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时琰丽

作品数:12 被引量:123H指数:5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耐药
  • 3篇孕晚期
  • 3篇孕晚期妇女
  • 3篇晚期
  • 3篇细菌
  • 3篇妇女
  • 2篇血培养
  • 2篇血清
  • 2篇尿路感染
  • 2篇全自动
  • 2篇细菌分布
  • 2篇显色培养基
  • 2篇路感
  • 2篇耐药性
  • 2篇降钙素
  • 2篇降钙素原
  • 2篇病原菌
  • 1篇定植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感染

作者

  • 12篇时琰丽
  • 12篇鲁炳怀
  • 9篇朱凤霞
  • 7篇李雪清
  • 4篇张树琛
  • 4篇李东
  • 2篇王杉
  • 1篇张鲲
  • 1篇李小林
  • 1篇赵华
  • 1篇吕运秀
  • 1篇贺亚杰
  • 1篇刘丽
  • 1篇杨静
  • 1篇史丽娜
  • 1篇吕红
  • 1篇崔亮
  • 1篇张海红

传媒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民航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实验...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77例孕晚期妇女宫颈分泌物携带细菌的分布和耐药分析被引量:46
2011年
目的研究孕晚期妇女生殖系统携带细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特征,为临床预防、治疗围产期母、婴相关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2007~20082年间1968例门诊及住院孕晚期妇女宫颈分泌物中分离细菌的微生物学资料。结果 2年间孕晚期妇女宫颈分泌物细菌携带率为24.2%(477/1968),分离的常见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4.7%)、大肠埃希菌(19.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7.0%)、肺炎克雷伯菌(10.1%)、肠球菌属(9.0%)、B族链球菌(GBS,7.1%);其中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12.8%与14.5%;金黄色葡萄球菌与CNS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检出率分别为33.1%与43.2%;GBS对青霉素的敏感率91.2%。结论孕晚期妇女生殖系统携带细菌中葡萄球菌的耐药率较高,可能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有关,临床应引起重视。GBS感染率比例较低,对青霉素类的敏感性较好。
鲁炳怀李雪清时琰丽
关键词:孕晚期宫颈分泌物细菌分布B族链球菌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尿路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民航总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诊断标准分为尿路感染组(n=60)和非尿路感染组(n=129),采用秩和检验或t检验比较两组间血清PCT、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差异,并同时对60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用ROC曲线判断不同指标诊断尿路感染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尿路感染组血清PCT水平高于非尿路感染组,中位数分别为0.36μg/L与0.0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用于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82.2%,诊断准确性优于CRP与WBC。结论血清PCT水平是区分是否尿路感染及同时伴有血流感染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
张树琛王杉朱凤霞崔亮张海红李东时琰丽李雪清鲁炳怀
关键词:降钙素原尿路感染ROC曲线
孕晚期妇女生殖系统携带病原微生物及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孕晚期妇女生殖道携带支原体、沙眼衣原体(CT)、病原菌(包括细菌与酵母样真菌),或存在细菌性阴道病(BV),均可能导致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脓毒血症、产褥感染等多种疾病。目前国内对于该人群携带病原微生物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较少。为探讨产科生殖道常见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分布规律与妊娠不良结局或新生儿感染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民航总医院2009年1年间孕晚期人群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宫颈分泌物样本的微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控制及治疗孕晚期多种妊娠期并发症提供可靠依据。
鲁炳怀朱凤霞吕运秀刘丽李雪清时琰丽
关键词: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妇女生殖系统孕晚期细菌性阴道病新生儿感染
我院2008年临床分离菌株分布和耐药趋势与临床对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情况与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纸片扩散法对纳入本次研究的2008年度首次分离的959株致病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革兰阴性(G-)菌占56.8%(545/959),革兰阳性菌(G+)占43.2%(414/95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占58.8%;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VRE)高达10.5%。G-杆菌中敏感率最高抗生素的为亚胺培南,但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对其敏感率仅为63.2%。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及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Kpn)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s)检出率分别为44.7%和21%。结论我院临床致病菌耐药情况较为普遍,其中P.aeruginosa与MRSA菌株的多重耐药情况最为严重,经验用药时应引起临床重视。
鲁炳怀朱凤霞李雪清时琰丽
关键词:菌群分布耐药趋势多重耐药
孕晚期妇女定植无乳链球菌的三种筛查方法比较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产妇生殖道/直肠内B族链球菌的定植情况,并通过比较常规普通细菌培养、显色培养及聚合酶链反应3种检测方法鉴定无乳链球菌(GBS)的特异性及灵敏度。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6年3月31日医院就诊469例孕晚期妇女,于35~37孕周产前检查时或早产孕妇在入院时,取阴道下段1/3处分泌物及直肠拭子采用常规培养鉴定、显色培养鉴定及聚合酶链反应3种方法进行GBS检测,比较3种方法的GBS检测阳性率与特异性及灵敏度,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9例孕晚期妇女经普通细菌培养检测阳性30例,阳性率为6.4%,增菌后的显色培养检测阳性41例,阳性率为8.7%,增菌后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阳性45例,阳性率9.6%,增菌后的显色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阳性率高于普通细菌培养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菌后的显色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阳性率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针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找到方法学之间的差异,增菌后的显色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对于GBS的筛查有更高的阳性率和灵敏度,在临床上可选择使用该种方法进行筛查,更利于GBS的检出,降低新生儿感染率。
李东张树琛时琰丽李雪清鲁炳怀
关键词:显色培养基聚合酶链反应无乳链球菌
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评价
2006年
为解决检验标本量不断增长、临床医生要求测试项目增多,原有BECKMAN CX7生化仪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要求,为解决这一矛盾,本院购进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评价其操作性能,我们做了以下相关试验以评价其性能,其中包括仪器测定的精密度、准确度,项目测定回收率等指标,现报告如下。
鲁炳怀杨静朱凤霞吕红张鲲时琰丽
关键词: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BECKMAN检验标本临床医生生化仪
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体液病原菌培养被引量:3
2011年
全自动血培养仪广泛用于临床,为血液感染提供了方便快速的检测方法。而脑膜炎、关节炎、心包炎等诊断有赖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固体培养基如血平板或巧克力平板培养,或使用脑心浸液增菌)作体液培养,病原菌检出率较低。有作者推荐使用血培养仪进行体液的病原菌培养,对此本文作总结和讨论。
鲁炳怀时琰丽朱凤霞
关键词:体液病原菌全自动血培养仪
B群链球菌显色培养基在孕产妇B群链球菌筛查中的性能评价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评价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显色培养基在孕产妇中筛查GB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选择性能。方法收集孕产妇肛门/阴道拭子标本共312例,已知菌株标本9例,分别直接接种或增菌后接种于血平皿和GBS显色培养基,记录鉴定结果。以筛查出的GBS总阳性数为参考,分别比较直接接种和增菌接种时,显色培养基筛查GB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色培养基对GBS的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常规血平皿。标本增菌后接种法孵育24 h得到的阳性率为7.05%(22/312)高于直接接种法(6.41%,20/312),对GBS筛查的敏感性高于直接接种法(95.65%vs 86.96%),特异性一致(99.65%)。结论显色培养基对GBS有良好的检出率,判断方法直观简便,对非目标菌群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张树琛王杉朱凤霞时琰丽李东鲁炳怀
关键词:B群链球菌显色培养基孕产妇
临床尿培养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被引量:2
2016年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UTI)是常见的临床感染,尿培养是诊断UTI的金标准,已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广泛开展。但是,尿培养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是否对拟行尿培养的标本进行筛选以及如何筛选?哪些情况需要对尿沉渣进行涂片染色?如何理解尿培养菌落计数的临床价值?如何解释尿路感染培养出解脲棒杆菌的临床意义?门诊最常见的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尿培养结果如何解读?我们将依据近年来有关尿培养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近期发布的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尿路感染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诊断》,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鲁炳怀张树琛李雪清朱凤霞李东时琰丽
关键词:尿路感染尿培养
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断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3
2014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诊断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民航总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4年间166例老年人群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其病原微生物资料,包括细菌性肺部感染(共92例,其中革兰阴性菌50例,革兰阳性菌42例)、肺念珠菌感染(12例)、活动性肺结核(11例)、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31例)及病毒性肺炎(20例)。同时选择参加体检的健康人群(1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的血清PCT等实验室指标,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肺部感染各组之间的PCT质量浓度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除病毒性肺炎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外,其余3组PCT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细菌性肺部感染组/肺念珠菌感染组与肺结核组/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组(P=0.012)、肺结核组与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组间(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细菌性肺部感染组与肺念珠菌感染组之间PCT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各组间PCT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为:细菌性肺部感染组≈肺念珠菌感染组>肺结核组>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组≈病毒性肺炎组≈对照组;ROC曲线分析表明PCT质量浓度在0.48 ng/mL与0.10 ng/mL的cut-off值时可分别较好鉴别细菌/念珠菌感染与肺结核/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以及肺结核与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结论血清PCT质量浓度检测可为临床肺部感染的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手段,但应用中存在局限。
鲁炳怀时琰丽李雪清朱凤霞夏立娇史丽娜赵华
关键词:肺部感染降钙素原菌血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