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景鹏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5篇形变
  • 4篇震前
  • 3篇地形变
  • 3篇地震前
  • 2篇地倾斜
  • 2篇断裂带
  • 2篇汶川MS8....
  • 2篇裂带
  • 2篇龙门山
  • 2篇龙门山断裂
  • 2篇龙门山断裂带
  • 2篇S7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形变
  • 1篇三维反演
  • 1篇汶川地震
  • 1篇近场
  • 1篇空区
  • 1篇反演

机构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5篇曹景鹏
  • 4篇牛安福
  • 2篇闫伟
  • 2篇李媛
  • 2篇张凌空
  • 2篇赵静
  • 1篇刘希康
  • 1篇吉平
  • 1篇顾国华

传媒

  • 2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芦山M_S7.0地震前远、近场形变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应用芦山MS7.0地震震中附近跨断层及连续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芦山地震前不同阶段地形变变化的特点,讨论了震中附近区域异常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自2013年1月起,沿鲜水河断裂带一些跨断层基线观测到显著的加速转折变化,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个别场地的跨断层水准基线,2010年以来出现的巨幅异常等是突出的场兆变化;沿龙门山断裂带一些水准观测在汶川MS8.0地震后持续的调整变化具有近震源区变形特征.②鲜水河、龙门山和安宁河3条主要断裂围成的三叉口地区,地倾斜、应变、重力及断层水准和蠕变观测临震前均未有显著的异常变化,GPS水平、垂直位移年速率最小,该地区是形变变化或形变异常分布的"空区".③在对近场与远场多种连续形变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提取年周期成分后发现,临震前2—3年近震源区域的地倾斜、重力年变化幅度不是增大,而是减小.芦山MS7.0地震前观测到的形变前兆现象特征与汶川MS8.0地震等震前的前兆现象较为接近.因此,芦山地震前近震源区及外围形变异常分布特征不是个别的现象.
牛安福顾国华曹景鹏张凌空闫伟赵静吉平
关键词:地形变
芦山M_S7.0地震前近震源区地形变熵特征研究
2014年
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S8.0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又一强震,与汶川地震相似,该震临震前在近震源区未观测到显著的异常变化。为研究其临震前形变特征,本文根据信息熵理论对芦山MS7.0地震前近震源区的连续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年变熵率值分析,并研究其时序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震前近震源区台站地倾斜形变熵均表现出减熵现象,时序的年尺度熵结果表明,汶川MS8.0地震对芦山MS7.0地震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且震中区的EW向和NS向分量具有高度一致的熵变趋势。
曹景鹏牛安福李媛闫伟张凌空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地倾斜
汶川Ms8.0地震前近震源区形变熵率变化研究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Ms8.0级强烈破坏性地震,沿龙门山中央断裂以及前山断裂形成总长约330km的地表破裂带,伴有4~6m的同震垂直位移以及3~5m的右旋水平位移。这次地震滑动速度低、复...
曹景鹏
关键词:汶川地震龙门山断裂带地倾斜
文献传递
临近芦山Ms7.0级地震前近震源区地形变熵特征研究
<正>熵是反映系统能量分布无序程度的量,高熵对应无序,低熵对应有序。地震活动区局部地壳的能量分布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而震源区域能量处于有序的积累,表现为地形变的异常变化。借助信息熵理论,分析地形变连续观测资料,可获知地形变...
曹景鹏牛安福
文献传递
汶川M_S8.0地震震前近震源区地壳形变机制探究被引量:2
2015年
多种形变资料表明,汶川地震震前越靠近震源区,其形变特征越不明显,且在近震源区震前呈现短期平静状态.为研究这种小变形现象的深部动力学因素及形变机制,本文基于成都地区1996—2007年13期重复重力观测数据,经平差处理后进行密度的三维反演,得到了汶川地震近震源区震前10年的地壳深部密度变化水平向和垂直向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密度变化在空间上呈有序分布,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区域,且深部变化幅度显著大于浅部,表明近震源区断裂带深部活动较为显著;从时间上来看,密度变化速率并不均衡,在震前3—8年介质密度变化剧烈,而在震前短期变化却不明显.根据震前形变特征和不同深度密度变化的动态演化过程,本文认为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分层运动,导致了浅层地壳的小形变和深部显著的密度变化.此外,根据该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的密度变化特征,本文选取和改进了适合汶川地震的孕震模型,即改进的组合-硬化模型,将动力学过程与孕育机制结合起来,以期对汶川地震震前近震源区的形变机制作出合理解释.
李媛牛安福刘希康赵静曹景鹏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三维反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