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烨

作品数:9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颈动脉
  • 7篇磁共振
  • 6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血管
  • 4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
  • 3篇数字减影
  • 3篇数字减影血管...
  • 3篇减影血管造影
  • 2篇动脉狭窄
  • 2篇中动脉
  • 2篇颈动脉狭窄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DSA
  • 2篇大脑
  • 2篇大脑中动脉
  • 1篇动态增强磁共...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2篇华盛顿大学

作者

  • 8篇曹烨
  • 7篇刘晓晟
  • 6篇赵辉林
  • 5篇许建荣
  • 3篇赵子周
  • 3篇赵锡海
  • 2篇王嵇
  • 2篇王津楠
  • 1篇李磊
  • 1篇江基尧
  • 1篇路青
  • 1篇万杰清
  • 1篇樊翊凌
  • 1篇姚秋英
  • 1篇戈欣
  • 1篇孙祎

传媒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3.0T MR颈动脉成像技术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亮血"3D-TOF MRA配合"黑血"血管壁MR成像技术对血管病变显示的能力。方法:采用颈动脉专用表面线圈,对31例疑有颈动脉病变的脑卒中患者行MR多序列("亮血"3D-TOF、"黑血"T1WI、T2WI)检查,并进行颈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分类,比较"亮血"序列和"黑血"序列检测的阳性率。结果:31例受检者均完成检查。3D-TOF MRA发现血管腔显示正常4例(斑块阳性率50%),轻度狭窄10例(斑块阳性率60%),中度狭窄8例(斑块阳性率75%),重度狭窄5例(斑块阳性率100%)。结论:采用颈动脉专用线圈,选用颈动脉"亮血"3D-TOF MRA配合"黑血"血管壁扫描序列能有效的显示颈动脉血管壁的斑块和狭窄程度。
赵子周赵辉林曹烨戈欣路青许建荣
关键词:颈动脉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术
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与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通过与DSA比较,评价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同时对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和3D—BB—MRI检查,比较两者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病变累及范围、破溃斑块检出的差异。结果以DSA为金标准,3D—BB—MRI判断颈动脉狭窄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65,以狭窄率70%为判断点,其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100%。3D—BB—MRI显示溃疡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3.9%、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85.7%。3D—BB—MRI和DSA的病变累及范围分别为(18.4±8.2)mm和(14.0±6.2)mm,P〈0.05。结论3D—BB—MRI能较准确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溃疡斑块,在显示病变累及范围方面具有优势,可辅助DSA为临床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赵辉林万杰清曹烨樊翊凌刘晓晟赵锡海王津楠许建荣江基尧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运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估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索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效能。方法:对66例超声检查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2 mm的患者,行颈动脉磁共振管壁成像(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VW-MRI)及DCE-MRI扫描,并依据MRI修正的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斑块分型标准,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分型与定性(Ⅳ~Ⅵ型为不稳定斑块,余为稳定斑块),计算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K^trans、kep、ve和vp),评估各参数与斑块分型、斑块稳定性间的相关性,以及各参数区分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的效能。结果:K^trans、kep均与MRI修正的AHA分型(Ⅲ~Ⅵ型)呈显著正相关(ρ=0.532,P<0.001;ρ=0.409, P<0.001)。K^trans、kep可区分稳定斑块与易损斑块,其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043/min(此时诊断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100%)和0.741/min(诊断灵敏为77%,特异度为91%)。结论: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K^trans、kep可定量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是斑块危险性分层的影像学标志物。
曹烨刘晓晟葛晓乾周斌
关键词: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
磁共振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测定颈动脉斑块负荷、成分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梗塞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测量颈动脉管腔狭窄率和斑块负荷(最大管壁厚度及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评价斑块成分(坏死脂核,出血,钙化及纤维帽破裂),测得DWI急性脑梗死体积,计算OR值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结果:症状侧颈动脉狭窄程度、最大管壁厚度、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和斑块内出血、钙化和纤维帽破裂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症状侧(P值均<0.05);症状侧颈动脉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与同侧颈内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体积有较强的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0.327,P<0.05)。斑块内出血和钙化是较强的急性脑梗死暴露因素(OR值分别为2.4和2.1,P值均<0.05)。结论: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斑块特征存在差异,且与急性脑梗死存在相关,提示这些特征可能为斑块不稳定重要因素。
王嵇赵辉林曹烨刘晓晟赵子周赵锡海许建荣
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运用3.0T磁共振探讨颈动脉与大脑中动脉斑块负荷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研究急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和患侧大脑中动脉的斑块负荷,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50例经临床和MRI证实为急性前循环缺血的患者在发病1周内行颈动脉和患侧大脑中动脉磁共振多序列检查,测得各血管的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血管总面积(TVA),并计算出管壁标准化指数(NWI=WA/TVA)。结果①同一患者两侧的颈动脉NW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大脑中动脉M1段的NWI(0.62±0.07)比同侧颈动脉的NWI(0.36±0.06)显著增高(P<0.01);③同侧颈动脉与大脑中动脉M1段的NWI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左侧r=0.89,P<0.001;右侧r=0.79,P<0.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系统性病变,可以同时累及多个血管床,而急性脑缺血患者以大脑中动脉斑块负荷增加更为显著。
曹烨赵辉林姚秋英许建荣刘晓晟
关键词:颈动脉大脑中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磁共振成像
三维血管壁MRI与DSA评价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以DSA为金标准,探讨三维血管壁磁共振成像(3D-VW-MRI)诊断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上海仁济医院收治的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在入院1周内完成颈动脉3.0T 3D-VW-MRI和DSA检查,分别评价MCA狭窄程度和病变累及范围。将狭窄程度分为轻度(<49.9%)、中度(50%~69.9%)、重度(70%~99.9%)和闭塞,并以DSA作金标准,分别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earson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分析评价3DVW-MRI和DSA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46例共有92段MCA完成3D-VW-MRI和DSA检查。3D-VW-MRI诊断MCA狭窄/闭塞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示,轻度狭窄分别为88.2%、92%、71.4%、97.2%,中度狭窄分别为60%、97.4%、81.8%、92.6%,重度狭窄分别为78.6%、94.9%、73.3%、96.1%,闭塞分别为100%、97.6%、83.3%、100%。两种检查手段测量管腔狭窄和病变长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40、0.977,P值均<0.001),Bland-Altman分析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 3D-VW-MRI评价MCA狭窄程度与DSA有高度一致性。凭借其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大、无创性特点,一定程度上可替代DSA,作为MCA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常规筛查手段。
周斌孙祎曹烨刘晓晟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黑血iMSDE序列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初步临床应用体会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MR黑血运动致敏驱动平衡改良技术(improved motionsensitized driven equilibrium,iMSDE)序列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患者的39支粥样硬化狭窄性颈动脉进行DSA及黑血iMSDE成像,比较两者在评估狭窄处最小管腔直径、狭窄处斑块累及长度、斑块破溃和判断最大狭窄部位的差异。结果黑血iMSDE成像与DSA相比:在判断颈动脉最大狭窄部位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94);狭窄处最小管腔直径无显著性差异[(3.3±0.9)mm vs(3.2±0.8)mm,P=0.098];黑血iMSDE成像所示狭窄处斑块累及长度明显大于DSA[(21.9±5.6)mm vs(15.3±3.4)mm,P<0.001];黑血iMS-DE成像与DSA显示斑块破溃一致性较好。结论磁共振黑血iMSDE成像能清晰显示颅外段颈动脉管壁结构和粥样斑块的形态,并为临床提供较可靠和有价值的信息。
赵辉林曹烨刘晓晟赵锡海王津楠许建荣
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6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4岁(46~81岁);31例同期住院的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对照,其中男性2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5岁(44~80岁)。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型和管壁定量指标差异。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的最大血管总面积[(99.3±20.9)mm2]、最大管壁厚度[(4.1±1.3)mm]和最大管壁标准化指数(0.57±0.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9.9±13.3)mm2、(2.9±1.1)mm、0.40±0.09](P均〈0.05)。缺血性脑卒中组的颈动脉复杂斑块(Ⅳ-Ⅴ型和Ⅵ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能有效筛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信息。
王嵇赵辉林曹烨刘晓晟赵子周李磊
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成像(MR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