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毓
- 作品数:73 被引量:230H指数:8
-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 右江盆地基性岩的地球化学演化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 右江盆地二叠-三叠纪高、低Ti基性岩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高Ti基性岩(Ti/Y>500)集中在盆地中部、西南部,而低Ti基性岩(Ti/Y<500)集中在富宁-那坡-靖西-凭祥地区,呈北西向且沿着印支期断裂构造分布.高...
- 李政林刘希军许继峰康志强时毓黄文龙陈雪峰吴伟男梁琼丹姚野
- 关键词:基性岩地幔柱
- 小秦岭地区太华群锆石U-Pb年龄及华北克拉通南缘地壳演化
- 以小秦岭地区太华群二长片麻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原岩为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石,稀土元素总含量较高(229×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w(La)N/w(Y...
- 时毓于津海杨启军刘希军冯佐海朱昱桦
-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太古代地壳演化太华群
- 文献传递
- 胶东白垩纪金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 2020年
- 本文以胶东地区早白垩纪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胶东不同地区金矿同时代矿物的地球化学特征。把研究区内早白垩世晚期(120Ma^110Ma)不同种类的矿物进行地球化学对比分析。两者地球化学特征有明显差异。成矿地质矿物中钾含量比非成矿的地质矿物钾含量低,而且比非成矿地质矿物更加亏损重稀土元素。通过对比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两类矿物的特征差异,对该区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 张晓晨时毓丁伟杨金磊罗博文
- 关键词:地球化学胶东半岛金矿
- 广西大瑶山南部大佛顶Ⅰ型花岗岩体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 2022年
- 为厘定广西大瑶山南部大佛顶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探讨其源区属性及大地构造意义,进行了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大佛顶岩体的侵位年龄为158~157 Ma;εHf(t)值为-10.77~3.44,以负值为主,二阶段年龄模式(T_(DM2))为1.86~1.16 Ga,指示岩浆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古老地壳,且有少量的幔源物质加入。该岩体富铝(Al2O317.75%~17.82%)、高钾(K2O 2.49%~2.66%)、低钙(CaO 4.07%~4.30%),Mg#为37~39;稀土总量较低(88.62×10^(-6)~121.62×10^(-6)),轻重稀土分馏中等(LaN/YbN=12.41~12.69),δEu=0.92~0.98;富集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U、Pb、Nd等高场强元素,Ti、P、Ta、Th、Nb等元素表现为负异常,Zr+Nb+Y+Ce含量、10000×Ga/Al值和A/CNK值较低,属典型的准铝质I型花岗岩。具岛弧型特征的大佛顶I型花岗岩体,为保存于古俯冲带岛弧底部(下地壳)的玄武质岩石,在燕山早期岩石圈拉张-伸展背景下发生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的条件下上升侵位而形成,因而“遗传”了上一代岛弧岩石的地球化学基因,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俯冲的扰动有关。
- 庞超伟时毓梁任鑫王永强唐远兰刘希军
-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燕山期大瑶山
- 偏光显微镜和XRD在南非Postmasburg锰矿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 2024年
- 根据南非Postmasburg锰矿田BIF型矿体中的矿石分带和品位差异,识别出了富锰型矿石、砾岩型矿石以及铁质岩型矿石。为确定各类矿石的矿物成分,了解矿石类型与其矿物成分间的对应关系,以各类矿石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矿物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偏光显微鉴定技术结合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基于矿物偏光特征和特征衍射峰,对矿石中的矿物进行了定性。结果表明,富锰型矿石中的主量矿物为方铁锰矿和褐锰矿;砾岩型矿石中金属矿物几乎全为赤铁矿,黏土矿物以钠珠云母为主;含砾铁质岩中黏土矿物居多,以白云母为主,金属矿物多为赤铁矿。由此可见,偏光显微鉴定和XRD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尤其是对厚层的沉积型矿床,岩性和岩相具有一定变化序列的情况下,更适合二者相结合进行精确定性分析。
- 常洪伦李甘雨韩美伶杜俊魏浩赵东芳时毓杨大勇
- 关键词:XRD岩矿
- 右江盆地基性岩的地球化学演化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被引量:19
- 2015年
- 右江盆地二叠—三叠纪高、低Ti基性岩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高Ti基性岩(Ti/Y〉500)集中在盆地中部、西南部,而低Ti基性岩(Ti/Y〈500)集中在富宁-那坡-靖西-凭祥地区,呈北西向且沿着印支期断裂构造分布。高Ti基性岩属于碱性辉绿岩或玄武岩,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La/Yb)_N=6.49~8.83,曲线整体与OIB一致;低Ti基性岩为亚碱性的辉绿岩或玄武岩,并具有向安山岩过渡的趋势,其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La/Yb)_N=1.1~4.3,Nb、Ta强烈亏损。微量元素判别图解表明:右江盆地高Ti基性岩是与峨眉山地幔柱相关的板内玄武岩,而低Ti基性岩是E-MORB或NMORB部分熔融的产物。高、低Ti基性岩空间与时间的高度重合,以及桂西南与越南北部地区中、酸性岩体的俯冲造山及峨眉山地幔柱成因,暗示低Ti基性岩可能是由峨眉山地幔柱造成的上涌软流圈岩浆与地壳混染的产物,并与印支期的板块运动有关。
- 李政林刘希军许继峰康志强时毓黄文龙陈雪峰吴伟男梁琼丹姚野
- 关键词: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右江盆地
- 桂东南莲垌和古龙岩体加里东期Ⅰ型花岗岩类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 2024年
- 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运动使整个华南板块产生了广泛的岩浆活动,而关于华南早古生代的构造属性是俯冲碰撞还是陆内造山尚存争议。对钦杭结合带的I型花岗岩成因研究对揭示桂东南地区早古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对桂东/南莲垌和古龙岩体中的花岗岩样品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莲垌和古龙岩体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相近,分别为435~434和436~435 Ma。莲垌和古龙岩体均为花岗闪长岩,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10000Ga/Al值为2.07,w(Zr+Nb+Ce+Y)值为183×10^(-6),A/CNK为0.87~1.1,平均值为0.97,εHf(t)值为-2.2~1.8,主要集中在0~2,对应的T DM2年龄主要分布在1.6~1.2 Ga,峰值在1.5~1.3 Ga,Nb/Ta值为11.47~14.66,平均值为12.80,Rb/Sr值为0.22~0.52。以上分析结果表明:莲垌和古龙岩体均为钙碱性I型花岗岩,来源于中元古代基底变质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并可能含一定的幔源物质。其主要形成过程为:华南板块南部与冈瓦纳北缘大规模碰撞所产生的应力,自南向北、自东向西传入华南板块,引发华南板块陆内造山作用。加厚的岩石圈经历了造山后伸展减薄,地幔物质上涌为下地壳部分熔融提供了热量,形成新生地壳熔融型(如古龙岩体)或新生地壳与古老地壳混合熔融型(如莲垌岩体)的母岩浆;在陆内造山作用期后的伸展环境下,母岩浆沿通道上涌,形成了具有俯冲碰撞特征的I型花岗岩。
- 周予茜时毓黄椿文刘希军蓝媛春唐源远翁伯寅
- 关键词:花岗岩类锆石U-PB年代学桂东南
- 桂西那坡基性岩地球化学:峨眉山地幔柱与古特提斯俯冲相互作用的证据被引量:19
- 2016年
- 华南板块西南缘、越北地块以北桂西那坡县城以西及西南一带发育一套晚二叠世基性岩,由层状、似层状次火山岩相辉绿岩、辉绿玢岩及球状岩组成。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那坡基性岩可划分为高Ti(TiO_2>2.8%和Ti/Y>500)和低Ti两部分。高Ti基性岩为碱性玄武岩,而低Ti基性岩为拉斑玄武岩。与低Ti基性岩相比,高Ti基性岩整体具有相对较低的SiO_2、MgO和较高的FeO_t、P_2O_5,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高场强元素(HFSE),显示出似OIB地球化学特征,与峨眉山高Ti玄武岩具高度亲缘性;低Ti基性岩具有相对较高的SiO_2、MgO和较低的FeO_t、P_2O_5,稀土配分曲线较平坦,富集LILE,严重亏损HFSE(Nb、Ta),与岛弧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从微量元素比值及相关图解对岩浆源区和构造环境判别,那坡高Ti基性岩来自富集OIB地幔源区,而低Ti基性岩兼具OIB和岛弧岩浆源区的过渡特征。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地质背景,认为那坡高Ti基性岩可能为峨眉山地幔柱岩浆作用的产物,低Ti基性岩为古特提斯俯冲与峨眉山地幔柱共同作用的产物,揭示了那坡地区晚二叠世同时受到峨眉山地幔柱和古特提斯俯冲相互作用的影响。
- 陈雪峰刘希军许继峰时毓李政林梁琼丹黄文龙廖帅吴伟男
- 关键词:基性岩晚二叠世峨眉山地幔柱相互作用
- 广西花山花岗岩铀矿遥感勘探被引量:1
- 2019年
- 为扩大桂东花山花岗岩体的找铀矿远景,采用了"双定位"反演结合的遥感勘探方案,根据铀元素蜕变的放射成因热原理,在已知矿开展了ETM+对γ能谱异常的敏感波段检测,确定出了ETM+6为铀矿指示遥感数据。通过建立基于辐射传输方程的地表温度反演模型M1和基于统计学的γTS能谱异常非线性回归反演模型M2,用遥感线性/断裂构造对γTS作筛选,完成对反演γ能谱异常γTS的"双定位"勘探。主要成果显示:一级反演异常γTS的断裂长度为22.546 km,占断裂总长度的12.44%;二级反演异常γTS的断裂长度为64.718 km,占断裂总长度的35.70%。应用表明,"双定位"遥感勘探技术对寻找花山式铀矿行之有效。
- 贾志强蔡晓凤郭建东时毓吴虹
- 关键词:铀矿花岗岩遥感勘探
- 桂东南岑溪—陆川地区斜长角闪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2024年
- 文章对桂东南岑溪—陆川地区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斜长角闪岩的形成时代不早于早古生代(487~428 Ma)。中—新太古代的古老锆石揭示该地区深部可能存在未暴露的太古代结晶基底。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样品相对于原始地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K、Rb、Ba、Sr等和轻稀土元素,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Ti等,类似于岛弧玄武岩(IAB)的特征。研究区斜长角闪岩由古老俯冲交代的地幔楔熔融而成,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碰撞后的岩石圈伸展阶段。
- 梁任鑫时毓庞超伟刘希军
- 关键词:斜长角闪岩锆石年代学岩石学桂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