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伦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全身多发性粒细胞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
- 2013年
- 目的探讨骨髓移植后复发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s,G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观察2例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全身多发性GS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各1例,年龄分别为21、33岁,1例病变部位多发,1例位于乳腺和肠道。镜下主要表现为幼稚的粒细胞弥漫性生长,类似经典的GS。2例肿瘤细胞免疫组化均表达MPO、CD43。肿瘤进展迅速,常常化疗无效,预后很差。结论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全身多发性GS非常罕见,一旦出现提示骨髓移植失败,其预后差,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
- 李红李跃武朱伦
- 关键词:粒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学特征
- 原发性睾丸B细胞淋巴瘤累及精索一例
- 2015年
- 患者男,63岁,因右侧睾丸肿大、胀痛不适3个月余,于2013年7月入院.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右侧阴囊明显增大,内可触及大小约6.0 cm×5.0 cm×4.0 cm实性肿物,质硬,表面尚光滑,无压痛,睾丸触诊不清,透光试验阴性(-),右侧精索明显增粗,内可触及大小约4.0 cm×3.0cm×2.5 cm实性肿物,质硬;左侧睾丸、精索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糖类抗原、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均正常.
- 王苏贵马松张先云朱伦
- 关键词:睾丸肿大B细胞淋巴瘤精索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原发性透光试验阴性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 2013年
-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存档的乳腺癌病理切片,根据WHO分类标准,结合HE形态和免疫组化特征,诊断浸润性微乳头状癌6例,结合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淋巴结转移率为91.5%(86/94)。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类型的乳腺癌,具有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不良的生物学行为,无论肿瘤中IMPC结构比例占多少都应引起重视。
- 李红朱伦裔寿东王茜
-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转移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肿瘤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肿瘤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切片,计算每例切片中肿瘤芽数量,对肿瘤芽细胞行免疫组化染色。运用统计学分析肿瘤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预后的关系。结果 47例子宫内膜癌中,18例存在肿瘤芽,阳性率为38.3%。肿瘤芽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Ki-67增殖指数及预后相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pTNM分期及肌层侵犯深度无关。肿瘤芽细胞中CK(AE1/AE3)、β-catenin及E-cadherin表达明显减少,而N-cadherin、vimentin表达升高。结论肿瘤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和恶性度相关,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指标。肿瘤芽的免疫表型提示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密切相关,肿瘤芽可能是EMT发生的重要过程之一。
- 祁昔琴徐辉李红宗君沈阳朱伦
- 关键词:子宫肿瘤子宫内膜癌预后
- Moesin、Radixin及Ki-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Moesin、Radixin及Ki-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Moesin、Radixin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染色结果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Moesin、Radixin及Ki-67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oesin和Radixin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Ki-67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Moesin和Radixin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二者的表达与Ki-67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Moesin、Radixin和Ki-6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三者均可作为评价子宫内膜样癌的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 祁昔琴徐辉朱伦
- 关键词:MOESINRADIXINKI-67内膜样腺癌组织芯片
- 甲状旁腺腺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甲状旁腺腺瘤进行HE及免疫组化EnV ision两步法染色,光镜观察,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甲状旁腺腺瘤通常界限清楚,分叶状或结节状。瘤细胞主要呈实性片状、条索状、滤泡状或微囊状排列。间质通常有纤细的血管网。肿瘤部分区域可以发生纤维化、出血、梗死及囊性变。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NF、NSE、Syn、CgA。结论甲状旁腺腺瘤是相对少见的良性肿瘤,应与其他类型的甲状腺肿瘤进行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
- 李红朱伦李跃武
- 关键词:甲状旁腺腺瘤免疫组织化学
- P-gp、GST-π、TopoⅡ及L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Ⅱα,TopoⅡ)和肺耐药蛋白LRP(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78例胃癌中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gp、GST-π、TopoⅡ及LRP的表达。结果:78例胃癌组织中,癌组织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和12.8%,GST-π为64.1%和29.5%,TopoⅡ为76.9%和11.5%,LRP为89.7%和11.5%,癌组织中P-gp、GST-π、TopoⅡ和LR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gp和TopoⅡ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GST-π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P-gp、GST-π、TopoⅡ及LRP联合作用可能是介导胃癌多药耐药的主要机制,检测P-gp、GST-π、TopoⅡ及LRP的表达水平对胃癌的化疗药物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李红朱伦李跃武王茜
- 关键词:P-GPGST-ΠLRP免疫组织化学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