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世龙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免疫
  • 4篇病理
  • 3篇组织化学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病理学
  • 2篇孕激素
  • 2篇孕激素受体
  • 2篇孕酮
  • 2篇受体
  • 2篇肿瘤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内膜息肉
  • 2篇左炔诺孕酮
  • 2篇左炔诺孕酮宫...
  • 2篇文献复习
  • 2篇息肉
  • 2篇临床病理
  • 2篇内膜

机构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朱世龙
  • 5篇蒋洪棉
  • 4篇李辛辛
  • 2篇黎木燕
  • 2篇黄英梅
  • 2篇李春玲
  • 2篇黄建邕
  • 2篇李廉
  • 2篇姚时贤
  • 1篇莫坚
  • 1篇郑惠冰
  • 1篇刘昊

传媒

  • 4篇广西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内膜息肉ER、PR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机制。方法经宫腔镜检查、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照组34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于月经后半周期口服黄体酮10 d。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ER、PR在子宫内膜(或息肉)的表达及生殖激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对照组ER、PR的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生殖激素均不受影响(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能通过调节ER、PR的表达而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黄建邕李廉朱世龙姚时贤黄英梅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内膜息肉术后ER、PR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宫腔内置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子宫内膜息肉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2例,施行宫腔镜引导下息肉摘除术后放置LNG-IUS。观察放置前后子宫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及检测血清尿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含量。结果放置LNG-IUS 6个月后,子宫内膜组织ER、PR表达显著下调(P<0.05),FSH、LH、E2、P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LNG-IUS可降低ER、PR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黄建邕姚时贤朱世龙黄英梅刘昊郑惠冰莫坚李廉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8例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fibrosarcomtous dematofibrosarcom protuberans,FS-DFS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FS-DFSP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 8例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2岁,中位年龄44岁,年龄27~55岁。肿瘤部位:2例位于腰背部,2例位于肩部,2例位于大腿,前额部、枕部各1例。临床表现与经典型DFSP相似,表现为皮下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其中4例短期内生长迅速。8例中7例为原发性,1例为复发性。肿瘤直径2.0~7.5cm,平均4.3cm。镜检:肿瘤境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组织除查见经典型DFSP区域外,还可见FS区域。免疫表型:所有病例经典型DFSP区域瘤细胞均表达CD34,FS区域瘤细胞表达CD34明显减弱。随访结果:8例中5例局部复发。结论 FS-DFSP是DFSP常见亚型之一,FS-DFSP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行为均与经典型DFSP明显不同,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
蒋洪棉朱世龙李辛辛李春玲
关键词:皮肤肿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阔韧带腺肌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阔韧带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阔韧带腺肌瘤1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阔韧带腺肌瘤是发生在阔韧带的一种良性肿瘤,由子宫内膜组织和增生的平滑肌组织构成。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间质细胞表达波形蛋白及急性淋巴母细胞共同抗原(CD 10);平滑肌细胞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论阔韧带腺肌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病理特点,病理上需与阔韧带平滑肌瘤及纤维瘤等鉴别,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蒋洪棉朱世龙李辛辛黎木燕
关键词:免疫组化
巨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巨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等。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膝关节巨大PVNS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1例PVNS患者行右大腿下段肿物切除+膝关节清理+关节滑膜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肿物病理大体为绒毛结节状、卵圆形,大小13 cm×12 cm×10 cm,具有部分包膜;镜下滑膜及间质绒毛状增生,绒毛表面被覆单层立方上皮的滑膜细胞,绒毛间质富含薄壁血管,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泡沫细胞及少许多核巨细胞浸润,伴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绒毛互相融合形成结节状,出现假腔隙和假腺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波形蛋白、CD68、α-AT阳性;滑膜细胞波形蛋白阳性,CK、EMA阴性。结论膝关节巨大PVNS缺乏特异性辅助检查,诊断的确立主要依赖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表现,病理上要与滑膜肉瘤及慢性滑膜炎等鉴别,临床治疗以肿物加关节滑膜切除为主,辅以其他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蒋洪棉朱世龙李辛辛李春玲
关键词: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三阴性乳腺癌中的VEGF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9例和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293例肿瘤组织VEGF表达情况,分析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VEGF阳性率为46.38%(32/69),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33.45%(98/293)(P<0.05)。三阴性乳腺癌组VEGF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组织VEGF高表达,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蒋洪棉朱世龙李辛辛黎木燕
关键词: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
盆腔囊性间质瘤病理学观察
2013年
目的探讨盆腔囊性间质瘤的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方法收集2例盆腔囊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大体、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例1肿瘤为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系膜交界处的一囊性肿物,最大直径18.5 cm;例2肿瘤为位于距回盲部150 cm的回肠浆膜处的一囊性肿物,最大直径12 cm。镜下可见,例1肿瘤无包膜,例2有部分包膜;例1、例2瘤细胞呈漩涡状、束状排列,瘤细胞梭形及短梭形或椭圆形,胞质嗜酸性,核梭形或椭圆形,核仁明显,例1未见核分裂,例2核分裂计数2/10 HPF,可见出血、坏死,例2伴有丰富的黏液样基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例1、例2瘤细胞CD117、波形蛋白Vimentin弥漫阳性,例1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弥漫强阳性。结论盆腔囊性间质瘤病理学特征为囊性肿物,无包膜或有部分包膜,肿瘤细胞呈漩涡状、束状排列,瘤细胞梭形及短梭形或椭圆形,胞质嗜酸性,核梭形或椭圆形,核仁明显;免疫学表型肿瘤细胞CD117阳性。
蒋洪棉朱世龙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间叶性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