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岩

作品数:119 被引量:242H指数:7
供职机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化学工程
  • 3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4篇理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4篇催化
  • 50篇催化剂
  • 34篇加氢
  • 21篇负载型
  • 19篇负载型催化剂
  • 16篇改性
  • 12篇加氢脱硫
  • 12篇NI-MO
  • 11篇分子
  • 10篇分子筛
  • 9篇溶胶
  • 9篇裂化
  • 8篇偏钨酸铵
  • 8篇钨酸
  • 8篇钨酸铵
  • 8篇金属
  • 7篇水热
  • 7篇汽油
  • 7篇AL
  • 6篇异构化

机构

  • 117篇辽宁石油化工...
  • 30篇中国石油大学...
  • 15篇中国石油
  • 10篇中国石油抚顺...
  • 4篇中国寰球工程...
  • 4篇辽宁抚清助剂...
  • 3篇辽宁科技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化泉州石化...
  • 2篇沈阳工业大学
  • 2篇铁岭师范高等...
  • 2篇中国石化
  • 1篇抚顺石油化工...
  • 1篇惠州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扬子...
  • 1篇化工研究院
  • 1篇中石油克拉玛...

作者

  • 118篇施岩
  • 33篇王海彦
  • 12篇魏民
  • 12篇王晨
  • 11篇么志伟
  • 10篇马骏
  • 10篇王晓蔷
  • 8篇曾鹤
  • 7篇马涛
  • 7篇黎胜可
  • 7篇孟祥祺
  • 6篇宋丽娟
  • 6篇吉豪杰
  • 5篇白英芝
  • 5篇赵悦
  • 4篇李剑
  • 4篇陈世安
  • 4篇孙娜
  • 4篇王蓉辉
  • 4篇柳璐

传媒

  • 19篇当代化工
  • 10篇化学与粘合
  • 8篇石油炼制与化...
  • 8篇石油化工
  • 7篇工业催化
  • 5篇应用化工
  • 4篇现代化工
  • 4篇精细石油化工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石油学报(石...
  • 3篇石化技术与应...
  • 2篇辽宁石油化工...
  • 2篇武汉工程大学...
  • 1篇化工科技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化学通报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大学化学
  • 1篇精细化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17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17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1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三元金属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元金属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选用两种VIB族金属化合物为活性组分原料,选用具有不同水溶性的镍盐为助催化组分原料。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混合生成沉淀。在一定条件下使含有沉淀的悬浮液得到充分搅拌,使复合...
许佳翠施岩么志伟王晨蔡耀荣荣青山刘文豹王蓉辉杨爽
文献传递
制备条件对碳化钼催化剂及正己烷异构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B-Mo_2C/SAPO-11催化剂,研究制备条件对β-Mo_2C/SAPO-11催化剂上正己烷异构化的影响。XRD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升温速率过快导致碳化程度较低,钼相多为单质钼,升温速率小于2℃·min^(-1),催化剂制备效果较好;碳化终温对碳化程度影响较大,终温过低使碳化后的样品含有较多的MoO_2。对正庚烷和正己烷作为碳源的碳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正己烷作为碳源较合适。催化剂中碳化钼负载质量分数为15%,催化剂上金属组分的加氢和脱氢活性与SAPO-11载体的异构化活性达到最佳平衡。
黎胜可王海彦施岩白英芝
关键词:催化化学碳化钼正己烷异构化
一种有序等级孔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序等级孔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重油加氢催化处理技术领域。该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软模板剂、可溶性铝盐、粘结剂和沉淀剂混合在一起,自组装形成超增溶胶团;接着,将硬模板剂与超增溶...
丁巍朱智琦戴咏川施岩幺志伟宋官龙邵宝旭刘孟杰
文献传递
老化成胶和磷改性对非负载型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i-Mo非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利用XRD,BET,SEM,Py-IR,NH3-TPD,LRS,H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老化时间、成胶温度及助剂磷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的晶型由成胶温度决定,老化促进晶型更加完善;制备催化剂适宜的成胶温度和老化时间分别为80℃和3 h。磷改性使催化剂的酸强度减弱,酸量增加,催化剂中钼酸盐结构由四面体配位向八面体配位转变,平均堆垛层数、平均片长和活性Mo原子比例均增大,金属Mo更易形成高堆垛层数的Mo S2片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280℃、4.0 MPa、液时空速2.0 h-1和V(氢)∶V(油)=500的条件下,磷改性使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由94.0%提高到99.8%。
曾鹤李鹤鸣王晨施岩王海彦
关键词:磷改性加氢脱硫
层状硅酸铁微观结构对苯酚吸附性能的影响
2020年
采用共沉淀法将硫酸铁与水玻璃负载,制备出新型吸附剂硅酸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BET和吸附-脱附表征手段测试分析,对该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系统地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温度及其溶液pH对模拟废水中苯酚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硅酸铁吸附剂比表面积高达560m2/g,平均孔径为3.5nm;当模拟废水中苯酚初始浓度为100mg/L,吸附剂加入量2g,吸附时间120min,吸附温度25℃,pH=7时,去除率和吸附量分别可达74%和3.7mg/g。吸附等温线拟合与Langmuir模型符合,因此其对苯酚的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
赵志航邹易杰施岩张霜刘家名李艳武刁祥瑞
关键词:比表面积苯酚
MoP/TiO_2-ZrO_2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制被引量:11
2008年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ZrO2复合载体,并用共浸渍法制备负载型MoP/TiO2-ZrO2催化剂,通过原位还原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后,在连续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TiO2-ZrO2复合载体比TiO2-Al2O3复合载体的活性提高11.0个百分点;TiO2和ZrO2的摩尔比以及Mo负载量对催化剂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当n(Ti)/n(Zr)为2、Mo负载量为20%时,MoP/TiO2-ZrO2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效果最好,脱硫率可达99.34%。
李丽娜王海彦魏民施岩
关键词:加氢脱硫
TiO_2-ZrO_2-SiO_2复合载体催化剂制备及其负载磷化钼后的加氢脱芳性能被引量:2
2010年
制备了不同配比的TiO_2-ZrO_2-SiO_2三元复合载体并对其负载磷化钼后的加氢脱芳性能进行了比较。XRD和BET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载体负载磷化钼后,晶型和表面结构、孔结构均发生较大变化;当Mo负载质量分数为20%时,晶相中有明显的MoO_3特征峰出现,但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在反应温度320℃、压力3 MPa、体积空速2 h^(-1)和氢油体积比500:1的条件下,n(Ti)∶n(Zr)∶n(Si)=3∶1∶4的复合载体负载磷化钼后加氢脱芳效果最佳。
张晓华施岩
关键词:催化化学复合氧化物载体加氢脱芳
PEG对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改进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非负载型催化剂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石油馏分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究热点,然而对其研究还远不够深入,金属分散性差、利用率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在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引入助剂聚乙二醇(PEG),采用XRD、N_2物理吸脱附、NH_3-TPD和S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织构性质、酸性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PEG为助剂制备的催化剂金属分散性更好,孔隙结构发达,具有更大的酸量和良好的微观形貌,加氢脱硫(HDS)活性显著提升。PEG对催化剂HDS性能的改进程度随PEG分子量的增大而降低,当PEG分子量为400时,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具有最佳的HDS性能,对FCC柴油的脱硫率可达99.8%,加氢柴油硫含量仅为11μg/g。
王晨王海彦施岩贾未鸣曾鹤
镍基催化剂催化工业双戊烯加氢制备对孟烷
2022年
采用自制的镍基催化剂催化工业双戊烯加氢制备对孟烷,利用XRD,SEM,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自制的镍基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气态空速、氢油体积比对工业双戊烯催化加氢制备对孟烷反应的影响,并将自制镍基催化剂与同类催化剂进行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自制的镍基催化剂催化工业双戊烯加氢制备对孟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10℃、反应压力6 MPa、气态空速1.5 h^(-1)、氢油体积比500,在此工艺条件下,双戊烯的转化率大于99.00%,选择性稳定在98.90%左右。与同类催化剂相比,自制的镍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赵厚瑞陈春孙尚琪王一鸣陈卓施岩
关键词:双戊烯催化加氢镍基催化剂
新型体相Ni-Mo-W型加氢催化剂的沉淀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Mo-W型体相催化剂前躯体,通过干燥、成型、焙烧制得Ni-Mo-W型体相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对硝酸镍溶液与钼酸铵、偏钨酸铵溶液共沉淀过程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Ni(NO_3)_2·6H_2O,(NH_4)_(10)W_(12)O_(41)·xH_2O,(NH_4)_6Mo_7O·_4H_2O经沉淀剂氨水调节pH,在适当条件下完成沉淀过程,其沉淀物组成以(NH4)Ni_2Mo_2O_8(OH)·H_2O、Ni_4W_6O_(21)(OH)_2·4H_2O为主,经焙烧形成NiMoO_4、NiWO_4。溶液中的镍更容易与钨酸根离子结合,所以镍、钨会首先反应生成层状复合物的主体层板,钼酸根离子随后进入层中,与层板发生相互作用,最终生成体相Ni-Mo-W型催化剂前躯体。
施岩王海彦孙兆林宋丽娟
关键词:层状结构加氢脱硫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