。
朱巧云
关键词:跨文化纯美温庭筠词
论革命作家司马文森《菲菲岛梦游记》的南洋书写
2023年
革命文学是一种具有鲜明意识形态、表达革命话语、展现革命精神的文学样式。闽籍作家司马文森的南洋书写,融合了自身的革命经历与异域经验,代表了革命作家群的艺术成就。其在桂林时期发表的儿童小说《菲菲岛梦游记》,从作者的心灵史出发,在叙述方式与主题设置等方面展现出了南洋独立史与中国革命史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大历史与文学的互动与对话。该作品在20世纪40年代的政治语境中,揭示了闽籍革命作家群与南洋相关的生命体验之于革命书写的特殊文学价值。
梁世佳朱巧云
关键词:司马文森革命话语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误读之反思
2002年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曾兴盛一时 ,但不可否认 ,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因多种原因 ,存在着一些误区 ,如认为后现代主义只是一种文艺现象 ,其精神实质只在于解构、拆除等等。因此 ,有必要对此进行反思 ,以使人们走出理解误区 ,也有助于目前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和分析。
朱巧云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误读
中国诗学走向世界的途径探索——刘若愚境界论的建构路径及其诗学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美籍华人学者刘若愚在多年的研究中,将境界一词作为诗歌、文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并将其作为建构他的诗观、文学观的一个重要概念。文章归纳、讨论了刘若愚建构境界论的三条路径,指出境界论是刘若愚寻找中西诗学共通性的具体实践,是其为达到“一个可能的世界性文学理论”所做的不懈努力,对中国诗学走向世界的途径探索有积极意义。
朱巧云
关键词:境界中国诗学
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朱巧云
关键词:跨文化诗学研究中西融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