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智宏

作品数:69 被引量:235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6篇消融
  • 16篇房颤
  • 14篇心病
  • 14篇心肌
  • 14篇冠心病
  • 13篇射频
  • 13篇射频消融
  • 12篇心房
  • 12篇术后
  • 12篇起搏
  • 10篇心房颤动
  • 10篇心律
  • 9篇心肌病
  • 9篇消融术
  • 9篇肌病
  • 7篇动脉
  • 7篇植入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永久起搏

机构

  • 67篇东南大学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大连市友谊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南京市下关区...

作者

  • 69篇智宏
  • 48篇叶行舟
  • 35篇任利群
  • 31篇陈龙
  • 16篇马根山
  • 14篇朱孔博
  • 12篇王慧萍
  • 9篇王莉娜
  • 6篇冯毅
  • 6篇王润民
  • 5篇任立群
  • 4篇王惠萍
  • 4篇王蓓
  • 4篇汤卫红
  • 4篇余金波
  • 3篇刘乃丰
  • 3篇沈成兴
  • 3篇陈泳
  • 3篇张佳菊
  • 3篇刘耀武

传媒

  • 8篇江苏医药
  • 7篇第十五届全国...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东南大学学报...
  • 3篇临床荟萃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2008江苏...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天津护理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全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7
  • 1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16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小RNA-1靶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发生风险的关联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讨江苏省南京地区汉族人群hsa-微小RNA-1(hsa—miRNA-1)靶基因COG6rs9548934C→T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与早发冠心病(pCAD)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序贯设计收集冠状动脉造影确诊pCAD病例226例和非冠心病对照275例。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hsa—miRNA-1靶基因COG6rs9548934C→T各基因型,比较变异基因型与pCAD发生的关系。结果在rs9548934C→T多态性改变中,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CT,CT/啊基因型的个体罹患冠心病的风险分别降低45%和36%(校正OR=0.55,95%CI=0.36~0.82,P=0.003;校正OR=0.64,95% CI=0.44~0.92,P:0.015);以对照组血脂水平中位数为界值,高甘油三酯(TG)水平的个体较低TG者患冠心病的风险增高1.32倍(校正OR=2.32,95%C/=1.57—3.41,P〈0.001);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个体较低HDL—c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显著降低(校正OR=0.48,95%CI=0.31—0.75,P=0.001)。分层分析提示,携带c|r/TT基因型个体较CC携带者罹患冠心病的风险在女性中降低更为显著(校正OR=0.54,95%C/=0.30—0.97,P=0.040);携带CT/TT基因型个体罹患冠心病的风险在低血清TG、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人群中降低更为显著(校正OR=0.62,95%CI=0.39~0.98,P=0.040;校正OR=0.55,95%CI=0.35~0.85,P=0.008;校正OR=0.43,95%CI=0.22~0.87,P=0.018;校正OR=0.49,95%CI=0.32—0.75,P=0.001)。结论hsa—miRNA-1靶基因COG6rs9548934C→T多态性改变与pCAD的发病风险降低相关,尤其在女性和低血脂水平的人群中保护作用更为显著。
张佳菊王莉娜冯毅智宏马根山叶行舟钱莎莎王蓓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微RNAS病例对照研究
优化AV间期对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任利群叶行舟智宏陈龙
被动电极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技巧与影响因素
任利群叶行舟智宏陈龙朱孔博虞春雷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数据,术后当天及第1、2、3天用谵妄评定法进行谵妄评估.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术后谵妄组和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研究术后谵妄危险因素.结果 225例患者入选,术后谵妄组12例(5.3%),对照组213例(94.7%).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谵妄组年龄更高[(83±5)岁比(74±11)岁,P=0.002],术前血压显著异常者比例更高[58.3% (7/12)比4.7%(10/213),P<0.001],收缩压较高[(157±35)mmHg比(136±22) mmHg,1 mmHg=0.133 kPa,P=0.007],低钠血症发生率较高[25.0% (3/12)比5.2% (11/213),P=0.030],术前平均心率较慢[(47±18)次/min比(58±15)次/min,P=0.007].采用前进逐步法将年龄、术前血压显著异常、低钠血症、术前平均心率、陈旧性脑梗死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龄(OR=2.984,95%CI1.226 -7.624,P=0.016)、术前血压显著异常(OR=27.393,95%CI6.735 - 111.417,P<0.001)与术后谵妄相关.结论 高龄和术前血压显著异常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
朱孔博叶行舟陈龙智宏任利群马根山
关键词:谵妄
MicroRN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和预后的研究
智宏王莉娜马根山
豚鼠左心室中层肌细胞电生理特征的实验研究
2001年
目的 观察 2 5 0~ 80 0g豚鼠左心室游离壁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的复极不均一性及室壁中层是否具有Mcell的特性。方法 应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 ,记录不同基础周长时豚鼠左心室游离壁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各种参数变化。结果 在所有刺激周期(BCL)测试中 ,中层肌细胞的复极至动作电位 90 %的时程 (APD90 )较心内、外膜层肌细胞长 ,在BCL =3 0 0ms时 ,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的APD90 分别为 (2 0 7± 1 5 )ms,(2 1 4± 2 1 )ms,(2 1 5±2 7)ms( x±s;n =9;体质量 2 5 0~ 3 5 0 g)及 (2 0 6± 3 4 )ms,(1 99± 2 8)ms,(2 4 7± 2 5 )ms( x±s;n=1 0 ;体质量 3 5 0~ 80 0 g)。在BCL =3 0 0 0ms时 ,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的APD90 分别为 (2 94± 3 4 )ms,(2 90± 49)ms,(3 1 3± 5 0 )ms( x±s;n =1 0 ;体质量 2 5 0~ 3 5 0 g)及 (2 96± 42 )ms,(2 5 9± 5 8)ms,(3 2 8± 3 6 )ms( x±s;n =1 0 ;体质量 3 5 0~ 80 0 g)。中层肌细胞APD 频率依赖性较心内、外膜层肌细胞更明显。结论 豚鼠左心室游离壁存在复极不均一性 ,中层肌细胞有更长的APDs,更明显的APD 频率依赖性。豚鼠左心室游离壁中层细胞具有Mcell的电生理特性。
周筠臧伟进杜克莘于晓江崔长琼智宏余忠祥
关键词:M细胞复极不均一性动作电位时程
南京市社区居民早发冠心病现况及高危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下关地区居民早发冠心病(pCAD)的现况及其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该区内6个街道年满18周岁、居住满5年的18186例进行冠心病的现况调查。结果根据社区居民提供的临床诊断信息,pCAD患者288例,现患率2.3%。其中,男59例,现患率1.1%,标化率0.8%,女229例,现患率3.1%,标化率1.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按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等因素调整,超重、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及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时均可增加发生早发冠心病的风险。结论 pCAD是遗传、环境及行为多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控制血压、体重是预防CAD发生的重要措施。
王莉娜顾丽华智宏朱海滨周爱兰熊琰吴建茹
关键词:早发冠心病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随访研究
目的: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进行随访,探讨其治疗方法、可能的发生机制及对远期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共入选10例患者,平均年龄60±6岁(42-76)岁,阵发性房颤5例,持续...
叶行舟智宏任立群陈龙王润民王慧萍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术后并发症
文献传递
应用三维标测系统行右室流出道室早射频消融治疗
智宏叶行舟任利群陈龙王润民王慧萍
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血脑钠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血脑钠素(BNP)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96例患者拟行人工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分为单腔起搏(VVI,n=42例)和房室双腔或房室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DDD(R)。n=54例],术前及术后1、6个月按照NYHA法进行心功能分级及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Holter检查。Triage快速测定BNP水平,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VVI组血BNP水平明显升高,高于DDD(R)组(P〈0.01),而DDD(R)组则下降;相关分析显示DDD(R)和VVI两组BNP水平与NYHA分级变化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59,均P〈0.05),与LV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0.68,均P〈0.05);术后VVI组房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DD(R)组,BNP水平与房颠的发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DDD(R)组和VVI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4、0.70,均P〈0.05。结论与生理性起搏[DDD(R)]相比,非生理性心脏起搏(VVI)可引起BNP明显升高,而且BNP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心脏起搏后预测房颠发生和心功能变化的敏感生化指标之一。
任利群叶行舟智宏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钠素起搏方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